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动汽车关税无法阻挡中国的比亚迪等厂商持续的全球统治地位

看建关注中美 2024-06-15 03:29:46

经过数月的调查,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EV)征收额外关税,原因是欧盟单方面认为中国方面对削弱欧洲汽车制造商竞争力的公司提供了不公平的补贴和支持。

这一决定对一直在极力反对征税的中国政府和该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除了欧盟已经征收的 10% 关税外,大多数公司还面临 再征收17.4% 至 38.1% 的额外关税。

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的影响将取决于关税水平和每家公司的成本结构。受打击最严重的企业可能会被迫提高价格或者随之在欧洲设立工厂避免关税。

尽管中国厂家方面显然因为这种不公平的关税而极其不高兴,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不太可能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迅速爆发全面贸易战,尤其是考虑到双方复杂的一系列关系。

荣鼎集团高级分析师格雷戈尔·塞巴斯蒂安表示,对于市场领导者比亚迪来说,即使征收额外关税,该公司在欧洲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比亚迪与特斯拉一直在争夺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生产商的地位。

他说,面对最低的 17.4% 附加税,比亚迪可能成为相对的“赢家”。这一水平的关税甚至可能让比亚迪再次降低原本就颇具竞争力的价格,以抢占欧洲市场份额。

塞巴斯蒂安表示:“比亚迪已在欧洲建厂,即使征收 17% 的关税,比亚迪仍可能通过向欧盟出口实现盈利,而且无需额外关税即可出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这种新关税仅针对纯电动汽车。

荣鼎咨询 今年 4 月份表示,比亚迪在欧洲的利润比在中国高出 45%,这意味着即使征收新关税后,欧洲市场仍将对比亚迪有保极强吸引力。

中国市场是最大的市场,没有之一

欧洲是中国厂家实现电动汽车一统天下雄心的关键。2021 年,欧洲取代亚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市场。这一举帮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对中国来说,一个关键问题是,到 2023 年,欧盟占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 38%,”塞巴斯蒂安说。“中国将无法将出口转向其他国家,因为巴西、土耳其和美国等潜在出口替代国家也已经增加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额进口关税。”

上个月,美国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提高了四倍,从 25% 提高到 100%。

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保卫民主联盟研究分析师艾蒂安·苏拉表示:“欧盟是世界上仅存的既富裕又足够大的市场,可以吸收中国近几年急速增加的大量电动汽车产量。”

中国政府对本国的电动汽车行业也寄予厚望,这是在全球科技竞赛中全面超越美国的更广泛战略计划的重要一部分。

中国正在试图应对房地产困难引发的经济放缓,并推动低碳经济。因此中国政府将电动汽车、光伏和锂离子电池视为“新三大”增长动力,靠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新三大”将在塑造中国经济格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今年 2 月,中国商务部和央行等九个政府部门承诺提供支持,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将加速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布局。

特斯拉受益于欧洲对中国的关税导致其股价上涨

塞巴斯蒂安表示,与比亚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的处境则“灾难性”,面临38.1%的附加关税,这也是所有厂家中最高的。

到 2023 年和 2024 年初,欧盟的电动汽车销量将占上汽集团总销量的 15%。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汽车制造商去年是中国第二大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NEV) 销售商,该公司可能需要在欧洲建厂来规避这些关税,继续保持再欧洲业务的增长。

吉利是中国第四大新能源汽车零售商,也是沃尔沃的所有者,将面临 20% 的额外关税, 塞巴斯蒂安表示,这一惩罚措施可能“好坏参半”。他的分析表明,吉利仍可能通过向欧盟出口实现盈利,但利润率将大幅缩水。

对于以中国工厂作为向全球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出口基地的特斯拉 ( TSLA )来说 ,情况也很棘手。

欧盟委员会周三表示,根据该汽车制造商的请求,未来这家电动汽车巨头可能会获得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

特斯拉周四立即在其位于欧洲多个国家的网站上发布及时消息称,由于新的关税,预计该公司将从 7 月 1 日起提高 Model 3 的价格。

塞巴斯蒂安表示,超过 21% 的额外关税可能会导致特斯拉从中国向欧盟的出口失去竞争力。

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生产的本地化浪潮即将到来

欧盟的举措可能会加速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该地区设厂的浪潮。

AlixPartners 汽车和工业业务全球联席主管安德鲁·伯格鲍姆 (Andrew Bergbaum) 表示:“这一声明更有可能加速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和供应商在欧洲当地生产产品的计划实施,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这一点。”

比亚迪去年12月宣布在匈牙利开工建设电动汽车工厂,成为第一家在欧洲生产乘用车的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

虽然关税对于有零排放需求的消费者和城市来说不是好消息,但“中国企业推出欧洲制造的新型电动汽车肯定会受到热烈欢迎,”伯格鲍姆表示。

然而,这也意味着,这个全球产能过剩的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导致现有制造基地在“重新平衡资源”的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空置产能,他补充道。

与此同时,瑞银分析师周三预测,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制造商数量将变得“更加集中在几家大的厂商”。

即使中国行业领军企业会继续雄心勃勃的前进,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只有放弃欧洲市场了。但他们也预计中国企业将加快在欧盟设立装配厂,此举将受到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驾到欢迎。

双方有可能后续达成协议,做到双赢局面

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中国方面曾暗示可能采取报复措施。

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周三均重申,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利益。

不过,分析师认为,局势严重升级的可能性并不大。

塞巴斯蒂安表示:“形势不太可能发展成为一场全面的贸易战,双方的损失都太大了。”

苏拉表示,中国可能会对一些欧洲商品征收关税,例如豪华汽车、高档白兰地或飞机零部件等等。

此外,“对此次调查持怀疑态度的欧盟国家仍有可能联合起来降低最终的关税水平,”他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希望先观望再全力以赴的制定相应的关税报复措施,以避免这些成员国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敌对中国。”

目前,这些关税仍为临时措施,欧盟只有与中国政府在后续的讨论中未能达成协议,才能于 7 月 4 日实施。希望双方能理性的达成双赢的协议来避免关税的实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146

看建关注中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