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实录:全镇围绕高考而生,学费是最小开支,令人窒息

新新愣是 2024-06-10 12:15:31

每年6月,安徽西部一个小镇就格外受到瞩目,尤其是自从2005年之后,这个小镇就常年处于争议的漩涡之中,有人说此地是普通学子逆天改命的地方,也有人说它是泯灭人性的高考加工厂。

甚至有人把它比喻成监狱,一年的有期徒刑,每到六月刑满释放,它就是安徽毛坦厂中学。

一个和“高考”相关的城镇,注定是疯狂的

一进入到毛坦厂镇,特别是毛坦厂中学周围,只有两个字来形容它——寂静,令人窒息的寂静。

毛坦厂镇的常住人口是5万多人,学生两万五千人,再加上陪读家长,可以说整座小镇都充斥着紧张的氛围。

可这么多人是如何保持“寂静”呢?

答案在于:高考。

可以这么说,这个城镇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围绕着高考进行,学生上课的时候,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叫卖鸣笛不允许有,施工噪音更不允许存在。

即使到了夜间也是如此,因为晚上学生还要挑灯夜读,有人说来到毛坦镇,就像进入了鬼城一般,街上没有繁华热闹的景象。

整座小镇见不到商家促销,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像游乐场、网吧、KTV通通没有,可以说高考是一道屏障,将这些和学习无关的因素,通通排斥在外。

而整座小镇唯一“正常”一点的地方就是,有些广场上会有大妈跳广场舞,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广场舞队伍里绝对没有陪读家长,而到了高考前夕,广场舞也全都必须销声匿迹。

毛坦厂中学附近的文具店和教辅店的营业时间,也和其他地方与众不同,白天时店铺几乎都店门紧闭,每天只有中午十一点半和晚上十一点,才会看到老板开门营业。

到了午饭期间,小镇各个犄角旮旯里就会蜂拥出一拨又一拨的陪读家长,他们掂着饭盒,带着板凳,静静的守候在毛坦厂中学门口。

想象一下乌央乌央的学生在吃饭,除了咀嚼声,碗筷的碰撞声,几乎没有人交谈,这样的场景每日有要上演一遍。

有人会问为什么?

因为中午留给学生们吃饭的时间实在不多,大概四十分钟左右,从走出教室开始计算,来回路程二十多分钟,剩下的就是赶紧把肚子填饱,然后立即返回,这样还能多背两个单词。

踏入毛坦厂,生活只剩下“高考”

有人会唏嘘,多美好的青春,多蓬勃向上的生命,却被禁锢成一个个学习机器,而且是上了发条不能懈怠的那种永动机。

在这里,家长管生活,老师管学习,分工明确;老师会明确的告诉学生,拼上一年,定能金榜题名,所以任何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通通不能做。

比如男女之间的早恋行为,上课睡觉,偷看课外书,吃零食,甚至开小差都不允许有,而老师也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说说而已,从教室到校园,全方位监控,时时刻刻都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每一个学生,甚至连生病请假,老师都会让校医来辨别一下真假。

所以在毛坦厂工作的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几乎清一色都是男教师,不仅是体力上的消耗,更多的是压力倍增,家长把孩子交到这里,想当于把希望寄托在了这里,谁都不想成为被辜负的人。

在这一年里,好多陪读家长放弃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生活,和丈夫妻子两地分居,专门负责给孩子洗衣做饭,照顾日常起居。

这样做值得吗?有必要吗?

高考可以说是普通贫困家庭逆天改命的唯一机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贫富差距拉大,教育资源越来越不平衡,取得一个好成绩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结果,背后有着环境因素、师资力量、教育支出等多个维度的支撑。

而一个普通家庭,甚至大字不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家庭该如何负担?难道要一辈接着一辈进入知识贫瘠的轮回?

毛坦厂中学的本科达标率95.7%,一本达标率66%,这个惊人的数据,就是这些人最后的希望,即使它有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即使它那么不近人情,甚至不尊重人性。

自古以来,改命都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没有千万次练习和努力,怎么会有鲤鱼跃龙门后海阔天空?

上学的时候众人嘲笑范进中举后癫狂,周围亲人前后不一的嘴脸,殊不知这才是现实,文凭不是绝对重要,但这一张薄薄的纸却是一张敲门砖、垫脚石。

一年又一年的送考季再次来临,妈妈们会穿着旗袍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旗开得胜,这场关于高考的狂欢即将落下帷幕,毛坦厂中学也将人去楼空,但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整个毛坦厂会慢慢的沸腾起来,迎接新的一拨高考大军……

参考资料:

浙江日报:2018-05-30:高考临近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

中国新闻网:2018-05-12:安徽毛坦厂镇各地学生就读 逾万家长陪读

中国新闻网:2018-06-05:安徽毛坦厂镇:直击“高考小镇”的夜晚

0 阅读:0

新新愣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