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专利,上古八大姓均含“女”字,暗示姓氏的起源是母系社会?

荧幕故事君F 2023-05-06 19:10:18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回眸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到清末列强入侵满清灭亡结束,曾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

从“报国何曾惜此身,中原北望自伤心”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铁骑猛封狼居胥,金戈狂扫焉支山”的霍去病到“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的苏武,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再到“忿怼不容,沉江而死”的屈原。

这些留名青史的人物,无论哪一个都并非是庸碌之辈,他们大都是些让后人耳熟能详且牢记于心的历史先辈和英雄人物。

可这些令人深感佩服的先辈,留在后世心中的印记其实也并非是他们真正的名字。就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来说,其实他姓芈、名平,原名本是叫芈平,而被我们深铭肺腑的屈原之名,不过是他的氏与字的联称。

再有西楚霸王项羽,其实他并不姓项,而是姓姬,项只是他的氏,而他的名和字分别是藉和羽。

那为何屈原能叫芈平,项羽却不能叫姬藉呢?古代的姓、氏、名、字究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如今的社会人们却只能以姓名相称,反倒摒弃了中华流传千年的“字与氏”呢?

姓的产生

“姓”最早产生于远古时代的氏族部落。当时血缘关系比较近的若干氏族聚住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最原始的部落,虽然部落与部落之间互帮互助紧密联系,但其内部的各个氏族又是独立存在的。于是为了让不同的氏族得以区分,部落便开始各自起各种的名称,而这种名称便是姓的雏形。

这种用来识别特定氏族的名称“姓”,最早追溯于母系社会。一方面是因为在远古时代的社会形态下,母亲通常是家庭的核心和传承者,而父亲只在家庭中起到辅助作用。

另一方面是由于“多人运动”混乱现象存在,导致在亲子关系的认定上,导致了一般人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使得人们对血缘关系的认知主要基于母亲。所以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是由母亲的一系列亲属关系所构成的。

所以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血缘关系上,母亲相比父亲而言都更重要,而这也造就了姓氏中母亲的地位都“更高一筹”,比如中国最早的姓“姬、姜、姒、嬴、妊…”等,都带有“女”字。

虽然“姓”在最初产生之际,不是归某个人所独有,而是某一个母系群体所共有的“公名”,但是在上古时代的人们心里,对于“姓”这种标记符号的选择也是很看重的,除了结合自身的出身选定“姓”之外,“图腾化姓”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根据《国语·晋语》记载,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及“姜”姓,就是根据黄帝和炎帝的出生地来定姓的。虽然黄帝的父亲少典是有熊国君,长期居住在轩辕之丘,但黄帝本人却长居于姬水附近,所以他姓“姬”而非“轩辕”。

而炎帝的“姜”姓也是因其氏族常年居住在姜水区内,便在部落定“姓”的时候取了姜水的“姜”一字。除此之外,还有些氏族根据自己的出身来定姓,如“岳阳”的岳、楚国的楚、陶渊明的陶“等,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方式。

但是混沌初开的上古时代,一些部落群体可能并不了解自身的起源,便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存在,一定与特定的自然物或者自然现象存在特殊的亲缘关系,于是就会选择某些特定的动物或自然物体作为氏族的标志,并将其加入到部落群体的“姓”之中。

例如,中国的熊氏、虎氏、龙氏等都是以动物为姓的代表,而另外一些姓则以自然物体为图腾,如“木”、“石”、“山”、“水”等。

后来随着图腾文化的不断发展,渐渐与原始宗教以及祭祀活动有了密切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的氏族寻根祭祀时,经常会以图腾化姓所代表的动物或自然物体为核心来开展相关活动,从而加强氏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氏的由来

正如前言所说,姓是源于女系,而氏则是起源于与之相对立的男系。姓从原始氏族时期便已经开始不断发展,在时间的推移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同姓出现。

于是部落群体为了区别家族的地位及后代子孙的出处,便在姓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不同的氏,虽然氏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与”姓“有着密切的关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古代氏的种类又会衍生出怎样独具特色的种类呢?

而在这众多的氏族分类中,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人们把祖先的姓、族号或庙号当做氏,目的是为了寻求与祖先之间的归属感和联结性。所以基于这样的亲属联系,人们在氏的选择倾向上,自然也会选择与祖先的名字相同或相似名字作为氏,例如中国历史上有夏、殷、周三代,各有自己的姓氏。

除此之外,一些氏族的姓氏常常会以该家族部落长期居住或经常活动的地区,或者与”图腾化姓“类似方式来命名,甚至以其家族中曾担任过的官职或被封地名来命名。

比如中国汉代的龙氏、凤氏,以及喜欢用祥瑞之物作为姓氏的”洪氏、长柳氏…“等,再如中国历史上以官职为氏的有史、钱、上官、司马…等;以及凭借职业为氏的巫(巫师)、卜(占卜)、屠(屠夫)、庖(厨师)…等。

当然除了这些常见的分类之外,古代氏还衍生出以家族宗制、豪族门第、科举显贵等我为氏的独特种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氏族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动力。

名的起源

根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记载: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名不同于姓氏的家族符号,而是一种代表个人本身的符号,所以在晚上走夜路时,人们互相看不见,就用自己的名来介绍自己。虽然只是古人对自己的称呼,但是在起名的时候也是非常讲究的。

古人通常会结合祭祀信仰、个人特点和自身经历等多个方面来起名,因为古代名说到底也是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比如古代人们为了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就是使用”祖、百姓“等一些特殊的名称来代表祖先;除此之外,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下你过往和追求,古代人也会在起名时包含一些尊贵的字眼,比如“公”,“侯”,“王”,“霸”等。

虽然古代人在命名的时候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你会发现,其实大多数的古代名多为单名。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秦汉时期的项羽、韩信…;先秦时期的李耳、庄周…等。

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单字名更容易被记忆和称呼,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古代人们非常注重自身的气质更和品德,认为一个字可以最好的体现个体的特点。但令人疑惑的是, 为何后人会"抛下"这 独特珍贵的单名,转向普通至极的双字名呢?

不过随着世代繁衍,双字名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所以在汉朝及以前的时期,只有贵族有资格起单名,身处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就只能起两个字的复名。

直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复名才开始占据命名的半壁江山,甚至到明清之际很多士大夫的名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双字。

字的含义

正如《周礼·檀弓》所言:“幼名冠字”。意思是说孩子生下来的时候要先取名才能冠字。所以古代的”字“,通常是人们在取名之后,由父母或师长根据其特点再另取一个单独的称谓,通常是为了表达长者对后辈的赞美或教诲。

虽说“字”不等同于“名”,但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记录之中,常常看到“字”被当做“名”来使用的情况。那么古代人在冠字的时候又有多讲究呢?

其实在取”字“的时候,长辈非常注意名与字之间的关联性,使其互相映衬或者互为表里,而这也是所“字”也可以称为“表字”的原因。比如蜀国神机妙算的卧龙先生,姓诸葛,名亮,字孔明,而”亮“与”明“的前后呼应就是名与字之间的映衬联系。

总的来说“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不仅显露出当时文人的修养与境界,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然而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人们却摒弃了中华流传千年的”姓、氏、名、字“,在如今的社会只选择以姓名相称?

为何在如今的社会,人们只以姓名相称?

中国人的姓氏经历了”姓、氏、名、字“的流变,姓代表着亲缘血统,氏代表着身份职位,名是小时候父母取的,字是长大后被冠上的。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再加上近现代的社会更加注重尊重和平等,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渐渐将古代社会中复杂的称谓和命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留下姓名相称的方式,更快地与他人建立亲密和友好关系,以及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看完上述古代姓、氏、名、字的区别与联系,大家知道自己的姓氏是起源于什么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0 阅读:46

荧幕故事君F

简介:经典永不褪色 一部电影 一个故事 带你一起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