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打仗有多奇葩?打仗得提前预约,敌军逃跑还得帮忙

春秋打仗时有多礼貌?约架要下战书,进攻前要打招呼,追击时还得帮敌军修车,真是要多奇葩就有多奇葩!春秋时打仗到底有哪些规矩?会不会有人不讲武德玩阴的呢?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挺讲武德的,打仗时都有着许多规矩。如果谁要发动战争,那必须有个正义的理由,否则就是不义之战,可能会被其他诸侯国群殴。

开打之前 必须要下战书,大家约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堂堂正正地打一场。这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比武,战斗开始之后,双方不能搞什么偷袭,而是先要击一通鼓,表明自己准备动手了,对方如果也击鼓回应,那说明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比如《曹刿论战》中,齐国连击三通鼓,结果第三通鼓过后,齐军都没啥士气了。这时鲁国才击鼓应战,齐军也知道鼓敲多了影响士气,可鲁国不擂鼓应战,他们就不能进攻。没办法的事,战争可以输,规矩不能丢,咱春秋讲的就是一个武德。

而且打仗时对方没有列好阵,那就得等他们摆好架势。比如泓水之战,宋襄公对阵楚军,当时宋军已经摆好了阵,而楚军还在渡河。于是宋军一位将领提议:趁着楚军还在渡河,我们干他丫的。宋襄公白了他一眼说:年轻人不讲武德!

等到楚军全部渡过河了,将领再次询问:现在可以干他们了吧?宋襄公还是摇摇头:人家还没摆好阵呢!等到楚军准备好了以后,宋军终于进攻了,但最后大败而归,宋襄公本人也受了重伤,不过他一点也不后悔。

从如今的角度看来,春秋那些诸侯国,有一个算一个,真的是奇葩。然而这种事在当时很正常,因为还有更加奇葩的战役。

除了打仗之前要下战书,要等双方准备好再开打之外,打赢后也有着许多规矩。如果战场上有受伤的人,肯定是不能补刀的,你得把他们治好关起来,因为对方会拿东西换俘虏。如果是头发白了的老兵,胜利方得把他们放回去。如果战败方逃跑,胜方追是可以追,但得讲究方式方法。

比如春秋中期著名的两棠之役,交战方是晋国和楚国,它们是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到底谁能称霸中原,这场战役就是关键。经过一番大战后,晋军失败逃跑,楚军在后面追杀,跑到一半晋军忽然停住了。这时楚军追了上来:怎么了,哥们?

晋军说战车陷坑里了,于是楚军教他们把车弄了出来,然后再重新追击。追到一半,晋军再次停住,楚军追上来后问道:又怎么了啊?晋军慌得一批回答道:这马不知怎么的在原地打转。于是楚军教他们把旗子横木都给扔了,追击重新开始。只要晋军出现意外,楚军便不会进攻,甚至还会帮忙,知道的认为他们是在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在团建呢!

正因为春秋打仗太礼貌,楚军没能歼灭晋军,晋国仍然有实力与之对抗。那时不仅诸侯国打仗讲武德,个人之间也非常有礼貌规矩。

有次宋国发生叛乱,公子城和对头华豹在路上碰到了,华豹抬手便向公子城射了一箭。不过这一箭没有中,华豹手脚比较灵活,抬手又搭好了第二箭。此时公子城说话了:老兄你已经射了一箭,接下来该轮到我了,你再射就是不讲武德!

华豹听后果然乖乖放下箭,结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这真是用生命来讲礼貌啊!或许大家很是费解,为何春秋时打仗这么遵守规矩,怎么后来又不讲规矩了呢?

首先这种战争礼仪,是三代(夏商周)时期传下来的。那时以礼用兵是兵法主流,我们试想几百个诸侯国都讲武德,偏偏你不遵守规则,即便打赢了,也没人服你不是?而且春秋诸国之间的战斗,并不是以吞并灭亡为目的。

因为战斗规模不大很难灭国,灭掉了也很难管理守不住。所以诸侯国发动战争,目的是为了称霸中原,为了让其他诸侯国臣服。这时的战争,简单点来说可以看做一场比赛,赢了的能够获得奖励。既然是比赛,那就得讲规则,否则其他参赛选手不会服你,拿了第一名也不算数。

像宋国保留的惯例规则比较多,所以宋襄公打仗尤为迂腐。而且春秋时的诸侯国,大多是周天子的宗族,或者互相有姻亲,今天两国诸侯国可能是敌人,但到了明天成为联军也说不定,所以打仗时大家不会太过分,差不多就得了。最后就是春秋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打仗时定那么多规矩,就是为了避免人口消耗太多。

当然春秋时期也不是都讲武德,比如有个孙子,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骂人,孙子是指孙武。子是先秦时期的敬称,孙武主张的一些兵法,很多都违背了当时的规则。

后来到了战国初期,吴起那帮人就更加不讲武德了。由于战国人口增长逐渐加快,因此这个时代的战争,大多是以灭国吞并为目的,此时再讲什么武德,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本文由史前大魔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2 阅读:55
评论列表

芜湖西瓜妹说体育[已注销]

简介:芜湖西瓜妹,专注体育,带来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