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药害频发,10种情况不可“触碰”,你中招了没?赶紧看

吴江野鹤 2024-05-21 11:03:22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除草剂作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农田管理效率的重要工具,被农资消费者青睐和广泛使用。

然而,除草剂的不当使用往往会导致农作物一系列药害的发生,对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图片01~02):除草剂药液“飘移”药害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除草剂药害产生的相关话题,旨在详细探讨除草剂产生药害的10大原因,以期帮助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使用除草剂。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01)除草剂“错售错用”是药害发生的首要原因:

除草剂的“错售错用”引起的作物除草剂药害主要有2种情况:一是农资销售人员“忙中出错”,在给农资消费者出售除草剂时,拿错装错而引起的。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农资销售者“故 意”行为,而是“不经意间”出错引起的除草剂使用药害。

图片03~04):除草剂“飘移”药害

第二种情况是部分农资的销售人员对除草剂的特性、用途和适用范围了解不足而出现的错售错用引起的除草剂使用药害。

例如,将用于非耕地除草的除草剂误售给农作物种植户,或者将特定作物专用的除草剂推荐给其他作物种植户。这种错售错用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除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对作物造成药害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02)把除草剂用于敏感作物是除草剂药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不同的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

一些作物对特定类型的除草剂非常敏感,即使使用正常剂量也可能产生药害。

图片05~06):玉米与马铃薯植株上药害

比如某些禾本科作物对含有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的除草剂敏感,某些阔叶作物对“三氯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等除草剂敏感,使用后或者药液在外力作用下产生“飘移”或者“位移”时就可能导致叶片枯黄、生长受阻等药害症状。

因此,在选择除草剂时,必须充分考虑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

03)在作物的敏感期使用除草剂易引发药害: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存在多个敏感期,如幼苗期、花期等。

在这些敏感期内,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能力降低,使用除草剂就容易引发药害。

图片07~08):轻微除草剂药害的解救

例如,在水稻的幼苗期,抽穗扬花期使用“丁草胺”“2,4滴丁酯”等除草剂,就可能导致水稻幼苗或花期中的水稻秧苗植株死亡或生长迟缓。因此,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必须避开作物的敏感期。

04)除草剂使用不当是除草剂药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除草剂的使用不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药时间不当,如在高温、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下施用除草剂药,可能导致药液飘散,对周围作物造成药害。

二是施药方法不当,如喷雾不均匀、药液浓度过高或过低等,只能混用药土的除草剂改用喷雾,只能喷雾处理的除草剂与种籽掺拌等都可能影响除草效果并引发药害。

图片09~10):不同种类的除草剂

三是施药器具不洁或损坏,可能导致药液污染或喷洒药液不均匀,从而引发药害。

05)超浓度使用除草剂,产生药害的风险很大:

为了提高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一些农民可能会超浓度使用除草剂。

然而,超浓度使用不仅不能提高除草效果,反而会增加除草剂的使用药害风险。比如玉米苗后除草剂的使用,水稻秧苗苗后除草剂的使用等都属于这些情况。

因为高浓度的除草剂会使水稻秧苗,玉米植株等无法“降 解”或者分解这些药剂,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导致作物死亡或生长受阻。因此,在使用除草剂时,必须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超浓度使用。

图片11~12):杂草受药后出现“中 毒”症状

06)除草剂间的乱混乱用引起的作物药害:

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的除草剂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不同的除草剂间相互“叠加”“加成”“混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单剂除草剂的使用不足。

但是,由于乡农们对除草剂知识的缺乏和不专业,或者为了追求更快速的效果,往往会将不同种类的除草剂间进行混用,导致作物除草剂药害的产生。

例如把除草剂“敌稗”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合使用,就可能具有相互增强的作用,但混用后会导致药害出现。还有如将精稳杀得与苯达松复配使用也会引起药害。

图片13~14):除草剂“飘移”药害

07)除草剂使用的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除草剂药害:

除草剂使用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光照等对除草剂的药效发挥有重要影响。

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除草剂,如高温、干旱或阴雨天气,会导致除草剂在作物体内的除草剂药剂代谢缓慢,从而产生药害。比如水稻秧苗苗后使用吡嘧磺隆,玉米植株上使用烟嘧磺隆,西玛津等。此外,土壤质地、pH值等也会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降解过程,进而影响除草剂药效发挥,乃至于出现药害。

08)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引起的作物药害:

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是导致药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大量使用同一种除草剂会导致土壤中的残留量不断增加,进而影响后续作物的生长。

图片15~16):除草剂误用出现严重药害

这些残留药物可能会对作物产生直接的药害作用。比如用于麦田的甲磺隆,就对后茬的玉米植株有“间接”的药害作用。

黄连地块中长期使用西玛津,对后茬白菜甘蓝等蔬菜作物的药害就非常明显。

09)除草剂本身的质量问题引发的除草剂药害:

除草剂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药害产生的原因之一。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劣质除草剂产品(助剂或废料),这些除草剂产品往往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杂质过多等问题,使用后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除草效果,反而还可能导致药害的产生。

特别是部分草甘膦系列品种,表面上它的成分含量都没有少。但在低温条件下使用除草剂,立马会分出除草剂质量的好坏。劣质除草剂使用以后,易发生药害。

图片17~18):除草剂药害致作物根系死 亡

10)除草剂使用工具~喷雾器没有清洗干净引起的除草剂药害:

在农业生产中,喷雾器是常用的施药工具。然而,如果喷雾器在使用前没有清洗或者没有清洗干净,残留在其中的除草剂就可能会对后续施用的作物产生药害。

此外,如果喷雾器的使用方法不当,如喷头压力过大、喷雾不均匀等,也会导致药害的产生。

现实生产中,有些乡农将使用除草剂的喷雾器“单独保管”,与使用杀菌剂杀虫剂的喷雾器分开使用。这其实也是要求在使用除草剂之前,把喷雾器清洗干净,否则也会有“不相适宜”的“杂 质”使作物发生药害。

预防作物除草剂药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图片19~20):除草剂药害

为了预防作物除草剂药害的产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农业主管部门加强农民对除草剂知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对除草剂的认识和使用技能。二是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标注的使用浓度严格进行操作。

三是注意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择机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施药。四是相关部门加强除草剂的监管和检测力度,确保除草剂农用产品质量安全。五是使用除草剂时对喷雾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保养,确保施药工具的清洁和正常使用,规避除草剂药害发生的风险。

图片21~22):轻微除草剂药害

写在最后面的话语:

除草剂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草剂药害的产生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只有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除草剂、避开作物的敏感期、合理控制施药时间和方法以及严格遵循除草剂推荐剂量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除草剂药害的发生,保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对农业生产中的除草剂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图片23~24):除草剂药害

0 阅读:1

吴江野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