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侵蚀生命,她甚至考虑起后事…这科室为老人重建生命“要道”!

紫蓝评健康 2024-06-16 08:48:41

吃下第一口清粥后,73岁的藏族婆婆德青(化名)感觉到唇齿留香,牙齿咀嚼食物的触感,让她陌生又熟悉,“我都快忘了嘴里吃饭是什么感觉了!”德青老人是一位来自西藏的胃癌患者,限于当地的条件限制,一直没能明确具体的疾病,和癌症抗争了数年,今年病情再度恶化,无法正常进食,更没有力气站起来了,还能怎么办呢?近日,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出“妙手白衣 幸福蓉城·做一名攀峰的医者”系列报道,今天,我们就追寻德青的求生之路,见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普外科发生的一次“登峰之旅”。

“医生,我们做好了最坏结果的准备”

“我们那边医生意思是,让我们准备后事,但不出来看看肯定还是不甘心。” 随行照顾德青的家属介绍到,不想就这么放弃了。

据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曾晓峰介绍,德青确诊所患疾病是胃窦部肿瘤,同时伴有幽门梗阻,并且肿瘤侵犯横结肠中动脉(疾病专有名词),导致病人无法进食,当时德青吃啥吐啥。刚来到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时候,就已经十多天完全没有进食、饮水了,每天持续胃肠减压,只能依靠静脉输液维持生命。每天睡眠只有两三个小时,无法平躺,大部分时间蜷缩着,同时,她还因为肿瘤反复出血出现重度贫血,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严重低于正常值,而这些都是胃部肿瘤在抢夺营养造成的。

看到老人这样奄奄一息,家属告诉曾晓峰医生:“您就尽全力救治,如果出现不好的结果我们也接受了。”曾晓峰医生听到这样的话后表示:“我们作为医务人员,一贯的主张就是坚持所有的病人一个也不放弃!”

于是,他们开始筹备鬼门关前抢回患者。

多脏器联合切除+重塑消化道,一台手术搞定

病情不等人,经过积极的手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后,病人的病情好转起来,当天的手术由曾晓峰医生主刀,为老人实施了远端胃切除术、胃肿瘤切除、横结肠切除手术、肠粘连松解术、腹腔广泛淋巴结清扫术、胃空肠吻合术、大肠吻合术等。光听这些手术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场庞大而复杂的战斗。除此之外,手术还将面临很多超常规风险,比如,患者年事已高,合并有高血压等多种内科疾病,术中术后随时都可以出现心、肺、肝、肾等功能衰竭,术中易伤及其它脏器导致大出血等,而且需要多处消化道的重建,每增加一个吻合口就意味着风险又高几分。术后管理也很麻烦,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吻合口瘘、胃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当日,曾晓峰团队稳扎稳打,对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术中,团队密切协作、精细操作,在组织间隙分离黏连,避免损伤血管神经……3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切除了肿瘤侵袭的病灶,其中包括三分之二的胃,三十公分的大肠,部分血管、淋巴结等。

普外科手术中

手术后,在医生和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下,德青老人慢慢从静脉补给营养,并采取现在最新的快速康复理念,从喝下米汤这样的流食,到能喝掉一小碗粥,经过十多天后基本恢复了正常饮食,要知道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老人都没有这样香的吃饭了。

“手术后每次我去做查房看望病人,因为语言的问题,老人家虽然听不懂我们说什么,但是她是真切的感受到她自己逐步的康复起来了,所以每次见到医师她就一直比大拇指。”曾晓峰医生回忆到。

治疗肿瘤,这些选择很关键

德青老人并非市七医院救治过的首位藏区肿瘤患者,藏区相对来说缺医少药更明显,据曾晓峰医生回忆,这两年时间以来他们科室已经陆续接诊过十来位病情严重的来自西藏的患者了,他们最后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毫厘之间,用一把手术刀,与掌控患者命运的死神无数次交锋,这就是市七医院普外科的真实写照。比如最近他们收到的一位患者,因横结肠肿瘤同时侵犯胃和小肠,涉及多个脏器,外院多位专家评估后认为肿瘤分期晚、手术难度大,且预后可能很差,均拒绝提供手术治疗。但病人反复发作肠梗阻,基本不能进食,严重干扰化疗的正常进行,必然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

普外科团队手术中

“来到我们科室以后,经过评估,我们认为如果不手术,病人长期反复发作肠梗阻,病情必然只会越来越糟糕,再也难以有根治肿瘤的机会了,所以我们和病人及家属商量后决定为病人冒一次险,积极的完善术前准备后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腹腔镜下多脏器联合切除,包括横结肠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小肠部分切除,并同时完成多节段功能性消化道重建”曾晓峰医生告诉我们,这位患者的手术最终也是非常的顺利,现在病人已经完全正常的进食活动了,下一步等恢复体力后继续抗肿瘤治疗。

“我们一直在宣传倡导,肿瘤治疗的首诊首治非常关键,一定要选择专科医生和愿意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医师就诊,这样才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不贻误时机,患者也少遭受一些痛苦。”曾晓峰医生表示,“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打造人才高地、技术高地、设备高地,作为成都市癌症防治牵头建设单位,我们不断创造解决疑难肿瘤治疗的奇迹!”

0 阅读:8

紫蓝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