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西方垄断!被欧美卡脖子40年,中国终于占领核磁共振市场

玖号放人间 2024-06-14 10:18:5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在呢

编辑| 昭明

磁共振之争,争的是什么?

四十年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诞生于西方国家,很快就成为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新宠"。通过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MRI能够非常精准地显示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状况,对肿瘤、神经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都有重大作用。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无法掌握MRI的核心技术,整个产业被欧美国家牢牢垄断。我们不得不以天价从他们手中购买设备,一台MRI仪器要几千万元人民币。更可恶的是,仪器一旦出现问题,修理费也由西方厂商制定,常常要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几乎是在"逼良为娼"。

核磁共振之殇

当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买入了一台最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可谓是花重金而求之。谁知使用没几年,这台价值连城的仪器就出现了故障。

当时国内对于这种高精尖设备的维修技术还一窍不通,只能请德国厂家的技术人员来现场维修。可是德国人对于这种"救命稻草"可不怀好意,开口就把报价炒到了高达20多万人民币的人工费!

而且还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派头,语气生硬地对我方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如果在维修过程中再出现其他故障,费用还要重新估算;液氮等耗材一概不提供,我们必须自己准备,哪怕一次补充液氮的费用就高达六七十万元。

一口气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天价,着实让我方科研人员大跌眼镜。钱虽然对于科研工作来说从来不是问题,但面对如此狮子大开口式的索价,又有谁甘心情愿被别人宰割呢?

可是不维修又如何是好?核磁共振仪一旦关停,再次重启投入使用可不是件小事儿。仪器内部的超导磁环需要重新充磁,而充磁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工序,还要提前做大量准备工作,光是重启的费用就要几十万上百万,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

我方科研人员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恶气,继续忍让着西方厂商的垄断和狂妄。每年高达数千万的维护费用就这样陆陆续续从国内流失,流归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腰包。

对于中国人民这些辛勤的科研投入和心血来说,这笔钱不啻是一种沉重的"朝贡税"。短期内我们别无他法,只能在维修报价和维护费用上任人摆布和宰割。但长此以往,我们将被永远限制在仰人鼻息的被动地位,这怎么可能再安心坐视不理?

中国核磁革命

面对如此被动局面,中国政府和科研人员下定决心,要自主研发出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彻底打破西方的垄断。

于是,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和200多家厂商携手合作,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大量资金投入,终于在2015年研制出了首台3.0T磁共振成像系统!

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但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更重要的是完全打破了西方四十多年来的技术垄断。我国申请了164项相关专利,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实现MRI零部件自主生产的国家。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在研发出MRI之后,大幅降低了售价,把这台高科技设备的价格直接拉低到全球最低水平!

降价92%的大手笔

随着中国自主磁共振技术的日臻成熟,产品价格也在持续走低。2022年,国产1.5T磁共振设备的价格仅为290万元;到了2023年初,价格再次大幅下探,降至260万元左右,比之前的天价降低了高达92%!

可以说,中国磁共振设备的价格一路走低,彻底扭转了多年来被西方厂商狠狠宰割的命运。曾几何时,想购进一台磁共振仪得先掏上3000多万元的天价,如今同等配置的国产设备竟然只需区区几百万元,这简直就是"白菜价"了!

这种价格的暴跌式下行,对普通医院和广大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振奋剂。由于昂贵的设备和检查费用,磁共振检查曾经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如今国产设备大量投入使用,检查费用也将相应大幅下降,从之前的上千元降至两三百元就可扫描一次。

可以预见,由此必将带动磁共振检查进入普及期。它将不再是大城市大医院的"专利",偏远地区、基层医院乃至民营诊所,也将有能力购置这种先进的影像设备,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及时精准的诊疗服务。

这不只是一场惠及千家万户的普惠医疗革命!中国人民将因此而获得更加公平的健康权利,过去那些由于经济条件无法获得高水平诊疗而备受折磨的家庭,如今也能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所带来的裨益,是惠及了整个中华民族。

西方国家自然不干了

中国在核磁共振领域的突破成就并未获得西方国家的祝福,反而引发了他们的猛烈攻击和指责。作为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者和利益分食者,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自立和市场竞争实力毫无心理准备。

他们群情汹汹地谴责中国"破坏了市场平衡",以极低的成本定价"倾销"产品,影响了国际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这些指责在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公平竞争",实则是深怕中国在磁共振这个重要的医疗器械领域里突然抢占了他们的一席之地。

事实上,中国降低产品价格并非"倾销"那么简单。这是基于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给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市场定价。西方国家之所以对此耿耿于怀,完全是因为他们长期被中国过去的低端产品定价习惯所迷惑,认为我们永远做不出高精尖产品。

更何况,2022年由中国联影医疗研发的全球首台5.0T磁共振设备成功问世,其成像质量较3.0T有了"质的飞跃",在高端市场上对西方厂商形成了进一步的挤压。此前他们对中国的技术实力有多么小觖,如今就有多么恐慌。

但是,几十年的被动等待和努力付出,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现在,中国终于坐上了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的革命战车,又怎会被西方国家的狭隘利益阻挡得了呢?

自主创新铸就辉煌

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中国科技人员的执着坚持和艰苦努力。正如他们所说:"我们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唯一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

确实,医疗器械领域原本就是资金和技术的高地,外国垄断并不奇怪。但一旦下定了决心,再难也终将被征服。中国正在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有实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未来,中国的医疗科技一定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那将是这个古老国度在新时代浴火重生、重新强盛的新印记。

中科院之声 2019-07-03 07:32 北京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简史丨科学史

百度百科 磁共振

百度百科 核磁共振技术

0 阅读:47

玖号放人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