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宫寒痛经,中医4步全面清火+温补,疏通中焦、引火下行

孙大说知识 2024-05-05 05:22:57

下焦寒,而上焦自热”的体质,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焦不通,上热下寒体质,现实生活中特别多,许多人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长痘痘,失眠等,有些是比常人怕冷,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那么,这种焦不通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第一个,就是情绪不好,气出来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就像一团气堆在胸口,时间长了,成了一团气结,这个就是肝气郁结。第二种,血遇寒则凝,身体长期处于寒冷的状态,吃寒凉食物,血液循环慢,造成堵塞。第三,就是气行不畅,动力不足无法推动体内淤血及时排除,残留在体内,这个叫血淤,也是堵。我们常说,心肾为一体,心处于上焦,肾处于下焦,如果是心肾不交,就是中焦不通,这就是“君火旺,则相火下安于肾,君火衰,则相火上居于心”。心肾不交的重要原因就是中焦不通,也就是脾胃虚弱,单纯的清热,或者滋补都不行。

而是要先调理好脾胃,打通淤堵。中焦不通重在调脾胃,打通中焦,祛除湿.寒,补足中气,让上下气路畅通,这样火才能下行。否则,补阳之后,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那么解决上热下寒需要有三步,先打通中焦、再让心肾相交,最后引火下行。这里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个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的一张方子,很多人都听说过,半夏泻心汤。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张仲景的这个方子: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固护脾胃的正气,对于脾胃不足,张仲景用了炙甘草、干姜、大枣、人参这组药物益气健脾,养胃和中。对于中焦有邪,如湿阻中焦、中焦痞满或气机不畅,医圣用了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而对于上焦火盛,下焦寒凉。

又用了黄连、黄芩两味清热泻火的药物,两药合用,可以清上焦火热,又可以除中焦痞满,另外半夏降逆止呕,有导热下行的功效。将这些药合用,上焦火清了,中焦气畅了,下焦肾水也能得到心火的温煦,身体水火交济,上热下寒症状就可以很好地缓解了。当然,根据自身身体实际状况,还需要对药进行临症加减,这里只是让大家明白张仲景的调理思路。

5 阅读:167

孙大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