再次跌破3000点,该悲观还是乐观?

佳森快跑 2024-06-23 16:49:30

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像的那么糟。

——莫泊桑《羊脂球》

2024年3月28日,上证指数第58次站上3000点;

2024年6月21日,上证指数第58次跌破3000点。

生活还要继续,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从历史数据来看,跌破3000点不是世界末日,也没那么可怕。

回顾前57次从跌破3000点到收复3000点:

只有2次收复3000点耗时超过1年,另外55次都在1年之内。

有38次在10天以内就收复了3000点,有13次只花了1天。

而且最近的三次(第55-第57次),收复3000点都只用了1天。

上证指数58次收盘跌破3000点全纪录

数据来源:Wind

再次跌破3000点,该悲观还是乐观?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从摩根·豪泽尔的《一如既往:不变的人性与致富心态》中,摘录了一些观点,希望能够给你启发:

一、

人难以平衡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从理性层面看,悲观主义更具诱惑性,更引人关注。

悲观主义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让人对潜在的风险未雨绸缪。

但乐观主义同样重要。

无论是维持良好的关系,还是进行长期投资,即使情势不一定明朗,但相信事情可以变得更好,而且一定会变得更好,这种乐观的信念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了解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关键要明白,同时具备乐观主义心态与悲观主义心态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这两种心态看起来相互冲突,人也倾向于二选一,但懂得如何平衡二者,始终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最佳的理财计划是悲观地储蓄,乐观地投资。既相信明天会更好,又能认识到现实世界充满挫折、失落、意外与动荡。

人类这种矛盾统一的心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二、

美国国会资深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生前是越南战争中最著名的战俘。

但是,在当年被俘的美军中,军衔最高的是海军上将詹姆斯·斯托克代尔。

斯托克代尔长期遭受严刑拷打。他担心自己受不了折磨而崩溃,为了避免泄露军事机密,他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在被释放几十年后,斯托克代尔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狱中的生活状态。

他反倒表示,其实当时他没有感到过度压抑,他一直相信自己能挺过去——一定会被释放,一定会与家人团聚。

这听起来很乐观,对吗?其实不然。

当被问到谁在战俘营的日子最痛苦时,斯托克代尔明确地说:“当然是那些乐观的人。”

有些战俘一直告诉自己:“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回家了。”但这些人的精神很快就崩溃了,因为圣诞节来了又去,他们依然还在战俘营中。斯托克代尔说:“他们最终因内心崩溃而去世。”

他说,既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事情一定会变好,又要接受残酷的现实,在任何事情上,两者之间都需要一种平衡。

对于越南战俘营中的美国官兵来说,那就是要相信事情最终会变好,但也要明白在圣诞节前回家是不现实的。

这就是平衡所在——乐观地梦想,悲观地计划。

这对矛盾虽然不符合常理,但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三、

1984年,简·波利采访了当时28岁的比尔·盖茨。

波利说:“有人称你为天才,我知道这可能会让你有点儿尴尬,但是…”

盖茨不动声色,没有表情,没有回应。

“好吧,我猜你不觉得尴尬。”波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盖茨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他当然是天才,波利深知这一点。

盖茨在19岁那年从大学辍学开始创业,他希望每个家庭和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计算机。

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必定是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曾这样描述他与盖茨的初次见面:

你见到比尔·盖茨,很快可以看出他身上有三个特质:他聪慧过人;他争强好胜,乐于展示他的才华;他非常执着。

但盖茨还有另一面,他表现得近乎偏执,这一面与他不可动摇的自信心似乎截然相反。

从创立公司的那天起,他就坚持在银行里留一笔现金,保证公司在没有营业收入的情况下能继续运转12个月。

1995年,著名主持人查理·罗斯问盖茨为什么手头要留存这么多现金。

他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没有哪家公司能给下一年的业务打包票,他的公司也不能。

2007年,盖茨反思说:

我手下的员工年龄都比我大,他们都有孩子,因此我总会担心:“要是公司没有营业收入了,我还能给他们付工资吗?”

在这里,乐观和自信夹杂着严重的悲观情绪。盖茨似乎明白一个道理:

只有足够悲观,才能维系眼前的生存,才有机会成为长期的乐观主义者。

四、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乐观与悲观是可以共存的。

纯粹的乐观主义者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很美好,而且会持续美好。

他们把所有的消极情绪都视为性格缺陷。产生这种心理的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自我情结:他们充满自信,无法想象有什么事情会出错。

纯粹的悲观主义者认为所有事情都很糟糕,而且会持续糟糕。

他们把所有的积极情绪都视作性格缺陷。产生这种心理的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毫无信心,想象不到任何事情一帆风顺的样子。他们与纯粹的乐观主义者截然相反,但两者同样脱离现实。

两种心理同样危险。但如果你将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视为非此即彼的两种心理,似乎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那么任何一方似乎都合乎逻辑。

二者保持平衡才是最佳心态,我称其为理性乐观主义者:他们承认历史发展的进程会不断出现问题、失望与挫折,但他们知道挫折不会阻断历史前进的洪流,因此仍然保持乐观。听起来他们像善变的伪君子,其实他们比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五、

无论在什么领域,从金融投资到职业生涯再到人际关系,关键都是在短期内要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长期获益。

悲观地储蓄,乐观地投资。

悲观地计划,乐观地梦想。

这些技能似乎相互矛盾。确实如此,直觉告诉我们,要么做乐观主义者,要么做悲观主义者。

我们很难意识到,二者竟然有共存的时间和空间,二者可以共存,而且应该共存。我们所知道的所有长期成功的案例,都做到了平衡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有些企业会像乐观主义者那样冒着巨大的风险研发新产品,但又像悲观主义者那样惧怕短期债务,所以会持有大笔安全资金。

有的员工拒绝有利可图的机会,因为这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声誉,从长远看,声誉更有价值。

投资也是如此。

与其说我想要丰厚的利润,不如说我想在财务上做到坚不可摧。

如果能做到坚不可摧,我就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因为我的生意可以长盛不衰,我可以通过复利创造奇迹。

历史教会我们,着眼于长期利益往往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着眼于短期利益则会自食恶果。我们需要学会协调二者,学会辩证地处理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要么成为痛苦的悲观主义者,要么成为盲目的乐观主义者。

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0 阅读:0

佳森快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