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谷牧到四川调研,见彭老总坐在台下,惊呼道:您怎么来了!

女公子来也 2024-06-17 17:50:1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65年,国家建筑委员会主任谷牧来到四川调研。

这天,谷牧按照行程安排召开座谈会。

就在谷牧演讲正酣之时,他的目光突然被台下一位老人吸引住了。

谷牧一眼就认出了他,脱口而出:“彭总,您怎么会到这里来!”

大家窃窃私语,猜测着彭老总此次出现的缘由。

究竟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这两位传奇人物在这一刻相遇?

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调往成都

1960年,新中国迎来了一场经济寒潮,仿佛一片乌云笼罩着这片年轻的土地。

周总理反复强调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实事求是,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受到周总理启发,谷牧开始各地走访调研。

“实事求是”四个字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要真正了解百姓的疾苦,不能仅仅止于阅读文件,而是坚持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亲眼看看。

周总理对谷牧的调研结果十分重视,经常与他彻夜长谈。

谷牧提出的很多建议,都为国家渡过难关,乃至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十年代初,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日益加剧,来自外部的压力如阴霾般笼罩。

与此同时,远在台湾的蒋介石,更是虎视眈眈。

中国内忧外患,局势颇为严峻。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毛主席高瞻远瞩,提出了“三线建设”计划。

旨在将中国的工业基地从沿海地区转移到等内陆地区,以避开敌人的攻击范围,确保国家工业生产的持续进行。

1964年年初,周总理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关于筹建第三届国家建委的文件。

“建委的领导班子,至关重要啊!”他揉了揉眉心,喃喃自语道。

为了组建一个高效精干的团队,他多次邀请谷牧前来商议。

谷牧也不负所望,竭尽所能的为建委的筹建工作出谋划策。

建委的框架很快搭建起来,各部门负责人也陆续到位。

可就像一台机器缺少了最重要的引擎,建委主任的人选却迟迟未能确定。

一天,周总理来到谷牧的办公室,见他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之中,为建委的筹建工作忙碌着。

周总理心中一动,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谷牧同志,你来担任这个建委主任,不是再合适不过了吗?”周总理兴奋地说道。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让谷牧去建委工作,我放心!”

在周总理和毛主席的一致认可下,谷牧肩负重任,成为了国家建委的掌舵人。

一场波澜壮阔的“大三线建设”在中华大地上拉开了帷幕。

新官上任三把火,谷牧也将目光投向了西南三线建设。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线工程的建设情况,他决定亲自前往四川进行实地调研。

而在准备奔赴西南之际,谷牧忽然得知彭老总也去往了四川,还担任了西南三线建委的第三副主任。

二人又会产生哪些有趣的交集?

下到三线

1965年9月11日,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将彭德怀从平静的生活中惊醒。

电话那头是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声音。

“彭老总,毛主席希望你去西南,负责三线建设。”彭真的声音低沉有力,“主席还希望能见您一面。”

9月23日,中南海的颐年堂见证了一场跨越六年隔阂的重逢。

毛主席早已起身,静待这位老朋友的到来。

八点刚过,彭德怀元帅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毛主席迎上前去,紧紧握住彭元帅的手:“我等了你很久啊!”

两人相对而坐,点燃了手中的香烟。烟雾缭绕间,仿佛回到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岁月。

颐年堂内的气氛随着香烟的燃烧显得异常凝重起来。彭元帅轻轻吐出一口烟圈,打破了沉默。

“主席,关于去西南的事……”他欲言又止,心中依然充满了顾虑。

毛主席深吸了一口烟,缓缓说道,“德怀啊,但国家建设需要你,人民需要你啊!”

彭德怀元帅沉默了,他心中那团犹豫的火焰,在毛主席坚定的目光下渐渐熄灭。

人民需要他,他不能因为个人的顾虑而退缩。

“主席,我去!我一定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他的语气坚定,掷地有声。

11月30日,彭德怀元帅踏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

抵达成都后,彭德怀没有选择当地政府为他准备的舒适别墅,而是住进了永兴巷7号一间简朴的平房。

房间的陈设极其简单,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办公桌,剩下的空间则完全被书籍占领。

床头还贴有一张毛主席的半身照,照片是1950年抗美援朝前夕毛主席赠给他的。

多年来,彭老总一直悉心保存着这张照片,几乎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会客室的墙上,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为人民服务”格外醒目。

这是彭德怀元帅亲笔书写的毛主席语录,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座右铭。

这里,将成为他新的起点,也将见证他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最后一段岁月。

为国为民

和彭元帅先后脚到成都的谷牧,在一次座谈会上偶遇了。

礼堂内座无虚席,台上,谷牧正激情洋溢地阐述着建设蓝图。

正当演讲进入高潮时,谷牧的目光忽然凝滞:他看见彭老总了。

“彭老总!”谷牧几乎是脱口而出,他顾不得还在讲话,急忙走下台走到彭德怀面前。

“您怎么来了?您看,我事先也不知道……”谷牧语气中满是愧疚,他深知以彭元帅的身份本不应该出席这样的会议。

彭德怀元帅微微一笑,示意谷牧不必在意。

他还婉拒了谷牧的一起上台的要求,坚持要以一个普通听众的身份参与会议。

看到彭老总如此坚决,谷牧也不好再坚持。

但之后一个多小时的演讲谷牧始终站立着,只为表达对彭大元帅的尊重。

除了大大小小的会议彭元帅都会出席,他还亲自下到基层,了解基层工业建设。

1966年3月31日,彭元帅抵达攀枝花,执意要亲自前往矿山考察当地的采矿工业。

他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铁矿的开采流程,并沿着矿区道路步行了一段,感受着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

下山后,彭德怀一行人继续在矿区参观。

他不仅关心建设进度,还始终牵挂着建设者们的生活。

路过一排简陋的平房时,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径直走向其中一间临时搭建的医务室。

一位年轻的女医生正在整理药品,看到彭老总进来,先是一愣,随即搬来一张椅子,有些局促地招呼着:“彭老总,您怎么来了?快请坐!”

彭老总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客气。

然后他关切地问道:“同志,你是这里的医生?工人们平时来看病的多吗?常见的都是些什么病?”

女医生一一作答,彭老总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插话询问一些细节,生怕这些为了国家建设而远离家乡的工人们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

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一位老革命家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

攀枝花之行的第二天,彭德怀元帅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宝鼎山煤矿区。

抵达煤矿区后,彭老总顾不上年事已高,坚持要下到矿井深处看看工人们的作业环境。

陪同的李非平却极力劝阻道:“彭老总,这巷道开凿的时间还不长,安全状况还不能完全保证,您看要不我们就在地面上看看?”

彭元帅摇了摇头“不行,我一定要下去看看才能放心啊!”

矿洞内,空气潮湿闷热,彭元帅只能弓着身子在巷道中艰难前行。

他仔细地察看着巷道的安全维护情况,还会不时询问着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昏暗的灯光下,彭德怀关切的目光,温暖着每一位矿工的心。

彭德怀元帅沿着巷道走了很长一段距离,直到被同行的秘书拦住。

秘书担心彭老总在井下待久了身体吃不消,苦苦劝说良久,彭德怀这才停下了脚步。

走出矿洞后,彭德怀元帅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转身看向李非平,语重心长地叮嘱道:“非平同志,一定要加强矿洞安全检查,绝对要保证工人生产安全,这是重中之重啊!”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彭老总的关怀深深感动,李非平更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请彭老总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后记

彭元帅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攀枝花建设者,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为祖国的钢铁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彭元帅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让我们以彭老总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王天泽. 谷牧的一个建议[J]. 党史纵览,2018(9):11.

王媛媛. 谷牧:开放前线的总指挥[J]. 领导文萃,2019(10):57-61.

刘全. “共产党员能这样搞特殊吗?”--记四川“三线”建设中的彭德怀[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4(1):64-65.

0 阅读:191

女公子来也

简介:欢迎大家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