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杂草鸭舌草“打不死”咋办?2次除草,封闭加茎叶处理照着做

吴江野鹤 2024-05-26 21:18:54

时下稻田里的秧苗已经完成返青活棵逐渐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在高肥水条件下,还有一种人们“恨 之入 骨”的恶性杂草——鸭舌草,也在默默地生长发育,与水稻秧苗争肥争水争光干扰水稻秧苗地上植株营养生长。

图片01~02):田间鸭舌草

鸭舌草,水稻秧苗地块中的水生恶性杂草之一,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破坏作用。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水稻秧田恶性杂草~鸭舌草防控的相关话题,旨在探讨鸭舌草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分析为何在稻田中的鸭舌草防控难度较高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3~04):水稻秧苗间的鸭舌草杂草

鸭舌草是“雨久花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杂草:

鸭舌草是“雨久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缩短的根状茎,其名称来源于其外形植株上的叶片酷似鸭舌而得其名。

鸭舌草的适应性极强,能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繁殖生长,包括稻田沼泽地,臭水沟,池塘,河边回水塘等这样的湿地环境。以种子繁殖为主,田间植株株高约10~30㎝。

叶片光亮有蜡质层,不易粘水,形状大小因为变异原因,有长条形,或条形,或者披针形。基部圆形顶部渐尖似鸭舌,全缘弧状脉。叶柄长20㎝左右。

鸭舌草根系发达但属于浅根系下部有纤细根,主要分布3~5㎝耕作层中的肥水层,所以其营养生长发育健壮,能够迅速占领土壤空间,其茎部柔软,易于随风摇曳,这些特性都为其在竞争激烈的稻田环境中生存提供了优势。

图片05~06):土壤封闭化学除草效果

此外,鸭舌草还具有非常强大的繁殖能力。其种子产量高,单株可结蒴果20~25个,单个蒴果有种子80~120粒,单株鸭舌草可结种子2000~3000粒,且易于随风或水流传播,这使得鸭舌草在稻田中的“恶性”扩散速度极快。同时,鸭舌草还能通过无性繁殖(不是主要)的方式,如根茎的蔓延,进一步增加其种群密度。

鸭舌草的苗期生长发育高峰在5~6月份,花期在7月份,花为蓝色并略带红色,果期在8~9月份。要根除鸭舌草就要把鸭舌草的地上植株根除时间控制在花期以前,否则待其种子成熟时,就会加重鸭舌草的危害。

图片07~08):土壤封闭除草效果

恶性杂草“鸭舌草”防控的难点:

尽管鸭舌草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于污水处理,据说鸭舌草可以从水体中吸取重金属),但在稻田中,它却成为了一款难以防控的“恶性杂草”。

这主要是因为鸭舌草与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相似,使得二者在资源利用上产生了“恶 性”竞争,使得水稻秧苗在田间的长势减弱,影响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但是鸭舌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快速地扩散能力,强大的繁殖力等增加了防控的难度。鸭舌草在水稻田之所以难以防控,主要原因有:

图片09~10):稻田秧苗间的鸭舌草

01)鸭舌草植株表皮有蜡质层,对于除草剂的吸收有“抗 拒”作用。对于“渗透性”不强的可湿性粉剂,水剂或颗粒剂等类型除草剂药剂吸收效果很差,很多鸭舌草受药剂量不足以使其枯萎死棵时,鸭舌草还会很快复棵。

02)鸭舌草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鸭舌草的种子量很大,只要在没有“根除”鸭舌草地上植株的情况下,鸭舌草花后会很快繁殖,扩展蔓延到没有杂草的地方进行危害。

03)鸭舌草(浅根性杂草)与同期的水稻秧苗在高肥水状态下快速进入营养生长,与水稻秧苗形成争肥争水争光的态势。

04)鸭舌草对现有常规除草剂(如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的抗药剂增加,使除草效果大幅度下降,甚至于不死杂草现象。

图片11~12):氯吡使用后的效果

05)鸭舌草与泽泻,雨久花科其他恶性杂草形成杂草群落,加剧了鸭舌草的防控难度。

此外,稻田环境的特殊性(如冷浸田,冒水田)也为鸭舌草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稻田中充足的水分,也为鸭舌草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稻田中的复杂地形(阴山田,过水田)和密集的植被也为鸭舌草的隐藏和扩散提供了便利。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稻田中的鸭舌草更加难以被彻底清除。

高效防控稻田里恶性杂草“鸭舌草”的措施:

针对稻田中鸭舌草的防控难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有效防控措施:

图片13~14):鸭舌草“中 毒”症状

01)恶性杂草鸭舌草的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对鸭舌草进行生物防治。引入鸭舌草的天敌昆虫或投放病原微生物制剂,以降低鸭舌草的种群密度。

比如在水稻秧苗地块中养鱼养虾,养鸭等,鸭可以吃鸭舌草的嫩芽等控制其生长。

这对于种植者目前来说,还属于“任重道远”的祈盼,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加以开发并应用于生产实际。

02)恶性杂草“鸭舌草”的物理防治:

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清除稻田中的鸭舌草。这包括手工拔除(连根带苗)、机械铲除(耕整地块)等方式。虽然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但在局部地区或关键时期仍然有效。

图片15~16):鸭舌草“中 毒”症状表现

03)恶性杂草“鸭舌草”的化学防治:

使用除草剂对稻田中的鸭舌草进行化学防控。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谨慎使用,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应选择对环境友好的除草剂,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可以在水稻秧苗移栽7~10天以后,用10%芐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0%嘧苯胺磺隆可湿性粉剂,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拌毒土与追肥一并撒施,对水稻田杂草进行土壤封闭式除草。

从生产实践来看,50%嘧苯胺磺隆可湿性粉剂,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用于鸭舌草,泽泻,雨久花的除草效果好于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图片17~18):稻田中的鸭舌草

在水稻秧苗进入分蘖期,鸭舌草出土以后,可以用“五氟磺草胺”“灭草松(巴斯夫)”“2甲4氯钠”“莎阔丹(巴斯夫)”对水稻秧苗进行茎叶处理,以防除混杂在水稻秧苗行间的鸭舌草等恶性杂草。

比如可以用48%灭草松水剂120~200毫升/亩与56%二甲四氯钠可湿性粉剂40~60g/桶水或者48%灭草松水剂150~230g/亩兑水45~60市斤清水茎叶处理即可。

图片19~20):化学除草效果

写在恶性杂草“鸭舌草”有效防控的最后面话语:

综上所述,鸭舌草作为水稻秧苗地块中一种独特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的优质丰产稳产构成了严重危害,成为了一个难以防控的难题。我们通过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田中鸭舌草的种群密度,为水稻的健壮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水稻优质丰产的坚实的基础。

0 阅读:0

吴江野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