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洪呼吁的“油电同权”该不该被骂?

汽车大观元 2024-06-13 14:26:32

市场是严酷的,这里虽然没有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但这里也是战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内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是盈利。而盈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缴税、创造就业机会。但如今,行业裁员裁得多少?广汽集团也裁员裁了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又会怎样?”

在企业内卷与裁员的双重压力之下,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再次“坐不住”了。

去年说“给宁德时代打工”,今年开始呼吁政府,希望在新能源汽车新车占有率达到50%的时候,能否在政策支持上,也实施“油电同权”。

什么叫“油电同权”?在汽车大观看来,更容易理解的表述是“油电同责”。

现在电动车享受了新能源补贴,购置税全免,不限车牌,就连养路费、燃油税等都没交。说白了,广汽希望减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减少购置税等政策扶持,从而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公平竞争。

不仅仅是广汽,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营销战等议题,车企大佬们在“2024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中集体户互怼,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影响消费者、拨动投资者,甚至传递到政策层面。

一边是对现状痛心疾首,一边是认为就应该弱肉强食,到底是你弱你有理,还是唯恐操之过急?

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如同现在是不是抄底保时捷还是BBA的最好时机,舆论争议中,也势必要面临一个更加跌宕起伏的市场格局。

买就优惠三万元

这便宜谁不占?

比亚迪现在敢这么“狂”,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优势。

我国现行的汽车购置税率是10%,新能源汽车则可以免除部分购置税。根据现行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目前,单车享受的是至多可达3万元的购置税。

根据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10年至2020年期间,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累计获得超过1521亿元的财政补贴。2021年至2023年,财政补贴额分别为375亿元、299亿元和167亿元。2024年,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预算为229亿元,比亚迪单一企业即获得近79.26亿元,占比达到34.56%。

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能够有底气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

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获得了巨额财政补助,同样享受了资本市场的盛宴。

例如,小鹏汽车在上市前完成了10轮,融资金额超百亿;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1%的股权;极氪成功登陆纽交所用时仅37个月,以“极氪速度”刷新了新能源车企史上最快上市纪录。

形势大好之下,相比曾庆洪对市场现状的痛心疾首,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格外气定神闲,认为还得“卷”!

“‘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本质。市场竞争就是过剩的经济,只有过剩才会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

卖不过比亚迪

广汽们至于这么“着急”?

“燃油车已经成为非主流”。

这是王传福在5月发布第五代DM技术时的论断。这话出自王传福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今年3月份,他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大胆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未来三个月即将突破50%,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车市主流。

这个在当时看来还稍显狂妄的表述,现在基本已被印证。

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5月1日-31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9万辆,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17%,渗透率预计将从4月份的44.1%进一步提升至46.7%。

这让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奄奄一息。

即使是高档豪华车制造商都已无法幸免。5月27日,保时捷中国发布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以解释销量下降带来的挑战。此外,奔驰宝马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也纷纷下滑。更不说对电动化持一直持质疑态度的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

合资品牌的落寞,直接导致曾经指着他们躺赚的传统车企感到形势愈发不可挽回。

2014年至2021年间,广汽丰田的年销量从37万增至83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0%,广汽本田的销量也从48万增至7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广汽集团一半以上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合资品牌。

然而到了今年,两个日系品牌的销量开始逐步下滑,5月,广汽本田销量31,931辆,同比下滑41.3%;广汽丰田销量61,088辆,同比下滑17%。广汽集团销量暴跌,同比下滑25%。1—5月累计销量为69.95万辆,同比下降24.51%。

广汽传祺现在卖的最好的竟然是细分市场最小的MPV,过去的纯电规模销量第二的广汽埃安仍处于亏损。这也不单单是广汽集团的生产难题,有别克的上汽,本田、雪铁龙等东风等传统汽车集团都面临这类似的困境。

对于一个国企来说,其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自身业绩持续下滑不仅会导致经营出现压力,还会对整个产业链甚至地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这或许也正是他们最着急的原因。

走得太快

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或将提前11年,在今年实现。

但我们真的在新能源赛道站稳脚跟、傲视全球了?

显而易见,就算有了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未全部转化为本土企业的盈利能力,许多新能源车企连续多年亏损。

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净亏损高达51.8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13.7亿元,零跑汽车净亏损为10.13亿元。早在一个月前,长城汽车2024年股东大会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表示,2023年汽车行业内电动汽车亏损增大,未来三年行业竞争强度不会减小,从长远来看,持续亏损难以支持企业发展。

这也就是曾庆洪为什么说不能乱卷、不能再卷。

但这不是单纯实施“油电同权”就能解决的产业议题。如果实施“油电同权”,取消购置税,对于价格在30多万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购车成本就会增加几万元,外加养路费,用车成本将进一步增加,这将推动很多消费者转向燃油车。

不过从逻辑上说,这种结果带来的连锁效应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且不说在燃油车领域,我们势必打不过合资品牌,往远看,国内的汽油消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石油进口,厂商的竞争方向如果偏离,纯电车占比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也不符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预期。往近看,很多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能因车企败阵随之退场,导致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竞争力下降。

毕竟我们现在离做大做强,有能力在世界市场享有定价权、享有很高的溢价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放眼全球,丰田依然是销量老大,拥有超12%的市占率,中国品牌现在的出海之路也备受阻拦,我们还没进去,人家就关门了。

随着一轮轮的价格战和高层间的持续议论,新能源政策退坡是大势所趋,真正的“油电同权”也将必然到来。

企业求利润是天职,但要有利润,一定要凭本事,而不仅仅是向上面要政策。只有在中国市场足够卷,卷出好体格,才能去世界上竞争。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矫枉必须过正。

因为市场竞争的结果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失败者将得不到任何的同情与怜悯。

0 阅读:67

汽车大观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