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科技赋能助力咸阳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张欣聊社会 2024-06-25 02:11:29

6月13日,中铁十七局二公司承建国内单体最大吨位二次转体斜拉桥——咸阳彩虹二路高架桥,历时105分钟完成第二次转体,成功攻克了全线关键技术节点,创造了全国同类工程施工新纪录。央视新闻、新华社、陕西卫视等30多家中央级、省市级媒体集中报道,累计传播量超过1000万,正面评论2000余条,企业科技硬实力充分“圈粉”。

图丨项目航拍

公司承建咸阳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北起玉泉西路,南至宝泉路,全长885米,跨越徐兰高铁、陇海铁路等9股铁道,连接咸阳南北城区,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立体交通路网,为打造“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注入新活力。

图丨项目区位图

大桥转体部分主塔为A字形,高84.778米,梁体长221米,总重量约5万吨。由于桥址紧邻铁路营运线,四周均为居民居住区,加之西安地铁1号线盾构区间隧道贯穿转体承台群桩基础,如何将数万吨的庞然大物与铁路线“平行”变为“上跨”铁路线,成为建设者面临的技术难题。

向新而行,点燃创新引擎

图丨转体支座

为降低施工对既有线影响,项目技术团队会同业内专家多次开展方案论证,结合实际创新采取了“独塔单转+塔梁共转”二次转体工法,解决了桥梁转体重量大、转体基础上跨地铁、主桥施工紧邻既有线及作业面狭小等多项难题,并采用直径7.78米、设计承载力8万吨的超大直径盆式转体测力支座,有效解决了大吨位桥梁转体过程中受力集中的问题,刷新国内同类施工纪录。

图丨创新工作室

为聚力打造创新样板,项目以“郝磊磊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加强产学研融通创新,专题开展“塔梁共转”精细化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先后攻克了5万吨级超大直径盆式转体支座安装施工技术、独塔斜拉桥索导管定位测量控制技术,填补了行业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目前,项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省部级工法2项,省部级QC成果4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3篇荣获集团公司优秀论文。

向新提质,加速成果转化

图丨三维技术模拟转体

重约5万吨,如何快速实现精准转体?项目技术团队依托“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研发的集“转体数据一张图”三维可视桥梁转体监控系统,通过BIM模拟、数据分析等,全面准确掌握各项数据,可视化程度高达95%,确保各工序一步到位、转体施工一次成优。项目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通过研发预应力管道防进浆堵塞、索导管快速放样定位等装置,塔柱每模施工由12天缩短至8天,在加快工序循环的同时,有效保障和提升施工质量。

图丨转体支座示意图

“转体桥类似一台天平,只有保证两边重量基本相同,才能确保转体过程平衡稳定。”项目经理张相伟说。为消除施工误差产生的桥梁两端不平衡问题,项目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可调撑脚、平角支座转体桥梁顶升归零称重法等核心技术,结合自动照准技术及高清微距监控等先进设备,确保转体过程“稳如泰山”、精确控制达“毫米级”,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高地。

数智融合,铸就品质工程

图丨塔机线上实时监测系统

项目位于咸阳市中心城区,转体桥主梁距铁路线最近仅4.05米、距居民居住区最近仅6米,安全生产防控又如何应对?项目围绕本质安全,加强科技创新,升级“超高塔机智能卫士”,提高塔机作业效能的同时,解决了盲吊、防撞及违规操作等问题,护航施工生产安全稳平稳。西安地铁1号线双管隧道贯穿承台桩基础,为确保支座刚度满足转体承载力,降低地表沉降项目采取设置三向预应力体系、采用盆式平角支座、增加测力功能等措施,为国内外复杂城市环境下大跨度桥梁转体系统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图丨桥梁转体监测控制系统

斜拉索导管安装定位工装模具、具有快速拆装功能的可调撑脚、智慧工地扬尘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新举措、新思路不断涌现,项目通过QC攻关、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先后形成10项 “小创新”“小改革”“小窍门”,破解施工难题,打造高效率、高品质绿色建造新标杆,为咸阳市递上一张“形象名片”。项目自上场以来,先后承办观摩会10余次,连续三年荣获业主“优秀管理项目”荣誉称号,荣获股份公司2023年度“安全标准工地”称号。

来源:中铁十七局二公司

0 阅读:0

张欣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