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间故事:嘎朗王的印章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6-24 01:19:19

(波密县)

从波密城往西行,翻过一座小山,距县城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个名叫嘎朗的村庄。村庄群山环抱,墨绿的森林和雪山交相辉映,宁静之中蕴含着灵气。这里是古代嘎朗部落首府所在地。

1717年前后,青藏高原发生教派纷争,各个部族混战不已。居住在嘎朗湖畔的嘎朗部落趁机崛起,建立了嘎朗巴政权,藏史称嘎朗王朝。嘎朗部落在觉欧拉登山半腰处的湖畔建造了宫殿,嘎朗遂成了历代嘎朗王朝的首府所在地。湖光山色掩映下的嘎朗王宫,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依山傍水,易守难攻。这使得历代嘎朗王朝能够与势力强大的西藏噶厦政府长久对峙,成为藏东南高度自治的一个独立王国。

对于嘎朗王朝的存在,噶厦政府一直视为一大隐患,一直想征服。历史上,噶厦政府曾多次兵临嘎朗城下。由于嘎朗民众英勇善战、同仇敌忾,噶厦政府征服嘎朗的企图始终没有得逞。然而,噶厦政府试图剿灭嘎朗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传说有一天,西藏噶厦政府的头头们再一次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将嘎朗纳入噶厦政权的管治之下。他们派出使节,向嘎朗王发出命令书,要求他乖乖投降、束手就擒,并要每年纳贡缴税;不然,就派工布、塔布、娘布三个地方的军队来剿灭他。命令书的最后,加盖了噶厦政府的大印章。

嘎朗王收到加盖了噶厦政府大印章的命令书后,非常生气,立即给噶厦政府的头头们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你们派工布、塔布、娘布三个地方的军队来,我也不怕;我在这里已经调集了索通、白通、加措三方面的军队,随时迎接你们的到来。”

当信写好,加盖印章时,嘎朗王犯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那么大的印章。思前想后,嘎朗王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挑逃了一根巨大竹节,在巨大的竹节底部涂了印泥盖在信上,派使者送了回去。

噶厦政府的官员们接到嘎朗王的回信后,迅速召开会议,研究信中的内容。他们看到加盖的印章时,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把竹节底子盖出的纹路误以为是文字,反复研究了几遍,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认出印章里的“文字”。有的官员说是蒙文,有的说是俄文,有的说是英文,莫衷一是。最后,他们一致认为,从信的内容来看,嘎朗王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还可能与俄国、英国等国家结成联盟,因此,不宜贸然出兵。于是,他们决定暂缓攻打嘎朗。结果,使得嘎朗王朝再一次保存了下来。

其实,嘎朗王信中提到的索通、白通、加措三个地方,是嘎朗附近的三个小村庄。三个村的人口加起来,还不足100人,根本无法跟噶厦政府的军队相抗衡。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