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美国如何开辟欧洲市场?

苏飞说国际 2024-06-06 12:48:58

一战后美国为了开辟欧洲市场,发展自己的力量,暗中布局欧洲大陆可谓煞费苦心。

天无绝人之路,还真让美国找到了两个机会。

一个机会是英法面和心不合,背地里暗流涌动,都巴不得对方死;

一个机会是嗷嗷待哺、急需技术、资金建设自己的苏联。

英法之间并非团结一心,而是矛盾重重。

法国希望彻底打垮德国,自己发展壮大。

英国则希望法国和德国相互牵制,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在扶植德国这一问题上,美国和英国的利益是一致的,德国是美国在欧洲最有潜力的市场。

因此,英美共同推出了道威斯计划,这计划说白了就是:现在美国是德国的最大债主,如果德国被搞垮了,我美国找谁收钱去?

美国人也不演了,明说目前最好的策略是全力支持德国经济,让德国赚钱,这样美国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于是,美国拼命向德国提供贷款,助其发展经济。

从1924年到1929年,德国支付了110亿金马克的赔款,但同时也获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类支持与贷款,总计约210亿金马克。

急于弄死德国的法国人都快哭了,这德国还是战败国吗?

美国的第二个机会,就是苏联!

苏联成立后,远离了西欧,一改往日嚣张跋扈、见到土地就两眼发直的本性,老老实实的猥琐发育。

这就是毛子,被打残了就装怂认孙子,远离纠纷、猥琐发育,等到恢复元气就是它“白皮鞑靼”出山抢地盘的时候。

1922年,在意大利举办的欧洲经济会议上苏联明确表示,你们搞你们的资本主义,我搞我的社会主义,但我们仍可以保持友好生意伙伴的关系。

英国和法国则回应说,交朋友可以,但先把欠的钱还了,否则后果自负。

因为苏联在成立初期就宣布废除沙俄时期的所有外债并没收国外资产,这一举动使得英国和法国损失惨重。

因此他们视苏联为头号敌人,不断渲染苏联威胁论。

这时候德国站了出来,作为被打残的战败国,德国需要新的朋友。

主动提出要和苏联交朋友,苏联欠的钱也不要了,而且还可以借钱给苏联。

苏联一听,还有这种好事?

之前送列老大回国,现在又花钱交朋友,德国真是我们毛子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啊。

于是,苏联与德国成了铁哥们,并于1922年签订了友好条约,使德国成为首个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

随后,德国开始向苏联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包括利率为6%的贷款。

有了德国这个先头兵,美国知道时机成熟了。

于是高兴的说,我和你们一起玩吧,我这里的技术和资金也多得很。

最终,美国也加入了这一合作行列,向苏联出口一系列技术和工业产品。

美国心里说,法国想搞死德国,英法想弄死苏联,合伙称霸欧洲,那能让你们成功吗?

于是我们看到,战后一片废墟、嗷嗷待哺的苏联得到了来自美国和德国的大量资金和技术。

仅仅几个月内,苏联与美国签订了70多项技术援助和咨询协议,涵盖了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和交通运输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

到1931年初,苏联接受的技术援助项目增至124项,投资总额达8300万卢布。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几乎所有的工业设施,如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和挖掘机,都是从美国进口的。

大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建成的。

从1929年起,美国的36个州开始支持苏联的工业化建设,1700家公司与苏联签订了合同,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公司都参与其中。

当然,除了开辟欧洲市场,遏制英法的目的外,这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内需求萎缩,只有外需能够支撑经济,不卖给苏联,美国公司也找不到其他客户。

那么美国工程师涌入苏联,对苏联的振兴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在1932年,苏联各部门中工作的外国专家达到了2万人。

这些专家得到了苏联政府的高度重视,承担了许多重要职务,有的甚至被任命为总工程师、总建筑师等高层职位。

不少专家还获得了苏联政府的奖励,有些人甚至被授予了苏联最高技术奖——列宁勋章。

1931年,仅顿巴斯煤矿就有大约2000名外国工人在工作,熟练的技术人员是先进技术得以应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开了这个头后,英国和法国的资本家就傻了,他们本来不和苏联做生意,可眼看着大把的马内都被美国人赚走,那不行啊!

于是,整个欧洲的资本家全都涌向了苏联,而在所有的各国资本中,美国发挥了最大作用。

没有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苏联绝不可能从一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崛起,成为后来的超级大国。

那么,美国的援助是否赢得了苏联的感谢呢?

斯大林说我感谢你个锤子,你美国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难道是因为美国爱苏联?

我不但不感谢你,我还要干你!

但不管斯大林干不干美国,美国在欧洲的计划已经成功。

凭借这两个机会美国的势力成功延伸到了欧洲,保住了德国不说,还给欧洲找了一个强大对手——苏联。

这为之后美国入主欧洲,扮演欧洲救世主奠定了基础。

0 阅读:5

苏飞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