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达开没有出走,一直领导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能更好吗?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6-13 07:44:04

1856年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推为“义王”,合朝提领“提领政务”!

据李秀成等人后来回忆,石达开佐朝政,“众人欢悦”,太平天国似有重振之象。

遗憾的是,石达开得人心,引起天王的猜忌、排挤。

最后,石达开惧祸,出走了。

因此,后人常常感叹:如果石达开不出走,一直继续领导太平天国,太平天国会不会更好?太平天国有没有机会成功呢?

石达开之政1:怀柔之策,暂停内讧

由于天京事变的影响,太平军众将人心惶惶,皆不自安。

因此,石达开的第一步,就是要安抚人心。

1、坚决杀秦日纲、陈承瑢。

秦日纲、陈承瑢,皆是“杨韦事变”中的积极分子。

他们配合韦昌辉,在天京城内妄肆屠杀,影响恶劣!

不过,二人都比较狡猾,在韦昌辉被杀前,见事不妙,都早早留了后手。

比如:石达开逃出天京时,秦日纲奉韦昌辉之命前去追杀,但见石达开集结的力量比较强大,遂兵锋一转,跑出去打清军了···

同时,他们又都是天王洪秀全的心腹之人。

所以,在韦昌辉被杀后,秦日纲、陈承瑢一度仍得天王任用,有天王求情。

但是,石达开却坚决要求:处决此二人!

最后,在石达开的坚决请求下,秦日纲、陈承瑢被诛杀。

这在后来被认为是一个有争议的行为。不少朋友为秦日纲、陈承瑢感到惋惜,认为这是石达开报私仇。

但是,无论如何,即便石达开确有私心,就当时情况而言,秦日纲、陈承瑢确实是韦昌辉大屠杀的主要助手,同为“元恶”,同样为众人所恨!

所以,诛杀秦陈二人,是诛杀韦昌辉的继续,是太平天国对屠杀的官方表态:追究屠杀责任人,并停止屠杀政策!

2、安定人心。

在坚决铲除“元恶”的同时,石达开又坚持不扩大的方针,及时安抚众将。

当时,太平天国众将,多少与杨秀清、韦昌辉有过关系,很容易被认为是“东党”、“北党”。

清军也抓紧时间,趁机离间分化太平军前线诸将。

石达开坚持“不扩大”,对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的家属,都不做牵连。

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韦昌辉的弟弟韦俊、陈承瑢的侄子陈玉成,皆不但没有被问罪,而且还继续得到任用。

如此,动荡的人心得以安定下来。

石达开之政2:巧妙调整军事战略,战局有所好转

天京事变期间,清军在多条战线上反扑,使太平天国的局势更为严峻。

此时,天京城下的江南、江北大营得以重建,天京再次陷入危机;湘军则在夺取武昌后,扑向九江,长江防线岌岌可危;而在安徽,皖南、皖北也同时陷入严峻形势之中。

这时,要改善局面,难度非常大。

首先,太平军是全面受到压制,各处都处于危机之中。

自杨秀清被杀,到石达开回京辅政,中间有3个多月时间。整个期间,太平天国高层忙于内讧,无法对前线做出统一部署,甚至连“战区”级的指挥都没有。

因此,各地太平军都陷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兵力分散,被敌人所压制。而且,各地的关键地区,敌人都站稳了脚跟,太平军要打破这种分散状态的难度非常大!

而同样重要的是:制水权,已经被敌人所掌握。

太平军与清军,主要是在长江流域作战,因此,水军之利是尤为关键的。

西征期间,太平军的水军基本被歼灭,此前,石达开以谋略挫败湘军,不但重创了湘军水师,而且,将湘军剩余水师分于鄱阳湖与长江,限制了其活动,一度缓解了这一不利。

但是,天京事变期间,湘军水师重建,又打通了与内湖水师的联系,湘军重新确立了牢不可破的水上之利!

因此,石达开要扭转战局,难度是极大的。

不过,石达开到底是石达开,他很快就找到了破局之法:从皖北开始做文章!

首先,皖北清军实力稍弱,利于打开局面,振奋人心;

同时,巢湖地区乃重要粮仓,太平军在此发展,可以解决天京等处供给问题,为长期坚持创造条件;

而且,皖北地区的捻军逐渐活跃起来,太平军与捻军的联合,可以极大程度上扩大战斗力!

同样重要的是:一旦在皖北得手,向西则能直接威胁湘军的重要后方湖北,向东则能威胁江北大营重要后方徐州···这些都是敌人必救之地。

于是,石达开的安排下,李秀成、陈玉成等人联合行动,集中于皖北,展开了战略反攻。

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取得桐城大捷等胜利后,在皖北确立了优势,并以皖北为战略后方,开始向湖北实施战略机动。

清军被迫从九江、小池口、武汉抽调兵力堵截,不但使九江等地太平军压力顿减,也使清军在武汉等处再次兵力空虚!

同样严重的是:太平军机动于内线,而敌人被牵着鼻子四处堵截,战线进一步拉长、摊子第一步拉大,兵饷俱穷!

当时,胡林翼就表示:万一饷竭兵花,江、皖、豫三省之贼,乘虚而入,大局不堪设想!

确实,当时的太平军,既可以继续这样内线机动,消耗、疲惫敌人,也可以趁某些战区敌人力量削弱的机会(如在九江附近,只有李续宾5000人),解九江等地之围,歼灭敌人!

事实上,胡林翼在最困难时,确实函嘱李续宾必要时放弃围攻九江,率师堵截陈玉成!

可以说,在石达开出走之前,太平军已经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上游战局,而且,逐渐夺回了主动权。

当时,太平军既可以继续以这种方法不断消耗清军,又已经具备了直接进军,解九江之围的能力!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石达开出走的事情发生了···

令人遗憾!

那么,石达开如果当时没有出走,太平军是不是可以持续扭转战局,以至取得最终胜利呢?

局部胜利无法掩盖的衰落

石达开如果不出走,解九江之围,并在安徽、江西继续与清军打得有来有回,在军事上进一步稳定形势,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太平天国的结局,石达开是改变不了的。

1、军事上虽有亮点,但总体上的劣势依然没有好转。

石达开以皖北为突破口,企图以一点的突破带动全局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效果。

当时的太平军,确实有一定的能力解九江之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面。

但是,就全局而言,局势的不利仍然在增加。

在长江以南,石达开企图“谨守江西”,但效果不佳,湘军逐渐夺取了江西大部分地区。

要知道,仅仅一年前,左宗棠还感叹“(江西)人心已大变”,江西几乎要被太平军全取了!

实际上,正是曾国藩率先下定拿下九江的企图的。

如果不是曾国藩“丁忧”,江西清军斗志稍退,那么,不但江西太平军的局势会更加危险,而且江西清军很可能成为攻九江的主要力量,那么,石达开连攻湖北以解九江之围的机会都没有!

同时,在天京城外,石达开几次组织的解围作战也都以失败告终,天京的局势仍然在不断恶化。

也就是说,在石达开主持时期,除了皖北战场,其余各处战场的局势皆在持续恶化!

何况,太平军在皖北虽然取得了若干胜利,掌握了局部主动,但仍然没有给皖北清军的有生力量以重大打击,皖北及附近仍有不俗的清军!

所以,太平军即便在皖北取得优势,但因后方有虞,要大举深入西进或东进,仍不可能!

以下象棋为比方,石达开在皖北的胜利,就好像是安排了一个“中炮”,但只要对方的棋手不出现大的失误,单纯的“中炮”起不到扭转局势的作用!

皖北战场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是要巩固局势,那皖北的发展是可能起到重大作用的,但要彻底扭转不利局面,重新将军事形势恢复到天京事变前,那是远远不够的!

2、太平军的“军阀化”已经逐渐显示出来。

而太平军将领的“军阀化”,在石达开主持时期逐渐显示出来。

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将领,在逐渐挑起担子的同时,其军阀倾向也逐渐显现出来。

杨秀清时期,前方作战将领的职责主要就是领军作战,至于招兵、训练、补给,甚至军队编成皆由杨秀清的东王府统一负责。

就在天京事变前,杨秀清一声令下,石达开去指挥韦昌辉的部下,韦昌辉在江西指挥石达开的部下,谁也不敢有二话!

而在石达开时期,石达开主要就是给诸将分配大致的作战任务,其余各类事项皆由陈玉成等人自己搞定。

由此,兵为将有,财务独立···太平军诸将的军阀化的趋势已经逐步显现。

石达开出走后,陈玉成、李秀成对洪秀全任命蒙得恩为正掌率不满,除了认为蒙得恩没有什么本事,就是明确表示自己“兵部甚众”!因此,“各有散意”、“各结为团”!

如此的散沙化、军阀化,在杨秀清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3、对太平天国各种深层问题,皆无解决方法。

太平天国,有着大量的深层问题,制约着他的成功。

尤其是其教义的奇葩,如不改正,注定是没有前景的。

何况,天京事变时期,“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其神话体系已经破裂!

这一情况下,只有重新提出新的,符合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的主张,才是太平天国领头人最当务之急的任务!

遗憾的是,石达开在这些方面,却没有什么作为。

实际上,石达开本人,“不甚附会”拜上帝会的那些东西,但也仅仅只是限于他个人而已!

不能摆脱落后的束缚,提出更符合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的主张,石达开,就不可能能够领导太平天国成功的!

石达开,很有义气,深得人心。

因此,在杨韦事变后,石达开能够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而石达开又文韬武略,很有才干,所以,他的一些作为能够给局面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但是,就这些,要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使太平天国走向成功,那是远远不够的!

0 阅读:22

喝下历史的鸡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