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老山前线,唯一被处分后退伍的女战士,后来她过得怎么样?

达洁谈过去 2024-06-22 17:42:44

2008年,凤凰卫视拍摄了一期名为《高山下的花环》的访谈节目,访谈的主人公是经历过老山战役的退伍女兵谢楠。

对于这期访谈,谢楠解释说:“里面对我的评价太高了,真正的‘老山英雄’都埋在麻栗坡。”

在云南麻栗坡县境内,有一座背靠青山、面向祖国的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978名烈士,40年前,他们不约而同来到老山前线……

一、情绪失控、遭受处分

老山战役,一场许多人不愿提起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不被年轻一代所熟知,但是其惨烈程度却为老一代人所铭记。

时任麻栗坡指挥所首长秘书的刘志和回忆说:

“我亲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冲了上去,又亲眼看到他们倒下,然后被抬回来安葬。”

老山战役打响的当天,激战仅持续几个小时,就有200多名裹着白布的尸体被卡车拉到山下,随后,又有大批伤员被送进战地医院,医院内的医生和护士不停地从事着救援工作。

人群之中,护士谢楠的身影频繁出现,面对这一幕幕血腥又残酷的场面,高中毕业就来到这里的她感到害怕。

谢楠始终记得一位16岁小战士来到医院的场景,他双腿和双臂都被炸断了,护士为他流食,他怎么都不肯吃,直到谢楠出现,小战士才微笑着说:

“姐姐,你能为我唱一首歌吗?你唱完歌,我就吃饭。”

话音刚落,谢楠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捂着嘴跑出了病房。

还有一位与谢楠要好的战友,他上了战场后再也没有回来,谢楠发疯一样跑到烈士埋葬地寻找,结果却没有看到战友的名字。

当谢楠看到有人在挖坑,准备埋葬烈士时,她误以为这就是那位战友,于是抬起冲锋枪对天打了一梭子弹,这是严重的违纪行为。

谢楠因此被取消火线入党和上报战功的资格,功过相抵之后,谢楠在部队中服役的第三个年头退伍了。令人唏嘘的是,谢楠苦苦寻找的那位战友,后来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是,谢楠再也没有重返部队的机会。

退伍之后,谢楠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进修,80年代的那场风波,又让谢楠陷入了迷茫,谢楠最后选择进入中关村工作。

二、歉疚往事、灵魂慰藉

谢楠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对当兵的经历闭口不谈,对此,她解释说:

“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我当过兵,甚至就连我自己都忘记这段经历。”

尽管谢楠竭力忘记那段记忆,可是每到夜晚时分,谢楠总会做同一个梦,梦里全是战友刘勇的身影。

刘勇常常在谢楠的梦里说:“楠姐,我好冷,我好饿。”

回忆起与刘勇交往的经历,谢楠内心始终无法平静,刘勇在奔赴战场前夕,曾找到谢楠借15元钱,目的是买一台收音机。

当时,谢楠身上没有这么多钱,就只给了刘勇10元钱,没过几天,刘勇因为抢救伤员而不幸牺牲,等到两人再见时,刘勇已经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谢楠后来一直为此感到自责。

直到许多年以后,谢楠都无法面对5元面额的纸币,她的内心总是充斥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痛苦。

由于噩梦的困扰,谢楠最终决定前往麻栗坡烈士墓园,将那5元钱烧给刘勇,2003年1月,谢楠独自乘坐飞机来到云南,并凭借记忆找到了通向昔日老山战场的路。

谢楠带着三个花圈走进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其中最大的一个花圈,是她献给全体烈士的,上面写着“南疆英烈永垂不朽”。

谢楠摸黑来到刘勇的墓前,给刘勇点了一支烟,然后将花圈放在墓碑前,谢楠合十双手说道:

“我来看你了,请你以后不要再到我的梦里找我了。”

做完这一切,谢楠离开了墓园,到了第二天上午,谢楠去而复返,她在阳光下重新审视了每一座墓碑,这一刻,谢楠才明白:

“是他们在默默守护在老山,与他们相比,我面对的金钱,名利又有什么用呢?人是有灵魂的。”

三、义助烈属、转换人生

那天晚上,谢楠将另外一个小花圈放在吉兴林的墓碑旁,第二天再看吉兴林的墓碑时,往事又止不住划过脑海。

谢楠与吉兴林并不相识,只知道吉兴林牺牲后不久,他的女儿吉云云降临人世,这个苦命的孩子后来患上了脑癌。

吉云云懂事以后,听说了父亲的英勇事迹,她立志要来云南上大学,谢楠在吉兴林的墓碑前说道:

“你放心,云云是老山的孩子,我一定会想尽办法帮助她。”

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谢楠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生意,一心为吉云云来云南上大学的事而奔波,她先后往云南大学跑了40多次。

在谢楠的不懈努力下,云南大学最终决定录取吉云云,吉云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谢楠将复印件烧给了吉兴林。

2004年,谢楠自掏腰包购买了957朵玫瑰,以此献给麻栗坡的957名烈士,这些钱都是谢楠发表诗文所得,并非生意的利润,她认为做生意的钱不够纯粹。

没过多久,一些烈属和老兵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他们发现了谢楠的壮举,随行队伍中的记者顺手拍下了一张照片。

经历过吉云云这件事后,谢楠的人生彻底改变了,她开始尝试了解更多的麻栗坡烈士感动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发给报社。

一些生活困难的烈士家属因此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募捐,云南省领导也开始重视起麻栗坡烈士陵园。

2006年初,老山纪念馆建成,谢楠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结束北京的生意,不再回北京,在云南开一间茶馆,让这间茶馆成为老兵和烈属的聚会场所。”

许多年以后,谢楠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部队,她请求当年的老战友把儿子安排到最苦的连队,在给儿子的信中,谢楠这样写道:

“我一直以为时代变了,有些精神会随之消散,可是你的经历告诉我,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军人英勇顽强,忠诚守节的精神都不会变……”

0 阅读:1

达洁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