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巅峰时期军工有多恐怖?现在一落千丈?转折点早于苏联解体?

婀哥的杂 2024-03-04 11:21:35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巅峰时期的美国军工到底强大得有多恐怖?

为何说他们如今的军工水平是在断崖式下跌?

诚实地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美国军工确实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

比如如今仍旧具有制空压制力的美国B-2隐形轰炸机,已经是1997年就已经开始服役的“老兵”了。

全球首款五代机F-22也是这一年试飞的产物。

但估计谁也想不到,2023年3月老美已经混到需要“延退”伯克级驱逐舰,来充实本国海防的地步。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还没到三十年呢?老美的军工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

现代化战争的先驱

提起美国军工的巅峰,就避不开一场战争。

如果一定要给世界战争史写一本书,海湾战争绝对算得上是教科书级的现代化战争。

1990年8月7日,老布什一声令下,老美的战机划破夜空。

不知道美军是不是吸取了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的教训,他们并没有向兵工厂打开第一枪,反而是瞄准了伊拉克的指挥官电网以及防空网络。

通讯系统被掐灭,电路设施全线瘫痪,一片昏黑之中,伊拉克根本就没办法把战斗机飞起来。

海湾战争正式打响之前,伊拉克的总兵力足足有121万人,其中陆军占了115万。

这个数量与当时的中美俄相比确实算不上多,但是放在整个中东,基本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中东小霸王”以色列当时的总兵力不超过20万,伊朗、沙特、科威特这些“资源大户”军力一般也就在30万左右,所以说如果只看纸面实力的话,伊拉克绝对算得上是“中东霸主”。

看了兵力,再来看空军,伊拉克当时大概有700多架战斗机。

虽然说人家自主研发能力不行,但是人家舍得花钱啊,法国幻影系列、俄罗斯的米格-25以及米格-35等等他们全都有。

甚至伊拉克手里面还有几十架米格-29。

那可是实打实的超音速战机,最大飞行速度已经超过了2.3马赫,最高飞行高度已经达到了18000米,绝对是苏联航空产业的骄傲。

除此之外,我国生产的歼6、歼7、歼8人家也买到了。

所以说,伊拉克当时的空军战斗力并不算差。

但架不住美国当时的空军战力太过逆天了。

掐断通讯和电路后,美军进入第二阶段的作战,狠狠秀了一把实力。

光单独作战飞机就派出了2800架,“F-117隐形战斗机”更是直接在中东领空来了一次全球首秀,再搭配66架“B-52战略轰炸机”,伊拉克空军以及防空系统都被炸懵了。

这刚刚才到第二阶段,双方陆军还没开始上场呢!

伊拉克陆军实力强劲,他们手里的主战坦克将近6000辆,对于美国来讲并不是什么秘密。

其中,伊拉克手中的前苏联T72坦克,放在当年绝对是“开宗立派”的神设计,125毫米口径的滑膛炮,足以满足各种弹药的发射需求。

搭配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绝对是最强“推土机”。

但这并不足以威胁到美国。

根据当年布什政府公开的数据,他们也派出了3000多辆主战坦克。

虽然说看起来还和伊拉克存在一定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别忘了,此时此刻伊拉克已经熬过了两轮“洗礼式”空袭,手里的坦克和装甲车还剩多少,基本上是未知数。

躲也躲不开,藏也藏不了,美国的卫星系统早就将一切毫无保留地传到自家军队手中。

最终根据官方数据,美国总共集结了80多万“多国联军”奔袭伊拉克,光用作战力运输的战略运输机都出动了406架,累计投放了50.1万参战人员。

后勤保障部队规模更是达到了25万人,简直就是高科技版本的“人海战术”。

派出去了这么多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耗损情况如何呢?

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27个美国大兵死在了异国他乡,而伊拉克士兵的阵亡人数超过2.5万人。

除了战略战术上的出其不意,老美如何做到在海湾战争中几乎“全身而退”的呢?

答案就是,过饱和式打击。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8.4万吨弹药,其中至少有7400吨都是精准制导弹药,这些导弹药命中了伊拉克75%的军事设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弹药供给能力,就代表了美国曾经军工的生产能力巅峰。

如此强盛的军工产业,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巅峰意味着下坡路

无论在任何时期,打仗都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情,所谓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是这个道理。

二战初期,欧亚大陆上的硝烟并没有传到北美洲,美国的军工厂成了全球最大的军火商。即使在正式参战之后,美国依旧在源源不断地向全球输送着弹药。

再后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包括冷战之后美苏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都大大推动了美国军工产业的发展。

然而美国军工的下坡路比苏联解体来得还要早。

1985年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让苏联的财政收入持续性下滑,美国政府也根据局势对军费进行了调整。

从1987年到1997年,美国国防预算跳水下降了31%,他们国内军火商手里的订单直接减半。

为了生计,美国军工企业开始内销转出口。

从美国军工三大巨头:洛马集团、雷神集团以及通用动力公司的千禧年财报不难看出,外销军备总额占比普遍只有个位数,最负盛名的洛马出口占比也不过只有4.32%罢了。

难道说美国的军备在全球交易市场不吃香了吗?

首先,在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下,那些不具备军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很少会进行大宗军工储备。

另外,咱们以沙特为例,沙特陆军手里的主战坦克型号包括美国的M1A2主战坦克以及法国进口的AMX-30B主战坦克,大口径火炮还有中国的PLZ45-155毫米自行火炮。

海军装备算不上好,但是人家舍得花钱。

2023年2月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沙特王室一口气与中国签订了12艘052D驱逐舰订单。

此前,沙特手里还有3艘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4艘西班牙产出的麦地那级护卫舰,还有4艘从美国进口的巴德尔级轻型护卫舰。

由此可以看出,沙特这种进口大户很少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就导致原本就不大的蛋糕被分成了无数小块。

在和平为主旋律的时代中,想要靠出口养军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自家消化不了,出口又卖不出去。

连年财报赤字之下,美国的那些小型军工产业只剩下最后一条出路“破产清算”。

不过,美国政府自然也不会允许自家军工产业倒下去。

1993年,一场彻底改变美国军工产业的合并重组揭开了帷幕。

“洗牌”后的美国军工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牵头之下,美国军工企业开始了一轮强强联合。

比如说研制出F- 22、F-35的洛马公司,就是洛克希德公司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结合体。

1989年,靠美国国防预算赚钱的熟面孔有17家,到了2001年只剩下4家了。

“枝桠修剪法”短期之内确实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但是咱们老百姓都知道,无论哪个行业,一旦出现了“垄断”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活力了。

根据2023年6月份美国军事新闻网的报道,现在美国军工产业的生产能力,连国防部主计长迈克麦考德都看不下去了。

据他所说,美国的军工产业目前一年都无法完成2 艘阿利伯克级III导弹驱逐舰的建造。

最新型号玩不转,“老旧”型号的生产力总得上去吧?

早年间,美国国会对于阿利伯克级II 导弹驱逐舰的生产速度要求是每年3艘。

然而根据美国五角大楼官员透露,目前美国的造船厂一年连两艘都生产不出来。

现有的伯克级驱逐舰迟迟没办法退休,就是因为这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垄断市场养出来的“巨婴”就是这个样子的。

国家经费预算“油水”够足,上限还可以勉强维持。

一旦财政状况不好,军费预算削减,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军工产业就开始“另寻出路”。

生产能力强的熟练工可以裁掉一部分,新手菜鸟虽然说熟练度不行,但是工资要比老师傅低多了。

利润空间不大的部分可以甩给外包公司,如果外包公司涨价,那就再换一家。

军工产业原本应该是一条稳定且高效的生产线,没想到如今却在和生产熟练度以及供应链完整度之间做斗争。

为了保证自家大门的安全,美国政府不得不连年提高国防预算,甚至还要主动掺和进一些军事行动之中,以此来刺激国内的军工市场。

市场结构如此扭曲。

难怪美国海军协会网都看不上自家的弹药储备,认为美国目前压根没有办法去应对长期化的冲突需求。

2024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首份《国防工业战略报告》,对本国未来国防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这也算是美国政府对军工产业进行了一次自救行动。

但究竟效果如何?仍旧是未知数。

只能说,在这个飞快前进的时代,“不进则退”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任何时代都同样适用。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1] 澎湃新闻:兵韬志略|美出台首份国防工业战略,谋求提升未来战争能力

[2] 中国军网:漫评丨美国不再装了,因为它的霸王餐就快要吃不下去了

[3] 中国军网:“阿利·伯克”号“延迟退休”,美海军驱逐舰“后继无人”

0 阅读:1

婀哥的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