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通房丫鬟,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皇帝

品品这个历史 2024-06-15 14:04:43

袁甲三,河南项城人,生于1806年。袁家世居河南,以耕种为业,生活颇为清苦。袁甲三自幼聪慧,熟读《论语》、《孟子》,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先后考中秀才、举人。道光年间,袁甲三赴京参加会试,顺利步入官场,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袁家开始显贵,子侄步入朝堂。

咸丰年间,洪秀全、杨秀清发动金田起义,密谋推翻清王朝。袁甲三时任监察御史,屡次上书言事,切中利弊要害,深得咸丰皇帝赏识。又过了两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南京,清廷大为震动,委任曾国藩、吕贤基为团练大臣,赴湖南、安徽招募乡勇,抵抗太平军。吕贤基奏请咸丰皇帝,将袁甲三调至安徽,出任帮办军务大臣。袁甲三投笔从戎,驰骋于安徽、江苏等地。袁家子侄悉数从军,跟随袁甲三驰骋疆场,只留下袁保中一人留守河南项城。

袁保中是长房长孙,继承袁家香火,修筑房舍、田宅,生活颇为惬意。工作之余,袁保中常去仁清禅寺礼佛,为袁家祈福。仁清禅寺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古刹。住持与袁保中非常熟络,与其谈及风云人物。袁保中感叹时运不济,袁家子侄平步青云,自己仍为一介布衣。住持向其推荐刘氏,称其相貌不凡。刘氏原籍河北,因战乱逃荒至项城,在金竹庵出家做了杂役。她足底有两个瘊子,百姓无不称奇。袁保中将信将疑,派人赠送金银、绸缎。刘氏嫁入袁府,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袁世凯。

儿子出生后,刘氏十分开心,将其送至私塾,学习四书五经。但是,袁世凯自幼顽劣,与书本关系紧张。他喜读兵书,常与人讨论兵法战策。袁保中十分失落,欲将其送至安徽,交给袁甲三。恰在此时,袁保中之兄袁宝庆膝下无子,将袁世凯收为养子。袁世凯寄宿在叔叔家,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事。又过了几年,袁宝庆因病去世,临终前将其托付给吴长庆。吴长庆是淮军名将,奉命征讨捻军。袁世凯在军中读书,结识了张謇、徐世昌等名臣。

张謇是晚清状元,也是袁世凯的恩师。他多次建议袁世凯参加科举考试,继承袁家衣钵。袁世凯采纳其意见,四次参加童子试,均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袁世凯只得弃文从武,跟随吴长庆征战四方。1883年,朝鲜李氏政权发生内讧,袁世凯奉命进驻朝鲜半岛。他为人机敏,擅长审时度势,一举平息内乱。李鸿章非常欣赏袁世凯,将其提拔为通商大臣。此后十余年,袁世凯留守平壤,与日军、开化党人斗智斗勇。

当时,日本实施明治维新,军力与日俱增。袁世凯多次奏请李鸿章加强防务,均被后者拒绝。1894年,日军发动丰岛战役,清军猝不及防,被迫加强防御。袁世凯自知为时已晚,谎称为母亲祝寿,悄悄离开朝鲜半岛。事实证明,袁世凯的嗅觉非常灵敏。半个月后,黄海战役爆发,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激战半天,以失败告终。袁世凯及早撤离,避免了灭顶之灾。新任直隶总督荣禄非常赏识袁世凯,举荐其为练兵大臣,负责组建新式陆军。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聚集数万人马,实力冠绝地方督抚。

清廷无法忽视袁世凯的存在,只得将其提拔为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同一年,刘氏病逝,袁世凯扶棺南归,打算将其安葬于项城老家。但是,袁世凯之兄袁世敦坚决拒绝,理由是刘氏做过通房丫鬟,且为袁保中之妾室。袁世凯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他将母亲安葬在垣上,而后返京任职。其后数年,袁世凯官运亨通,先后担任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登上权力巅峰。

袁世凯并不满足,萌生了做皇帝的想法。他找来杨度、刘师培等人,为其宣传造势。杨度出面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力劝袁世凯称帝。与此同时,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为称帝奠定舆论基础。袁世凯信以为真,于1916年登基,成为洪宪皇帝。然而,他的行为遭到蔡锷、李烈钧的强烈反对。不久之后,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在绝望中死去。纵观刘氏的一生,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她是通房丫鬟,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皇帝。

0 阅读:0

品品这个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