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排面的婴儿:出生时军队保护产房,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读闻悦事 2024-06-17 12:31:4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姚童彬

编辑| 昭明

古有帝王圣人出生时天降祥瑞,在历史上留下极大的名声,而近代也有一婴儿在出生的时候极有排面,虽没到天降异象的地步,但也是全国庆贺、大放礼炮,更有军队为其保驾护航。

事实上,这个婴儿在还没有出生之前便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而这主要是因为他身上流淌着孔圣人的血脉。

那么,孔圣人的这一后代为何能让国家如此重视?这个中国最有排面的婴儿,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

血脉延续的希望

若说起从古至今最受人崇敬的圣人,那孔子必定是榜上有名。

孔子开创的儒学成为了许多朝代统治者统治国家的主要学说,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更是被沿用至今。

因为孔子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许多朝代的帝王都会对孔子进行追封,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比如宋朝时期的宋仁宗,便赐予了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封号,而此后的各个朝代,也是将这个封号给延续了下去。

到了明清时期,衍圣公更是高居一品之列,这时孔家的发展已经到了顶峰,人丁很是兴旺。

可任谁也不会想到,如此辉煌的孔家,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竟差点断了香火,幸好有着孔德成的降生,才让孔家的香火续了起来。

孔德成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代衍圣公,在他还没出生之前,其父孔令贻身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当时,孔令贻已经人到中年,但他此前的多任夫人都未能替他生下一个男丁,这令孔令贻乃至于民国政府都甚是担忧,他们害怕孔圣人的血脉断在孔令贻这一代。

庆幸的是,孔令贻的第四位夫人王氏很是争气,在接连为孔家生下两位千金以后,又怀了第三胎。

可惜孔令贻并没能等到王氏的第三胎出生,便因病离开了人世,他这一走,王氏肚子里的孩子就成了孔家最后的希望。

若是这个孩子是男婴,那他便是下一任衍圣公,可若生出的还是女婴,那衍圣公的血脉估计就停在孔令贻这里了。

因为事关衍圣公的血脉传承,所以民国政府对王氏肚子里的孩子非常重视。

在王氏临产前,徐世昌司令带着军队镇守现场,将王氏的产房团团围住,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在1920年2月13日的这天,王氏的产房外布满了政府军,就连山东省省长屈映光都来到了现场等候,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地紧张。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孔圣人的第七十七世孙孔德成降生了,他的到来让现场等候的人喜出望外,随后,孔家人四处敲锣打鼓,向全中国宣告了这个好消息。

为了庆贺孔圣人的血脉得以延续,政府在曲阜城鸣礼炮十三下,为孔德成庆生,可谓是给足了孔德成排面,而孔德成此后的人生,也没有辜负政府与百姓对这位衍圣公的期望。

孔家人的骄傲

作为第三十一代衍圣公,孔德成从幼年起便跟着老师吴伯箫学习英语,此后又跟着詹澄秋学琴,他的童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

在孔德成的日记里就曾这样写到:孔府私塾从来没有休息日,本是十天休息一天,但这一天老师从不让我们休息,而是进行补课。

孔德成在私塾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是七点起床背书,晚上更是需要点灯夜读。

这样严苛的教育让孔德成的童年几乎没有快乐,但也正是这样的教育,让他成长为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

作为孔子的后代,孔德成虽然从小就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但他也同时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教育,因此对一些过时的封建社会礼法,孔德成内心是很不赞同的。

在孔德成看来,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因此对于衍圣公的称号,孔德成不止一次表示过反对。

在1935年的时候,孔德成向国民政府上书请求免去衍圣公的称号,由于他的态度坚定,政府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而孔德成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衍圣公。

虽然国民政府撤销了孔德成的爵位封号,但他孔家后人的身份,仍然受到许多不怀好意之人的觊觎,比如侵略中华大地的日军。

儒家文化遍布全球各地,日本也同样受过儒学文化的洗礼,因此,在侵略中华大地以后,日军便想以儒学正统自居,以此来瓦解国人抗日的斗争。

为了坐实“日本为儒家正统”的言论,日军屡次派人前往孔家邀请孔德成,想要让孔德成担任日军在华北的代理人。

然而,孔德成作为孔圣人的后代,就算是生命受到威胁也不会与日军合作,这也让日军对其非常不满。

国民政府意识到孔德成的处境以后,立即安排孔德成离开曲阜,孔德成从此辗转各地,到处发表抗日宣言。

为了鼓舞更多国人抗日,孔德成这样说道:“我与全世界相信孔子的人们一起祈祷,日本的侵略将会很快失败。”

在这个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孔德成并没有投靠外敌,而是带领着孔氏宗族支持抗日活动,这无愧于他衍圣公的名号。

未归故里的遗憾

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孔德成鼓舞了更多国人抗日,但他的身份,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

在1949年国民党战败以后,蒋介石看重孔德成的身份,于是便将他一起劫到了台湾,孔德成虽不想与蒋介石同流合污,但为了孔家人的安全考虑,他只能听之任之。

虽然被迫来到了台湾,但孔德成并没有站队国民党,当被人询问有关政治方面的事情时,孔德成始终以学者自居,表示自己只负责教书,不谈其他的问题。

在来到台湾以后,孔德成成为了台湾大学的教授,他将所有精力都用在传授学生知识一事上,有人常说,在孔德成的身上,可以看到当年孔子教书时的样子。

在台湾的教书生活让孔德成感到心满意足,唯一令他遗憾的便是回乡之日遥遥无期,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曲阜,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回到家乡完全是一种奢望。

2008年,孔德成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他终究没能魂归故里,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结语

作为孔子的后人,孔德成承载着孔家的希望,而纵观他一生的经历,他也的确是不负孔家人所托,不负全国人民所托。

参考资料

末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在台辞世.中国网

2 阅读:419

读闻悦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