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品鉴专著《人物志》名句集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6-09 22:49:10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人物志》,三国魏刘劭撰。刘劭,字孔才,魏朝广平邯郸(今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年-172年,卒于魏齐王正始年间(240年-249年))。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后曾受爵封关内侯,死后则追赠光禄勋。刘劭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编有类书《皇览》,参与制定《新律》。着有《乐论》、〈许都赋〉、〈洛都赋〉等,著作多已亡佚。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官考课疏〉。刘劭博览群书,精通儒家经典,深得时人赏识,所撰《人物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关于人物品鉴、选拔的专门性著作,对于如何看待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做了全面的论述。《人物志》全书兼采儒、道、法、名各家思想,开魏晋名理玄谈之风气。书中关于人物品鉴的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圣人贤者认为人的资质中,没有比明察事理更好的。在明察事理中,没有比能够辨识人才更重要的。如果能够用聪明智慧来辨识人才,那么众多的人才就能够排列出上下高低的次序,各种事业就会兴旺了。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人的资质和能力中,中和是最珍贵的。中和的特性,必然是平淡无味的。因其淳厚淡泊所以能够调和出仁、智、忠、信、勇五种品德,并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需要。

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观察一个人考察他的品性和能力,必然先要考察他是否有平淡的素质,然后才论求他的聪明材质。

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反应机敏的人,能够抓住行动的机会却不能做到深思熟虑;深思熟虑的人,能够静思事物的源头却不善于快速敏捷地行动。

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jīn)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真正的仁爱必然显现出温柔的神色,真正的勇敢必然显现出武勇果敢的神色,真正的智慧必然显现出明澈通达的神色。

其为人也,质素平澹(dàn),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yì),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一个人,品性纯洁平和淡泊,内心聪慧外表清朗,筋腱挺拔强固,声音清纯神色喜悦,仪表端正容貌庄重,这样九征全都具备了,道德就精纯完美了。

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兼具各种品德而达到极高的程度,就叫做中庸。中庸,是对圣人的称呼。总体上各种品德都已具备而发展程度还不高,称之为德行。德行,是对大雅之人的称呼。

夫学,所以成材也:学习,是使人能够成材的途径。

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办成一件事情确立一种观点,全都需要道理的支持才能确定。

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guǐ):道理的种类很多,就很难讲通;人才各有不同,则性情就有差别。

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天地阴阳之气所化成的万物,有消长盈亏的变化,这是世间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道理。

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善于和别人交谈的,会忖度对方的长处而与之谈论。自己的意见不能说动对方,就暂时不说。旁边没有通达的人听,就不提出非难。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百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善于开导别人的人,能用很少的语言说明很多的事情;不善于开导别人的人,说很多话也说不明白一个道理。说很多话也说不明白一个意思,别人就不会听了。

善攻强者,下其盛锐:善于战胜强大对手的人,先使对手的盛锐之气减低。

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大凡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同时听到别人在说什么。

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人才各有其适宜担当的职位,不能只用大小高低去概括。

人材不同,能各有异:人才各有不同,才能也各有所异。

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人的能力出于才智,才智又有大小的不同。人的才能既然有大小的不同,其所承担的国家的政事也有所差异。

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大凡偏才的人,全都是只有一种特长。所以偏才在一个具体职位上能够发挥其长处,而放在全面治理国家的重任上则会显出其短处。

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jùn)也:兼备多种才能的国家栋梁之才,能言能行,所以是众多人才中的杰出人物。

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臣子以用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为长处,君主以任用贤才发挥他们的能力为长处。臣子以能介绍自己的才能为长处,君主以能听臣下之言为长处。臣子以能实践自己所说为长处,君主以能对人才功过进行赏罚为长处。臣子与君主的长处不同,所以君主能统辖驾驭众多的人才。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花草中完美优异的称为英,野兽中异常出众的称为雄。所以文武才干出众的人,从此中取名为英雄。所以特别聪明的人称为英,胆力过人的人称为雄,这是大体上名称的区别。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聪明是英才所具有的能力,但得不到雄才的胆力,则他的理论和主张就不能付诸实践;胆力是雄才所具有的能力,但得不到英才的智慧,事情就办不成。所以英才以其聪明谋划开始,以其明智识机微预世事,还需要有雄才的胆力去实践;雄才用他的力量征服众人,用他的勇气排除困难,还要有英才的智谋才能成功。这样才能够各自发挥他们的长处。

凡事不度,必有其故:凡是失常的表现和举动,都是有其内在缘故的。

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掌握朝政的权臣,表面看好像奸诈,而实际上是有功之臣。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上去愚钝而内心清楚。广施仁爱的人,表面看起来虚浮而实际上厚重。直言相劝的人,表面上看好像是指责实际上是忠诚。

听言信貌,或失其真:仅仅听信一个人的言论,相信事物的表面现象,可能会失去真实的东西。

人道之极,莫过爱敬:为人之道的终点,没有能超过爱和敬的。

人情莫不欲处前,故恶人之自伐。自伐,皆欲胜之类也。是故自伐其善,则莫不恶也:人之常情没有不想处在别人前面的,所以对别人的自我夸耀,会感到厌恶。自我夸耀,都是想超过别人。所以一个人夸耀自己的长处,没有人不对他产生厌恶。

人情皆欲求胜,故悦人之谦。谦所以下之,下有推与之意,是故人无贤愚,接之以谦,则无不色怿(yì):每个人都想胜过别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都喜欢别人的谦逊。谦逊所持的态度就是居人之下,居人之下有推让他人之意,所以人无论贤良还是愚钝,如果用谦逊的态度对待他,则没有人不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君子接物,犯而不校(jiào)。不校,则无不敬下,所以避其害也:君子待人接物,虽受到冒犯而不去计较。不计较,就不会不敬而下之,所以会避免别人的妒害。

夫仁者,德之基也;义者,德之节也;礼者,德之文也;信者,德之固也;智者,德之帅也:仁,是道德的根基;义,是道德的调节器;礼,是道德的纹饰;信,是道德所持守和坚持的东西;智,是道德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

爱善疾恶,人情所常:热爱美善疾恨丑恶是人的常情。

精欲深微,质欲懿(yì)重,志欲弘大,心欲谦小:精神要深邃微妙,人品要美好厚重,志向要恢弘远大,心态要谦虚谨慎。

人材不同,成有早晚:人的才能各不相同,成才有早有晚。

夫人情莫不趋名利,避损害:人之常情没有人不追逐名利、躲避损害的。

夫人所处异势,势有申压。富贵遂达,势之申也;贫贱穷匮(kuì),势之压也:人所处的情势是不同的,情势有伸张有压抑。富有显贵成功发达,这是情势的伸张;贫下低贱穷困匮乏,这是情势的压抑。

善以不伐为大,贤以自矜(jīn)为损:具有美好善良品性的人以不自我夸耀为崇高,怀有贤良美德的人因为骄傲自满而自我毁灭。

君子知屈之可以为伸,故含辱而不辞;知卑(bēi)让之可以胜敌,故下之而不疑。及其终极,乃转祸而为福,屈仇而为友:君子知道弯屈可以达到伸展的目的,所以忍含屈辱而不推辞;知道谦让可以胜过对手,所以毫不迟疑地选择处在下边的位置。然而最终的结果,乃是转祸为福,使仇人屈服化为朋友。

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péng)橹(lǔ):君子求胜的方法,是把推辞谦让作为利刃锐器,把自我修养作为防御的城池与盾牌。

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不自夸,却受到夸赞;不争名夺利,却收到争的效果;谦让对手,却能够战胜他;处在众人之下,最终却在众人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 阅读:23

周易岐黄春秋

简介: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