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乌铁路,让谁的主张破产?令谁的结论难堪?

鸣人明事 2024-06-11 09:34:08

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这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铁路建设项目,从提出至今延宕快三十年了,终于落地。

中吉乌铁路建成之后,战略意义是多方面的,中亚会更加紧密地融入到中国的经济循环,也打通了接通中东的另一条铁路大动脉,必将会推动亚欧大陆一体化向前发展。

建设这种能够改变地缘经济和政治的跨国铁路,从来都是难度极大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一条铁路就能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历史上,有一条虽然没有建成,但已经对当时欧洲地缘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铁路项目,这就是德国在19世纪末开始筹划的连接欧亚的巴格达-柏林铁路项目,又称2B铁路。英国人一开始还没意识到这条铁路的厉害之处,甚至还给予过支持,但很快英国就发现,这条铁路如果建成,将威胁到从英国经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到印度的生命线,以及英国在中东的利益。英国开始把德国视为头号威胁。暂时放下与俄国的百年恩怨,并与另一个曾经有过百年恩怨的法国一起结盟,这就是一战中的协约国。一战的结果就是协约国战胜了德国带领的同盟国。

虽然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然很早就提出了“世界岛”的构想,但长期以来,也仅仅是构想。“世界岛”变成现实,意味着陆权全面复兴,并压倒海洋霸权。但这样的陆权国家没有出现,世界霸主从英国到美国,依然是在海权国家之间传递。苏联曾看起来很有希望将“世界岛”变成现实,但最终还是折戟沉沙。

陆权逆转海权之所以很难实现,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和海洋运输竞争的洲际陆运方式,运输成本影响了陆权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航海时代,海运费用远低于陆运的成本优势是客观存在。比成本,陆运恐怕永远赛不过海运。所以,陆运只能在速度和效率方面想办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果速度和效率能够明显胜出,也会转化为综合成本的降低或收益的提升。

随着铁路速度和运载量的提高,陆运的速度和效率优势越来越明显。铁路运输也是费用最低的陆运方式。因为不存在能够联通欧亚大陆的大江大河,能够联通欧亚大陆的陆运骨干线,唯有铁路。所以陆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和海权抗衡,也主要取决于铁路什么时候能够把欧亚,未来还有非洲连接起来。

现在铁路的技术已经不是问题,论速度有高速铁路,重载技术也很成熟,未来还有可能出现重载高速铁路。现在修建联通欧亚铁路最大的困难是地缘经济和政治因素。

海洋可以几乎无阻碍地联通各大洲的港口,点对点通达即可,而通过陆地打通大陆之间的交通线,却要面对很多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纠葛和领土纠纷,难度太大了。

正是因为这个因素的阻碍,中吉乌铁路从开始有构想到落地,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要不是俄乌冲突爆发,这个事还不一定能成。

横亘在这个项目面前的主要障碍,既不是资金因素,也不是线路分歧和轨标问题,而是地缘政治的冲突问题。

中吉乌铁路深入中亚腹地,而中亚自苏联解体之后,就一直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的态度是关键性的。

根据公开的报道,中吉乌铁路出现重大突破,就是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不久,吉尔吉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向俄总统普京解释了吉尔吉斯斯坦需要中吉乌铁路就像需要“空气和水”后,普京松口,不再反对中吉乌铁路的修建。

俄乌冲突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也改变了中俄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存在于中俄之间的一些障碍因素弱化或消失。

中俄都是大国,大国一般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作为战略缓冲带,比如中亚,所以,俄罗斯轻易不会允许另一个大国深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普通的经贸交流自然可以,但不会轻易允许那种有可能改变地缘政治的项目,中吉乌铁路就属于这一类。

俄乌冲突的爆发,并非中国所愿。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客观上为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地缘政治条件。俄罗斯向西的路被封死,只能考虑转向东方。有求于中国的地方多了,自然就会拿一些利益作为交换。

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的目标重点是如何让自己重新成为世界一流大国,重回世界巅峰。俄乌冲突发生之后,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渡过生死考验。要不是因为旁边有一个强大的东方大国,俄罗斯很可能挺不过美西方这十几轮包括金融和能源在内的全面经济制裁。

所以,俄罗斯这一次面对生死存亡的威胁,一些以前不舍得放下的,就要放下了。

国家之间的关系说穿了,就是四个字:利益取舍。大国之间尤其如此。

俄罗斯改变了融入西方几百年的惯性思维,转向东方,既是世界东升西降的大势所趋,更是俄乌冲突后被西方集体制裁后的形势所逼。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就是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日益具体化的一揽子规划,也是俄罗斯做出转向东方的重大决策之后,开始向东融入的最新操作蓝图。

建立不受一时一事影响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共同的目标。愿景已经有了,蓝图越来越清晰,下一步就是要落实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只有更多的项目实施,才能支撑起中俄关系成为真正的长久之计。出现在中俄联合声明中的一些重要项目,就是为了中俄关系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

但一些人并不愿意,或者不能理解,中俄发展稳定持久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这里面不少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精英”。他们具体的理由和阐释理由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理由都是一致的,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还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这会让西方不高兴。

比如,就在不久前的5月27日,香港南华早报刊登了一篇沈志华的独家专访,内容综合起来有几条:1、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对中国不利,中国不能与其为伍。2、中国学者和官方,对苏联的研究不够深刻,容易出现政策误判。3、中国与俄罗斯站的太近,或者准结盟,不利于中国与西方交流。

另外还有一个叫杨锐的央视主持,也在短视频上大谈“俄乌战争到底对中国的伤害有多大”,并提出如下观点:“这场冲突对中国的伤害不仅是明显的而且会持续多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国际声誉和与发达国家健康的经贸关系,这一次经受了严峻考验,伤痕累累。”视频末了,还要长叹一声,“不说也罢了”,满满的失望语气,配上如白岩松和罗圣人的那种深沉忧郁表情,似乎很有感染力。

这两个人,一个被称为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权威,一个是央视的知名主持人,虽然不是一个领域,却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理由也都是一样的:“不利于中国与西方交流”,损害了“和发达国家健康的经贸关系”。

这分明是西方中心论加友邦惊诧论的综合版。

问题是,无论是与西方的交流,还是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从特朗普2018年开始发起对华贸易战,2019年又开打科技战起,就已经受到影响和经历考验了。那个时候,这场俄乌冲突还没有发生呢。

但是在他们的论证里,这些信息是被过滤掉的。因为加上这些信息就得不出他们想要的结论。

不但要这样,他们还要加上一些自己的想象,比如说印度因为俄乌冲突“成为全球南方的首席代表”,而中国原来“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声望很高,这回呢变得复杂了”

所以,这些人是懂怎么写议论文的,怎么才能挑选论据,推导出自己想要的论点。

总之,他们一定要想办法得出特定的结论。

本文以中吉乌铁路开头,就是用举例的方式,补上被他们筛选掉的事实。

俄乌冲突的爆发虽然超乎中国的意料,但西方把俄罗斯融入西方的最后一点幻想打掉了,巩固了让中俄联手抗击霸权的格局。中美俄三家之间博弈,是全球地缘格局最大的变量。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自然知道,中俄联手抗美,对我们最有利,于美国最不利。这个不利就变成了美国今天在中东的困境。美国的中东困境正在成为帝国霸权最致命的软肋。

俄罗斯牵制了欧洲,让美国计划中的联欧合围中国,始终无法实现。这也给中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利益,因为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快速推进期,以及应对美国发起的三大经济战的战略相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实力迅速上升、改变与主要对手力量对比的关键期。所以时间对我们弥足珍贵。

美国引爆俄乌冲突之后,一度被很多人解读为最大的赢家,他们看到的是经济利益,比如驱赶资金从欧洲去美国,配合了美国的加息。比如,美国替代了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卖的还是高价。美国的这些经济收益,确实数额不小,但相对于促成中俄关系升级带来的战略损失,还是盈利吗?

美国自然也有一些战略利益,比如一举瓦解了俄罗斯和欧洲、主要是德国的结盟可能性,但也因此中俄关系的升级而让中俄伊的联合更具有可能性。如果再算上因此产生的后续反应,还可能让中俄伊(朗)升级为中俄伊(斯兰)。你说美国是亏还是赚?

美国在欧洲赚的,甚至都填补不了在中东的战略亏损。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中东过得太难受了。自己的航母还被胡塞武装搞得尴尬,让美国的海洋霸权都被搭上了问号。

而中东对美国太重要了,美国的宗主国以色列和美元的石油结算基石都在那里。失去了中东,就失去了美元的地位,也就失去了美国的霸权。

俄乌冲突之后,我们认为,只要俄罗斯能够坚持一年以上,美国就不可能是俄乌冲突的赢家。俄罗斯坚持的时间越长,美国的战略损失越大。现在俄罗斯已经坚持了快两年半了,再坚持半年到一年问题也不大。

现在着急的是美国,而不是我们。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俄罗斯坚持到东大的产业升级基本完成,俄罗斯的赢面也就来了。俄罗斯赢的希望,就在于东大与美国势力的逆转。

因此,博弈到最后,亏得最多的大概率就是老美,它下的赌注最大,把美元信用加美国霸权都押上了。美国把货币和金融武器化制裁俄罗斯,很快世界就形成去美元化趋势。

乌克兰现在已经变成一个烫手山芋。要想打败俄罗斯,北约得直接上,美国也得亲自上阵。但那样,中国这边的压力自然就小了,还会把中国送到二战前期相当于美国的地位。

利益的此消彼长之下,无论怎么盘算,中国都不至于因为俄乌冲突利益亏损成他们说的那种状态。想想,如果美国战略利益严重受损,谁会是最大的赢家?

同一件事,有人觉得好得很,有人觉得糟得很,这也不奇怪。但要看这是认识问题还是立场问题。认识差异大家可以讨论,立场问题那就没办法了。站在不同的立场,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而且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俄乌冲突,美国就不会带着盟友遏制中国吗?中国只要不满足于永远停留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中低端,美国就一定会打压我们。

这是多么明了而简单的事实,而有些自以为高明的人却无视,非要制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俄乌冲突让中国损失有多大”的虚假议题。他们是不是心里想说,中国没有和西方一起围堵俄罗斯,让西方人不高兴了,这可不得了。

中国发展与俄罗斯的正常商贸投资业务,是我们正当的权利,能因为西方不高兴,我们就要放弃权利?

我估计,这些人有些话想说但没有说,隐藏在他们的字里行间。说了这么多,不就是主张中国为了西方人高兴,就应该中断与俄罗斯的交往吗?

但是,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让西方改变对中国的看法?能够让美国取消对中国发起的遏制措施?他们中的哪一个敢保证?

西方人可没有他们那么单纯(假设他们是真的单纯)。俄罗斯当年对西方的幻想何其多哉,他们甚至按照西方的药方改造自己的体制,结果,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失去了大部分工业能力的资源型国家。包括普京,都几次提出想加入北约。做得还不够吗?但西方人满意了吗?因此放过俄罗斯了吗?

都2024年了,还能这么想,是真单纯还是假幼稚?是站在中国立场上考虑问题,还是站在西方立场上考虑得失?

沈志华抛出此番高论,我倒是丝毫不意外,因为此君在2017年,也曾有过类似的主张。2017年,当时中国周边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朝鲜半岛核危机,二是韩国同意部署美国萨德系统。当时国内互联网有一种声音的音量很大,要求中国出面用武力解除朝鲜的核能力,理由之一,是这样可以取信于西方。

当时我写了四五篇文章,认为他们这是把朝核问题的性质由美朝矛盾转换为中朝冲突,利用中国打朝鲜,用心叵测,其心可诛。

沈志华就大约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在一个讲座里面提出:“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目前的格局来看,朝鲜是中国潜在的敌人,韩国是中国可能的朋友”。“我是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研究结果告诉我,朝鲜已经不是盟友了,而韩国已经化敌为友了”。

你看,七年之前,我们的沈志华教授,也是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权威自居,推销的还是原来那一套,以历史角度之名,要中国人相信,算计我们的才是我们潜在的朋友,把我们当朋友的才是我们潜在的敌人,主打一个矛盾与是非关系的颠倒。

只是现实实在不给沈志华面子,看看七年前配合美国部署萨德威胁中国安全的韩国,现在又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我们的核心利益,现任韩国总统公然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韩国要“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决反对依靠力量改变现状”。而被他认为是潜在敌人的朝鲜,从来没有在台湾问题上伤害我们。

沈志华当时的判断多么荒诞,还需要论证吗?

研究历史那么多年,一碰到现实问题,就得出这样荒谬的主张?这样研究历史还不如去种地养猪,对中国的社会贡献还会大一点。

如果只是研究水平和能力问题,沈志华对照韩国总统的话,就可以完成对自己所谓历史研究成果的反思与批判。

但是并没有,七年之后,他又告诉我们,我们在这个时候,不能与俄罗斯为伍(这里的为伍应该是指发展现在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为“不利于与西方的交流”。

沈志华这种颠倒的敌友观,与我们有着正常判断的中国人的正好相反。基本的敌我都能研究颠倒,还不如去研究个寂寞。

其实我很想知道,他究竟站在谁的立场和角度,去设置标准判断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才能得出这样颠倒的结论?

像这样的结论,网络上到处都是,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就没有停止过。这些网络账号都表现出鲜明的亲美立场,美国支持谁,他们就支持谁,美国反对谁,他们就跟着反对谁。日本人往海里排核污水,美国支持,他们就不反对甚至还要支持。以色列搞出天怒人怨的反人类罪行,因为美国支持,他们也跟着支持或沉默。

杨锐平时的观点不太了解,但通过这一次,我大体明白了他和他的同事白岩松,还有那个阿丘,以及柴静等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的距离是不是很大。

柴静就不用说了,那个阿丘在疫情刚发生不久,就要按着中国的头向世界道歉,大家应该对此记忆犹新。

在一些人心里,西方才是中心,西方才是标准,西方才是正确,西方才是爷。

西方对我们怎么做都是对的,而我们只要让西方不高兴,那必定错的是我们。

可惜,他们低估了中国老百姓现在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这些年在网上,什么奇形怪状的言论 和主张没见过?

要致力于给中国老百姓做启蒙的,已经有人站出来承认三十年的启蒙已经失败了。原来活跃在舆论战第一线的公知都臭大街了,如果有人现在想顶替他们的位置,只能是重复他们的失败。

中国老百姓早就整体自信起来了,而一些带有各种头衔的人,还刻着思想钢印,还要老百姓相信他们。可笑的是,他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怪不接受他们启蒙的老百姓“变成了痛恨我们的人”。

中国人最痛恨吃里扒外的人,以为打着“启蒙”的旗号,标榜一下独立思考,就看不出来他们屁股上的印章?

我不知道这些人哪来的迷之自信。以为他们比别人更清醒,中国人皆醉而他们独醒?

他们所谓的独立思考,全部加起来,不过就是一句话:西方是对的,永远不会错,错的只能是我们,让西方不高兴,就是大错特错。

活在当代中国,却带着这种深入骨髓的民族自卑,还不如去美国,接受资本主义的再教育。

就是这些自以为大聪明的人,他们的同行,在乌克兰很得势,所以,拥有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矿产和从苏联继承的仅次于俄罗斯的雄厚工业基础,还能把乌克兰搞成现在这个鬼样子。

中国如果是他们说了算,他们一定能把中国变成大号的乌克兰。因为他们相信西方,迷信西方。

他们不孤单,因为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不少还是有地位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人。

外部的对手有什么可怕的,他们以及背后的势力才是我们要真正警惕的人。

1 阅读:32

鸣人明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