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尼姑,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主席

品品这个历史 2024-05-23 11:30:53

王采玉,浙江奉化人,生于1863年。其父王有则,精通《论语》、《孟子》,屡次参加童子试,均以失败告终。为了谋生,王有则辗转于皖南、江苏。当时,太平军与湘军鏖战,王有则开垦无主荒地,积累数千银两。他返回家乡,构筑房舍,成为溪口镇的缙绅。

王采玉自幼家境优渥,其母姚氏信佛,常去雪窦寺参禅礼佛。住持见王采玉相貌不凡,料定其有大富大贵之命。王有则闻言,内心十分激动,精心为女儿挑选婆家。不久之后,曹家田有一户竺姓人家上门提亲。竺家拥有百亩良田,王有则十分满意,将女儿嫁给竺某。结婚后,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光绪初年,奉化一带闹瘟疫,王采玉的丈夫和儿子感染霍乱去世。周围人对其指指点点,说她克夫克子。王采玉内心苦闷,连夜返回娘家。

王采玉有两个哥哥,为人好吃懒做,王家逐渐败落。他们不肯收留妹妹,对其冷嘲热讽。王采玉一边做针线活贴补家用,一边吃斋念佛。王家附近有个尼姑庵,庙里有个老尼姑。王采玉常与母亲烧香拜佛,与老尼姑关系密切。她多次提出出家为尼,均被母亲拒绝。后来,老尼姑去世,王采玉与母亲料理其后事,长期滞留在尼姑庵。母亲拗不过女儿,只得同意她带发修行。不过,她并不甘心,积极为女儿寻找婆家。

姚氏有个侄子,名叫王贤东,是玉泰盐铺的伙计。当时,玉泰盐铺的掌柜蒋肇聪刚刚丧偶,与王贤东谈及续弦之事。王贤东向其推荐了王采玉。蒋肇聪十分好奇,亲赴尼姑庵与王采玉见面。一来二去,溪口镇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散布两人的流言。王采玉再也没法安心念经,只得还俗嫁给蒋肇聪。一年后,王采玉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蒋介石。

蒋肇聪为人十分精明,蒋家是溪口镇的富户,拥有丰镐房等资产。蒋介石自幼家境优渥,性格顽劣异常。蒋肇聪将其送至私塾读书,希望他参加科举考试,博得秀才、举人的功名。但是,蒋介石入学之后,与姑姑蒋赛凤的女儿毛阿春谈恋爱,荒废了学业。蒋肇聪气的一病不起,不久吐血身亡。王采玉见儿子不争气,将其送至宁波,跟随顾清廉等名师学习近代科学。

入学之后,蒋介石依旧贪玩,顾清廉见其活泼好动,劝其报考军校。蒋介石采纳其意见,考入保定军校,成为段祺瑞的得意门生。说来也怪,投笔从戎后,蒋介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整日舞枪弄棒,深得袁世凯等大佬的赏识。1908年,袁世凯上奏朝廷,推荐蒋介石去东京振武学堂深造。留日期间,蒋介石结识陈其美、黄郛等人,为日后飞黄腾达打下基础。

1910年,蒋介石从军校毕业,返回浙江奉化。王采玉见儿子学有所成,催促其早日生子,以光耀门楣。蒋介石早年与毛福梅结婚,一直未有子嗣。两人加班一个月,毛福梅成功怀孕生子,取名蒋经国。儿子出生后,蒋介石深感责任重大,乘火车前往上海,与陈其美取得联系。当时,辛亥革命爆发,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都督。蒋介石投其麾下,奉命攻打浙江巡抚衙门,事成之后,蒋介石被推举为沪军第五团团长。其后数年,局势风云变幻,蒋介石先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均以失败告终。他对革命心灰意冷,与陈果夫、陈立夫成立证券公司。

公司成立后,蒋介石赚了数百万银元,娶了陈洁如为妻。王采玉得知此事,带着毛福梅赶到上海,当面斥责儿子。蒋介石充耳不闻,给了母亲数千银元,将其送回老家。王采玉气得一病不起,不久因心脏病发作去世。蒋介石闻知此事,连夜赶回溪口镇,为母亲操办后事。他聘请尼姑为母亲念经超度。安葬母亲后,蒋介石南下广州,再度投奔孙中山。从1022年至1927年,蒋介石的事业一飞冲天,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纵观王采玉的一生,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她是尼姑,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主席。

0 阅读:136

品品这个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