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调水工程的潜力如果完全发挥,可解决北方一半省份的缺水问题

北斗维斟酌历史 2024-06-11 09:13:22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设计的年调水量为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目前,南水北调已经通水的有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而西线工程目前还没有动工。中线,是目前调水量最大的一线,目前已经累计调水超过了670亿立方米。

如果我们将东线和西线做一个对比,我们会发现中线工程比东线工程的设计更加宏伟,也更加巧妙,也更加经济。先从海拔上说吧,东线工程从长江到黄河这一段的海拔是逐步提高,因此需要再大运河沿岸修建大量的水闸,并用电力不断将水位提高。因此,东线总体是“水往高处流”,成本比较高,基本调水只为了应急。

而中线则不同了。中线在丹江口的取水点海拔为170米,此后就从河南一路自然流动到达华北平原。一个可以实现全程自流,一个需要不断抽水,显然是中线的调水更加理想和经济,因此中线可以实现常规调水。

根据设计,中线工程每年的调水量为140亿立方米。既然中线可以实现全程自流,为什么不能将调水量设计大一点呢?

中线调水主要来自于汉江,而汉江注入长江的年径流量为533亿立方米,在丹江口一带的径流量为338亿立方米。如果南水北调开足马力调水,那直接可以调走丹江口水库一半的水量,这对于汉江下游的航运、灌溉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陕西也在上游建设了“引汉济渭”工程,其设计的年调水量为15亿立方米。虽然“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量不大,但这也意味着汉江在中国调水全局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汉江调水,可以直接补给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山东五个省以及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

但一条汉江的水量明显不够,那怎么办呢?国家随后又上马了引江济汉工程。2010年,引江济汉工程开始动工,工程队要从荆州开凿一条河道到达兴隆汉江,长度为67公里。这段河道每年要给汉江补给3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同时也兼顾航运,带动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

另外,引江济汉工程还有防洪的功能。长江哪里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那自然是荆江段,这里“九曲回肠”,河流流通不畅。由于泥沙不断沉积,这里的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形成了“地上河”,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而引江济汉工程开通后,可以在洪涝季节将部分洪水从荆江进入汉江,减轻了荆江段的洪涝威胁。

但这个河道只能向汉江下游补水,无法给汉江上游补水,也就无法真正释放南水北调的调水潜力。于是在2022年,湖北又开工了“引江补汉工程”。该工程从长江三峡水库出发,终点是丹江口水库,线路长为194公里,平均每年给丹江口水库补充37亿立方米的水。两大工程加起来,给每年要给汉江补给68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目前,引汉济渭一年的调水量为1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为75亿立方米(2023年的数据)。一旦“引江补汉工程”完工,引汉济渭和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量可以分别增加到15亿立方米和115亿立方米。未来,中线调水量可以达到140亿立方米。对于北方的基本用水来说,这些水量也足够了。

但如果想要黄河、京杭运河北段恢复航运,那调取100多亿立方米的水就远远不够了。

因此,这个调水量依然是小了一些,没有完全发挥中线调水的潜力。目前,长江三峡每年的水量入库为4000亿立方米,从4000亿中调取100亿,那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如果加大工程的规模,可以每年从长江三峡调取500亿立方米的水量到达汉江,再每年从汉江调取500亿立方米的水量到北方,那北方每年就多了一条黄河的水量。

如此多的水资源会补给到渭河、黄河、淮河、海河、京杭运河等,给北方平原的各大河流带去生机。有了充沛的水源,北方的河流不仅可以实现全年通水,还可以恢复通航,这对于各大河流沿岸的城市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0 阅读:55

北斗维斟酌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