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到沈阳军区吃饭,才吃一口就吩咐人:把黄毛丫头叫来

归客来去 2024-05-26 11:44:39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8年,当毛主席来到沈阳军区吃饭的时候,突然点名说要见一个黄毛丫头。

当时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毛主席口中的黄毛丫头到底是谁。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找黄毛丫头不为别的,只是想吃她亲手做的饭。

这个黄毛丫头和毛主席究竟有什么关系?

毛主席又是为何要点名找她呢?

黄毛丫头是谁?

1958年时,毛主席在去苏联之前,又来到了沈阳。

在那个时候,只要毛主席到一个地方视察,当地的组织都会尽可能地给毛主席准备丰盛的饭菜。

虽然毛主席一再强调,绝对不能铺张浪费,但还是架不住大家的热情,最后毛主席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份心意。

然而当他来到沈阳军区之后,却做了两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时沈阳军区的司令员以及各位领导,已经给毛主席准备好了他喜欢吃的家常饭菜。

可刚刚准备拿起筷子的毛主席,却突然停了下来。

他抬头询问众人,有没有在沈阳军区见过黄毛丫头。

在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知道黄毛丫头是谁。

最后还是主席身边的人,跑去找到了黄毛丫头。

当主席口中的“黄毛丫头”出现在饭桌前时,众人才醒悟过来。

原来黄毛丫头就是陶万荣。

陶万荣曾经在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担任营长,是红军队伍中罕见的女营长。

在看到毛主席的那一刻,陶万荣激动地心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她没有想到主席不仅记得她是黄毛丫头,还专门找人把自己叫了过来。

而毛主席在黄毛丫头过来的时候,眼神里也全都是亲切的笑意。

毛主席乐呵呵地对陶万荣说道,自己想吃她做的家常便饭了。

陶万荣立刻就表示,她马上就去给主席做饭,让主席稍等片刻。

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众人都有些云里雾里。

他们不明白,陶万荣怎么会和毛主席认识,而且看样子两个人还很熟悉。

而没过多久,陶万荣就亲手做好了几道主席爱吃的菜。

毛主席终于吃上了记忆中的味道,而陶万荣心中的激动也依旧高涨。

她回想起了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的场景。

那是1935年6月的一天,那一年陶万荣才只有19岁。

那个时候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大家聚在一起庆祝。

而年轻活泼的陶万荣自然也就被推出来,和其他战友一起表演了节目。

陶万荣载歌载舞的样子让毛主席非常欣赏,毕竟在那个时候,正需要向陶万荣这样积极向上的同志,来鼓舞大家的志气。

演出结束之后,毛主席还专门去后台慰问了这些演出的同志,并且主席还打听了陶万荣是哪支队伍的。

当时徐向前恰好在场,于是他就对毛主席详细地介绍了陶万荣,还说大家都叫陶万荣“黄毛丫头”。

陶万荣不仅性格活泼开朗,打仗也十分勇猛,所以在队伍里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而从那之后,毛主席就记住了黄毛丫头陶万荣。

那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陶万荣又都做出过哪些贡献呢?

不爱红装爱武装

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就有这样一个英勇善战的女子。

她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第一个女营长,她也是毛主席口中的黄毛丫头。

她曾经带领一支妇女武装队伍,完成了多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而她本人的经历,也堪称一部传奇。

陶万荣其实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苏风。

1995年时,陶万荣在与世长辞之前,说出了自己最后一个心愿。

她说自己当年为了保密身份,所以就把名字从陶万荣改成了苏风。

而如今她即将落叶归根,她也希望在去世之前改回自己原来的名字,也就是陶万荣。

陶万荣是湖北麻城人,她出生在1916年,家中和当地其他村民一样,一贫如洗。

当时人们的封建意识非常重,尤其是那些贫穷的家庭,更不知道革命为何物。

而陶万荣7岁就被缠了足,甚至还成为了别人家的童养媳,可以说她根本就没有人身自由。

不过陶万荣虽然是个女孩子,可她却不爱红装爱武装。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她一心想要加入革命事业,一心想要为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做些什么。

即便是深陷沼泽,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她也一直劝自己,一定要坚持心中的信仰,一定不能对眼前的生活妥协。

后来到了14岁那年,陶万荣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红军中的一员。

而在此之前,陶万荣的父亲还有姑父也早就加入了战争的队伍,拿起了枪杆子杀敌人。

1932年,陶万荣成为了红军的宣传队长。

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每天都在不停地宣传革命宣传红军,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都加入到革命事业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因为陶万荣的努力宣传,有很多年轻的女性都踊跃报名要参加革命。

于是最后组织上决定专门成立一支队伍,就叫做妇女独立营。

而妇女独立营的负责人头衔,自然是落到了陶万荣的头上。

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妇女武装组织。

她们被称作是红色娘子军,但这样特殊的队伍在当时也遭到了很多误解。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上战场打仗似乎是男人们的专利,而女性更多的是在后方提供物资上的支援。

所以当妇女独立营正式成立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相信,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她们也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可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这就足以证明女性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那个时候的陶万荣才只有17岁,所以她在管理队伍上并没有什么经验。

好在当时有一位叫做秦基伟的教练,表示可以带着陶万荣一起训练,让陶万荣尽快熟悉管理队伍的方法。

陶万荣好学又聪明,尽管在学习的途中她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是她从来都不服输,而且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妇女独立营训练地有模有样。

而独立营里的这些年轻女性们,也在陶万荣的带领下,表现得越来越顽强。

一开始这支妇女组织只是负责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说是递送情报或者是护送粮草弹药等等。

这些工作和上战场杀敌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大家并没有任何意见和抱怨,每次都把组织上交给他们的任务完成地非常圆满。

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则彻底让这支英勇的娘子军队伍,在红军中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巾帼不让须眉

她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支娘子军的领头人,在17岁的年龄就已经带领队伍奋勇杀敌。

面对敌军的肆虐,她没有丝毫退缩。

最终她带领队伍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也成就了一段永垂不朽的卓越历史。

这天,当陶万荣像往常一样,带领独立营的娘子军们给前线的战士运送粮草时,却突然发现在她们的必经之路上,竟然埋伏着足有一个团的敌人。

为了不打草惊蛇,陶万荣她们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小心谨慎地聚集在一起商量策略。

陶万荣深知,在人数和武器都无法和对方抗衡的情况下,她们只能智取。

最后在陶万荣不慌不忙的指挥下,妇女独立营用自己手中的长矛和扁担,成功俘虏了上百名敌军。

这场出其不意的战争让组织上看到了妇女独立营的英勇善战,而陶万荣也受到了组织领导的嘉奖。

后来妇女独立营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妇女独立团,而陶万荣也依旧在这支队伍里大放异彩。

妇女独立团还曾随着红军队伍一起参加过长征,在漫长的长征路上,她们没有因为性别而受到特殊的待遇,而是和千千万万个士兵一样,爬雪山,过草地。

她们曾在冰冷的雪地里艰难穿行,也差一点丧命于泥泞的沼泽地。

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不仅如此,很多女性红军战士还会在行军途中,组织策划一些歌舞或者戏剧,以此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而相对于男性红军战士来说,其实在长征路上,女性战士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尤其是天然的生理差别,在很多时候都会让女战士痛不欲生。

然而大家却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也变成了她们心中唯一的信仰。

后来在长征结束之后,陶万荣仍旧带领着妇女队伍,转而踏上了河西走廊的征途。

而河西走廊这一遭,不仅让陶万荣的战友死的死,伤的伤,最后陶万荣和仅剩的几个人,还被敌军抓去当了俘虏。

最后在周恩来等人的解救下,陶万荣才得以恢复自由,并且来到了延安。

而苏风这个名字,也是陶万荣在恢复自由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共产党身份而特意改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安的时候,陶万荣见到毛主席的次数非常多,这也是毛主席对陶万荣印象如此之深的原因。

改了名字之后的陶万荣,仍旧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抗战的第一线。

她从来都不畏惧敌人,更不害怕失去自己的生命,在她的心里,国家和人民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实在1958年毛主席见到陶万荣之前,朱德司令也曾特意去看过她。

这就足以证明,陶万荣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是一名不可或缺的真正的战士。

结语

1993年,病重中的陶万荣更加怀念自己当年参加革命时的岁月。

她说她要从苏风改回原本的名字陶万荣,因为陶万荣这三个字,陪她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战争生活。

那是她征战沙场的见证,也是她戎马一生最好的证明。

1995年,陶万荣因病去世,完成了她伟大而又光荣的一生。

而她的精神,也永远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作者:栀叶编辑:栀叶本文由“归客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96

归客来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