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尼姑,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主席

品品这个历史 2024-05-20 10:02:02

汪省斋,浙江绍兴人,生于道光年间。汪家世居浙江,以耕读传家,其父汪云考中举人,任县衙训导。汪省斋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论语》、《孟子》,屡次参加童子试,均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汪省斋只得做师爷,辗转于广东、福建。光绪初年,汪省斋游历至广东三水,定居于河口镇。

河口镇位于两河交汇之处,是连接广州、梅州的交通要道。清廷于河口镇设置官署,汪省斋任刑名师爷,掌管刑狱之事。由于工作关系,汪省斋常去广州汇报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汪省斋在省城偶遇一个女子,见其姿容妖艳,连忙询问其出身。原来,这名女子姓吴,广东客家人,因家乡遭遇旱灾,随父母到广州流浪。后来,父母感染霍乱去世,她出家做了尼姑。谁知,吴氏年轻貌美,山贼经常造访尼姑庵,住持不胜其烦,将吴氏赶出庙门。吴氏只得以乞讨为生,勉强维持生计。

汪省斋十分同情,将其带至河口镇,专门伺候母亲。吴氏能说会道,逗得老太太十分开心。又过了一年,汪省斋的原配夫人去世,续聘吴氏为妻。吴氏为丈夫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汪精卫。儿子出生后,汪省斋十分高兴,将其送至私塾读书,指望他考中功名。汪精卫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之时,汪家遭遇重大变故,汪省斋感染瘟疫去世,留下不满十岁的儿子。

吴氏无依无靠,只得儿子过继给汪兆庸。汪兆庸是汪省斋的长子,是河口镇的秀才。汪精卫寄宿在兄长家中,养成了自卑、内敛的性格。他发奋苦读,立志改变命运。1902年,汪精卫赴广州府参加童子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任其为文牍专员,被汪精卫拒绝。他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专门学校。留日期间,汪精卫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任《民报》主笔。他经常发表时评文章,与梁启超展开论战。汪精卫才名远播,深得陈璧君等女子喜爱。

1910年,汪精卫与喻培伦亲赴北京,刺杀醇亲王载沣。由于计划不周,汪精卫被捕入狱。审讯中,他慷慨陈词,历数清政府之罪状。清政府拿他没有办法,只得将其作为谈判筹码,送给革命党。出狱后,汪精卫成为革命元勋,先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他紧随孙中山左右,被后者视为接班人。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汪精卫继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

上台之后,汪精卫与蒋介石多次较量。蒋介石手握重兵,制造中山舰事件,逼走汪精卫。自那以后,汪精卫始终不得志,萌生了另立门户的想法。1938年,汪精卫出走河内,开始了卖国生涯。在日军扶持下,汪精卫出任汪伪集团主席,成为头号卖国贼。此时,吴氏已经去世多年,汪精卫为其修建豪华坟墓,陈公博、周佛海等一众汉奸参加了落成仪式。纵观吴氏的一生,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她是尼姑,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主席。

0 阅读:479

品品这个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