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息差创历史新低!银行业也要直面风险了

罗sir职话 2024-06-05 15:32:29

房地产和银行深度捆绑之下,没理由只有地产开发商面临现金流危机。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三湘银行5月31日公告宣布,为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引入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高级电催人才等七个岗位人才。

公告显示,该银行正寻找具有五年以上催收管理或工作经验的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催收技巧,还能够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的达成。

三湘银行此举背后,是该行去年不良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显著上升的结果。

财报显示,三湘银行2023年不良贷款率为1.75%,较2022年末上涨0.2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4.08%,较2022年末下降15.45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为13.41亿元,较上年增加5.2亿元,逾期贷款率为3.61%,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

作为金融系统最重要的一个行业,银行过去一直都和房地产乃至企业居民贷款深度绑定,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和企业营收下滑,银行业也不得不直面金融风险。

三湘银行不是唯一一家。

除了三湘银行,另一个家被我们熟知的光大银行6月3日也发布公告,计划招聘催收岗位人才,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进行电话告知,登记客户和还款信息等等。

根据光大银行今年3月的财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较上年末小幅增加28.02亿元至474.76亿元。

其中,光大银行的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8.81亿元,占比从2022年末的15.56%升至18.6%。

除了光大银行之外,微众银行5月29日也宣布,拟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人才,负责委外催收机构日常业绩指标及过程指标监控,为机构督导提供现场运营数据支持等等。

比起这些相对小众的银行,风险更大的显然还是传统的六大行。

5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从数据来看,银行息差持续收窄,利润表现较弱,不良贷款率基本持平。

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2023年四季度的1.69%下滑15个基点,再次创下历史新低。

其中,国有大行、民营银行净息差下滑最为明显,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均低于行业均值。

根据六大行一季度财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储蓄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8%、1.44%、1.44%、1.57%、1.27%、1.92%。

目前这六大国有银行,仅剩储蓄银行净息差高于1.8%的警戒线,最差的是交通银行,净息差仅剩1.27%,而在2021年,交通银行净息差还高达2.07%,按照这样的速度,交通银行的净息差恐怕很快就会跌破1%关口。

何谓净息差?

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与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这个指标反映了银行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获得的净利息收入的能力,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来说,较高的净息差意味着银行在同样的资产规模下产生的净利息收入更高,反映了银行更高的资产负债配置效率和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六大行仅储蓄银行的净息差高于1.8%的警戒线,这也说明银行业的风险敞口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银行净息差再创历史新低,主要因素还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消费不景气,导致企业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人们倾向于风险厌恶,进一步让宏观经济出现缩表诉求,导致了资产荒,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增量扩展。

在这个意义上,银行业直面的风险开始扩大。

过去多年来,我国银行由于其掌握一定且独特的资源,叠加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这也让一部分银行尤其是六大行的利润非常可观,但银行业所掌握的资源某种意义上和宏观经济的整体捆绑度也更高。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随着国内需求不足,银行借贷走低,更多的资金苦于投资渠道减少,我国家庭存款140多万亿现金躺在银行账户里,由于借贷需求的降低,这也让银行“钱荒”变成了现实。

净息差降低之下,银行能够做的其实也不多。

第一就是通过压降高成本存款,提高活期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占比,加强净息差管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收紧大额存单、调整协议存款利率等方式,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进一步鼓励人们把钱拿出来消费或借贷,未来银行的存款利率几乎肯定还会下降。

但存款利率下行也是有底线的。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已经降到了一个历史低位,如果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未必就能够鼓励多少人去消费或投资,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的大环境没有变化。

我国家庭存款总额突破140万亿元,换算下来人均存款10万元以上,但在存款利率已经很低的当下,依然有50%以上的存款是定期,这也意味着,居民对于“不消费”这件事的执念有多强。

如果再叠加地产开发商和地方的债务,银行的风险将会再次升高。

考虑到我国家庭存款结构占比的严重失衡,如果存款利率继续下降,恐怕还会鼓励不少富人“外逃”。

这也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风险。

为什么很多有钱人都喜欢把资金转出去?答案其实很简单,利率差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以美元和人民币存款利率为例,美元目前的存款利率都在5%左右,反观人民币只有2个多点,两者仅仅是利率差就是高达两倍,同样的一百万元,换算成美元存在美联储,和换算成人民币存在银行,两者差异非常巨大。

这对那些拥有千万身家的超级富豪来说,存款利率的高低就显得更为重要。

这也是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风险,如果存款利率再次下行,恐怕会变相鼓励更多富人把资金往外转移,这不是什么爱国与否,仅仅是最简单的人性,即趋利避害。

过去银行和房地产乃至地方债务高度绑定,这其中还有不少城投公司,如此庞大的债务,在过去都是靠银行的利润支撑起来的,如果六大行开始面临亏损的话,那么其后果不堪设想,整个金融系统恐怕都会出大问题。

在今天这样一个举步维艰的时刻,如果连银行都面临盈利难的话,这更能说明其他行业的百废待兴,毕竟金融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2 阅读:139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