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异维A酸副作用那么多,医生还推荐使用?

小弟说健康 2024-02-28 18:07:01

大部分人的痘痘随青春期结束自行消退,但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越来越多人青春期结束后仍受痘痘困扰。痘痘的学名是痤疮,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上常通过口服异维A酸的方式来治疗中重度痤疮。

尽管异维A酸在痤疮治疗中的有效性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及大量研究分析报道,但当医生推荐使用时,不少痤疮患者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医生要推荐一个副作用这么多的药物呢?

首先,异维A酸可同时针对痤疮发生的4个关键环节

痤疮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皮脂腺异常分泌皮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以及痤疮相关的炎症免疫反应相关,其中皮脂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

异维A酸是维生素A的天然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抑制皮脂腺合成皮脂的作用。口服异维A酸具有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及毛囊皮脂腺口的角质栓塞,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繁殖,调控痤疮相关炎症免疫介质的作用,对于痤疮瘢痕也有预防作用。

作为国内外常规使用的口服维A 酸类药物,异维A酸可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下述多种类型的痤疮:

1、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

2、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替代治疗;

3、频繁复发的痤疮其他治疗无效;

4、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

5、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

6、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患者需尽早使用;

7、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可在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应用。

其次,口服异维A酸3~4周即可起效

治疗痤疮时,口服异维A酸通常以0.25~0.5 mg/kg•d作为起始治疗剂量,服用2-4周后可根据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酌情调整剂量。根据临床观察,异维A酸通常在用药3~4周起效,随后再根据皮损控制、药物剂量及耐受等情况综合评估用药疗程,通常不少于16周。在痤疮皮损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适当减少异维A酸剂量继续巩固治疗2~3个月或遵照医嘱服用更长时间。

最后,异维A酸副作用常见但绝大多数停药后可恢复

异维A酸的副作用常见,但绝大多数在停药后即可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由于抑制了皮质合成,干燥起皮、唇炎等皮肤黏膜干燥是异维A酸最常见的副作用,而这也是药物起作用的标志,医生可根据皮肤的表现来判断药效及调整用药剂量。皮肤黏膜干燥引起的不适和通过多喝水、勤用保湿产品等来缓解。

血脂升高、肝酶异常是异维A酸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治疗的前2个月,大多在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可恢复正常,因此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必要时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脂。

致畸性是异维A酸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禁止用于孕妇或即将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女性。育龄女性及其伴侣在开始服用异维A酸治疗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三个月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也有人担心吃了异维A酸后会出现“爆痘”的情况。观察发现,在异维A酸开始治疗3~5周内,约15%患者可能出现皮损加重的情况,也就是大家担心的“爆痘”,可能和皮脂腺短时间暴露在异维A酸中增加细胞内的脂质含量,以及调节脂质生成和炎症脂质介质相关蛋白表达有关。不过这种短期内皮损加重的现象通常为一过性,轻微轻度加重继续按原剂量用药通常可自行消退,如果反应严重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根据痤疮严重程度及类型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异维A酸是治疗痤疮的一把“利剑”,可有效治疗痤疮,同时也有其常见副作用,因此制定治疗方案时应从治疗效果、副作用、患者个人情况及治疗需求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当医生推荐使用异维A酸时,可以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了解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其应对方式等,充分发挥药效、减轻副作用带来的顾虑及影响。

参考资料: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鞠强,项蕾红,et al.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3, 52(5):298-307.

异维A酸软胶囊说明书

0 阅读:0

小弟说健康

简介:资深执业药师,倡导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