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也开不了?

车百智库 2024-06-03 16:25:33

摘要:网约车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文 韩旭

司机严重饱和,平台不停招募新司机,单价一降再降,收入随之大幅下降……

这成了当前很多网约车司机对这个行业的评价。为了维持生计,很多网约车司机不得不每天工作长达12-15个小时,从早到晚,忙碌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但算算总账,收入还远不如以前。

另一方面,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曾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催生了大量的平台公司和汽车租赁公司。然而,随着行业饱和和竞争加剧,这些企业都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

一、网约车市场陷入饱和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相关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或者远超实际需求。

不久前,江西景德镇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称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景德镇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左右,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40元左右。综合市区人口数量、群众出行需求、公交发展水平以及现有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

不只是景德镇,今年以来鹰潭、苏州、重庆、莆田、商丘等地也发布信息,提醒企业和个人深入了解政策和市场状况,防范潜在风险。

在莆田,截至今年4月30日,依法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平台公司有16家,在营14家,其中有10家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今年以来,该市新增平台公司2家且均未开展运营,申请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呈持续增加态势,出现平台公司许可多、实际运营少的现象。

据测算,该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10—12万单,网约车全职驾驶员平均每月休息4日左右,每小时平均收入30—40元,扣除成本后,月均收入约4000—8000元。

重庆则明确表示“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运营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该市中心城区网约车日均出勤接单车辆约4.8万辆,日均总订单量65万余单,单车日均接单13.6单,日均营收(流水)约321元(未剔除平台公司流水抽成、订单信息服务费)。

按照行业规律,以均单20块钱左右来计算,每部车每天跑到10单以上,司机才能维持生存。而重庆的13.6单,已经逼近了这一“红线”。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行业内第一波预警。就在去年,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长沙、上海等多地连续发布饱和预警提醒,有地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甚至不足10单,也就是说司机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

在这样的形势下,去年多地对网约车发展按下“暂停键”。5月16日起,长沙市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办理;广东要求各平台5月31日后停止派单给无“双证”的司机;7月21日,上海宣布分两步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相关业务。

二、监管压力增强

另一方面,2024年网约车合规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不少城市已经下达清退令,要求5月31日前全面清退不合规车辆与驾驶员。在大清退的同时,更有城市吹响了全面清理“一口价”、“特惠价”的号角。

例如,近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对当地16家网约车出行平台、聚合平台进行警示约谈。此次约谈的重点也是当下网约车司机最为关心的运价、抽成问题。

会上,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做到三点——

一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各平台对“一口价”“特惠价”模式立即整改,不得通过“阴阳账单”、订单转卖等方式变相提高抽成比例,切实压降从业人员负担;

二是维护司机合法权益。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合理制定运营规则,畅通司机群体利益诉求渠道,积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营造平稳有序、良好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是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严把司机和车辆注册关,及时清退不合规车辆和人员,加强运输安全管理,优化派单机制。

同时,约谈会上,主管部门明确表示,对未能落实整改要求的平台公司将依法从严处理,这无疑给低价竞争的网约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除了南京之外,广州、德州等地也明确要求各平台“落实阳光行动要求,降低抽成比例,合理设置运价”。

5月22日,广州召开网约车行业聚合平台工作会议,明确要求15家聚合平台要依法依规经营,禁止订单转卖,合理设定抽成比例。

5月6日、5月22日、石家庄、德州分别下发通知,要求各网约车平台落实“阳光行动”,切实降低抽佣比例,合理设置运价。

……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城市已经重视起对网约车价格方面的监管,并在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是,随着各地主管部门的出手,网约车平台的运营压力更大了。

于是,5月23日,成都又一网约车平台宣布因公司发展需要关闭运营。

收到通知后,不少司机蒙了,这个平台才出来几个月?来没来得及注册呢?这就关闭了?

其实,近期关停的平台不在少数,一部分是上文提到的这样主动关闭运营的,更多的是被主管部门撤销经营许可的。

仅4月份,先后就有27家网约车平台被注销。其中,苏州更是先后分三次撤销了陕水务出行、恒好用车、鹰明出行、易达出行、亿心出行、老兵出行、飞豹出行等10家网约车平台的经营资质。

5月17日,苏州再发通告,又将拟撤销7家网约车平台的经营资质。

三、网约车平台扎堆港股

在盈利难和合规性大挑战的压力下,叠加网约车市场饱和,IPO成了一些平台的救命稻草。

3月19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这已经是这家公司自2020年10月以来的第五次递表。

嘀嗒出行于2014年成立,是国内顺风车市场的早期参与者,滴滴和哈啰出行分别在2015年和2019年加入战局。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公司近3年的毛利保持在75%左右水平,利润却在缩水,分别为17.3亿元、-18.8亿元和3.0亿元。

究其原因,嘀嗒出行表示,主要是疫情在业务地区区域性复发,以及疫情后的行业竞争加剧。

滴滴在网约车行业龙头效应持续。凭借先发优势带来的规模效应,滴滴被认为构成了运力规模、算法能力、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竞争壁垒,不仅用户需求黏性强,在高单量密度下,司机黏性也高。

2023年1月,滴滴App重新上线。同年3月,据易观分析数据,滴滴的国内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分别是位列第二、第三名的T3出行、曹操出行的6.85倍和14.31倍。

据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统计,2023年,按GTV计算,网约车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共占90.6%的市场份额。其中,滴滴以1924亿元占75.5%,T3出行以158亿元占6.2%,曹操出行以122亿元占4.8%。

华泰证券互联网研究团队认为,当前,以滴滴为龙头领衔,中小公司依赖聚合平台紧随其后,网约车行业显示出“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在未来,这一格局预计将持续稳定。长期视角下,自营合规运力仍为行业的竞争核心。

亟须融资的,还有一家年轻的网约车公司。3月25日,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也是其第二次递表。成立于2019年,如祺出行目前是大湾区第二大出行服务平台,其2023年出行服务93.9%的交易额都来自大湾区。

去年3月,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如何解决资金需求,确实是所有新兴网约车公司面临的迫切问题。”华泰证券互联网研究团队表示,全球共享出行龙头Uber和国内龙头滴滴均是在2023年实现首次全年盈利。而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网约车行业融资总额在2022年仅为175亿元,在2023年前11个月仅48亿元,较前几年大幅下滑。

融资困境下,市占率稳居前三的曹操出行,也于4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曹操出行由吉利控股集团孵化。招股书显示,公司已接连亏损三年,在2021年—2023年分别亏损30.1亿元、20.1亿元和19.8亿元,毛利率渐渐从-24.4%回正至5.8%。

四、出路何在?

不可否认,在网约车行业面临市场潜在饱和的挑战之际,变革的浪潮中同样孕育着转型升级的机遇。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未来网约车行业的发展,业内专家普遍提到了三个方面,即自动驾驶与新能源的双轮驱动带来的技术革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导向下的行业合作、多元化与个性化并行业务模式。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网约车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次,行业内的合作与整合将更为频繁,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服务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且在业务模式上,拼车、共享出行、定制化出行等将可能成为主流,这些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车辆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专家也普遍认为,未来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和智能化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技术有望为网约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自动驾驶车辆将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率,提高安全性和乘客体验。同时,自动驾驶车辆还可以实现全天候运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

据悉,近年来,滴滴、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网约车企业,均已开始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极大地提高网约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重塑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可能引发行业运营模式的根本变革。

除了自动驾驶技术外,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也将不断涌现。例如,网约车平台可以拓展至货运、物流等领域,提供一站式的出行和物流服务,或者推出拼车、顺风车等新型服务模式,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在此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使网约车平台能够更精准地预测需求波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网约车行业将进一步融入城市交通体系,与公共交通形成互补,共同构建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城市出行解决方案。

此外,未来行业内的合作与整合趋势,将是较小的网约车公司不断合并或被较大的平台收购,如此一来,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实现规模效应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面向网约车产业链,网约车平台可以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共同研发更适应网约车市场的车型,或者与出租车公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五、结语

面对市场饱和的挑战,网约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通过技术创新、行业合作、服务模式创新以及业务拓展,网约车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那些能够把握趋势、不断创新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5 阅读:6349
评论列表
  • 2024-06-06 22:29

    卷死了的又不是平台企业们,卷死的也就是司机们而已,所以平台企业才不关心...[得瑟]

  • 2024-06-06 22:23

    司机把定价权给了平台,而平台把司机当乞丐...真的做乞丐都不吃这碗饭...

  • 2024-06-04 08:02

    网约车司机辛苦又挣不到钱[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6-08 23:53

    没有新增收入。都破产去开车了。今年下降百分之三十

  • 2024-06-04 16:19

    应该是严重过剩

    甜心猫屋-lancerline 回复:
    跟过剩无关的..
  • 2024-06-07 20:53

    滴滴现在搞个老车主拉个新注册司机得500元,必须跑5单才有,我就是昨天被骗了,跑5到给了我200元,那个司机得了300元,滴滴官方啥几八搞,我啥证都没有就注册上了,跑了几单,都是5快钱左右一单,油费都不够

    用户10xxx17 回复:
    油车跑滴滴就是纯亏
    甜心猫屋-lancerline 回复:
    这些资本平台企业干的都是坑蒙拐骗抢之事...
  • 2024-06-04 15:47

    价起来了,打车人更少,反正怎么搞都是卷[呲牙笑]

    甜心猫屋-lancerline 回复:
    可以接受一天就做一两单,但接受不了,整天跑都没有钱...是吸血鬼贪心...
  • 2024-06-06 12:04

    价钱打下去了还想起来?

  • 2024-06-07 20:53

    滴滴现在搞个老车主拉个新注册司机得500元,必须跑5单才有,我就是昨天被骗了,跑5到给了我200元,那个司机得了300元,滴滴官方啥几八搞,我啥证都没有就注册上了,跑了几单,都是5快钱左右一单,油费都不够

  • 2024-06-07 23:40

    有办法谁愿意跑网约车呢,生活不易啊

    用户17xxx09 回复:
    比我们在工厂普工十二小时两班倒好多了
  • 2024-06-06 21:15

    来深圳跑,天天八百以上

  • 2024-06-06 16:31

    天天得个讲字[扁嘴]

  • 2024-06-06 21:58

    全国没收完电动车就机会啦[吐舌头眯眼睛笑]

  • 2024-06-07 16:47

    一轰而上的结果!

  • 2024-06-09 19:58

    没有办法,大环境如此,如果有工开并且工资还可以,那自然会少很多人去开网约车。

  • 2024-06-10 16:38

    整顿网约车市场第一步,打掉以租赁合同形式存在的租车公司。这种公司纯粹就是,扰乱正常秩序的毒瘤,规模还超级大更多原因里面乌烟瘴气,出租的不管资质审核还提供造假所需,租赁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套路,安全,只想拿车赚钱!这其中漏洞巨大

车百智库

简介:车百智库,帮您读懂新能源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