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越南媳妇:中国对越南、余琦对底层人都有优越感,但越自卑优越感越强

瑜说还休 2024-06-20 18:26:16

在中国某头条自媒体平台上,嫁到中国湖北、有着63万粉丝的越南女孩——“越南小黄”,当看到近日“亚太空间联合会”秘书长余琦违规停车后,却骂质问者“滚,你懂什么叫外交赦免权吗”后,于6月20日发文感叹道:

“很多欧美人在中国会有一种优越感,很多中国人去越南也有优越感,而我们越南人去老挝也有优越感,就像一个有钱人对穷人总是有一种优越感,这个世界大部分人是一样的”。

“昨天看一个新闻,一个女人开着大使馆的车停在路中间,影响了交通被人举报了,可是这个女人突然疯狂表现她的优越感,她说她的车是某个国家大使馆的车,中国交通法律管不了她。面对普通中国人,她拥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同一个国家,社会上层的人也对底层的人有优越感,有人说越自卑的人优越感越强烈”。

……

长相颇为富态的余琦秘书长,作为国家副司局级干部,虽在北京仍算不上高官,但其高高在上、恃权傲物的表现,显然与其“尊贵”的身份和地位并不相符——但却与这位越南小黄姑娘所言,颇为符合了。

确实,天然的人性使然,自古以来,像有钱人、有权者等所谓权贵者,相对于不如自己的人,有意或无意的无形中,大多就会有了一种自信感,如果在个人素质上,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这种自信就会变成自傲、自骄,于是睥睨他人和天下,内心的相对优越感,就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

有些人,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感觉强于别人,人性使然之下,或都会多多少少有些相对的优越感表现——就如越南小黄姑娘所言的那种“优越感之下的鄙视链”:欧美人在中国会有优越感;中国人在越南会有优越感;而越南人在老挝也有优越感……

不同国家的人,因富裕、发达程度等差距产生的物质主义思维,生发出了相对的优越感,当然,也有一些人因族群的自然特征——比如肤色、长相及文化等,自认为更优于、更发达、先进于他族,也同样会产生相对的优越感,甚至发展成为对他族的一种鄙视、歧视心态。

比如,像欧美白种人在历史上,有着久远的“种族歧视”思维,即使到现在,都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别看美国现在多么的将“种族平等理念”,当作其社会的最大“政治正确”,其实,美国的黑人虽早在1865年时, 就在宪法的名义上获得了“公民权”,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黑人才获得了与白人平等坐在公交车上的权力。

当然,现在欧美的不少国家,确实在对待黑人等有色人种的政策、态度与思想上,有了不断的进步——这从欧美的移民政策上,从有色族群移民欧洲后获得的更多权力上,可以较好地体现出来,但那种千百年来因种族、国家发展的不平等,造成骨子里的相对优越感,其实在欧美国家之中,仍然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着。

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在对待外族的态度上,非常具有融和性、包容性——“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儒家思想熏陶下,多民族能够和谐相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不具种族歧视性的地域、族群和文化之集大成者。

无论是中国人走出去,或是将外族迎进来,体现在互相学习、相互的尊重上,比如,表现在内外的通婚态度上,中国人其实表现出的所谓相对优越感,虽不能说没有,但可以说,在全世界是态度及表现上最为温和与弱化的。

比如,这位越南姑娘小黄,虽然她说一些中国人到越南有优越感,但像她嫁到中国,还能在中国的网络平台上混得风生水起,深受粉丝的喜爱与尊重,其实就能说明问题了——其所言的“中国人对越南人的优越感”,并不具普遍性,且并不突出与强烈。

当然,可以说,在物竞天择的地球上,人类生存的“自然法则”之下,强弱的相对性,仍永远都会存在,因此,不同国家和族群发展、进步的阶段性差异下,加之人之本性的固有体现,一些人表现出相对的优越感,或许永远都难消除吧。

只不过,随着文明社会的进步,对于难以完全消除的“等级观念”之情绪价值,在不同素质的人身上,有人或会完全清除这一观念;但更多的人,仍会残存此类情绪,只不过,有人会表现得较为含蓄优雅,有的人表现得较为粗鲁无礼罢了。

一如小黄姑娘所言,这种等级观念催生出的优越感,也同时会体现在族群、国家内部的不同阶层间,比如,大城市的人,或会比小城市的人心理上更有优越感;而城里人,比农村人更有优越感,这是早就自古有之的现象。

而来自越南的这位中国媳妇小黄,其关于优越感的表达中,其实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最后一句话——“越自卑的人,优越感越强烈”!

这话其实大有深意,很有道理,且不太为人轻易所感知与明了。

有着相对优越条件的人,或会有优越感,这不是很自然、明摆着的事吗?何以这样的人,会被小黄姑娘说成“越是自卑”呢?

事实上,物质、外貌、强力等优越感元素,都是一种外物和外力,而知识文化、精神素养、文明素质等内在的东西,其实,才能让人走上更高层次,也能让人实现形象、内心、精神的真正升华,如此高素质的文明人,就会将外在的所谓优越感,转化为内外兼具的优雅感,才真正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相反,那些外在的东西,虽相对强于他人,但内在东西的缺失者,就想通过外在的强化,寻求一种存在感,以此弥补内在精神的不足——于是,恃财、恃权凌人傲物的现象,就会出现,但显然,这更为凸显了此类人内心深处,精神深度上不够或缺失的深层次自卑感!

“人无完人”,世上一切,都难言完美,但人类毕竟仍在不断地进步着——哪怕非文明的东西,仍会一直存在,甚至是有着强大的存在感,但文明的力量,仍会是人类未来的方向。

所以,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之间虽差距永存,但真实代表着内心自卑感的外在“优越感”,必将慢慢为文明的人类所抛弃!【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0 阅读:8

瑜说还休

简介: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