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IGBT模块封装趋势

半导体守护者 2024-06-25 06:42:42

电动汽车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功率模块封装技术的更新迭代。各种各样的封装技术追求的目标是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高的散热效率,更高的可靠性及其更低的成本。本文梳理一下主流的封装结构,供同行参考。

一 散热器概念

1 散热器pinfin概念

pinfin概念是2010年小日子H公司提出的,后来在HPD以及SSC的散热器都用到了该结构。

上面图中这些参数用软件一顿计算,可知道什么样的PIN结构效率更高。有时因为生产工艺的限制,结构再漂亮,不一定生产得出来。

(网图 直PIN/danfoss)

后来市面对pin的结构优化也随着制造工艺能力的提升,玩出花来,形状各异不说,还有根据冷却水流向云图来定制的PIN。也有用键合铝带的思路来实现的,好像只有IFX 曾经玩过。

带pinfin产品能力提升大约30%-40%比例,这个成本比芯片面积减小的收益,结果是让人开心的。2 DSC概念DSC概念好像也是小日子提出来的,2005年左右,H还是D先提出来的。国内2010年左右也论文爆发,但是落地项目,大家还是相当谨慎,市面上能看到的产品也不多,ON..HW..IFX..DENSO.也有衍生出其他产品。DSC在散热上,上下比例大概也是8-2开,另外一个收益就是杂感有机会降低。https://www.resheji.com/info/1884.html

(网图ON DSC)

在这条线上的Delphi也混的不错,器件尺寸能缩到很小,在OBC系统中,体积优势尤其突出。

(Delphi的概念) 关于DSC,也有一些证伪的验证,始终无法落地,当他是2.45代吧。如下:芯片上面焊接连接采用预沉积30um厚的铜柱再研磨抛光再做焊接,这对上层互联用的DBC的平面度要求更高,warpage大了,就导致个别凸台无法接触,Vfd的数值比较大,手工件如此,可靠性的测试就没啥人做,数据更少了。其中一个优势——免除所有键合线;晶圆工艺的成本不知道能不能抵得过封装流程简化的成本。

不管咋说,这也发在IEEE刊上了,如果凑毕业指数,妥妥的有效。

3 DLB 或clip互联

在芯片表面镀层能可靠焊接之后,大家的想法也更加丰富了;

直接将芯片表面与外部电气接口,通过一个clip整体,直接连在一起,gate也有机会如此。这对焊接技术要求很高,良率上不去,成本下不来。

(网图三菱电机DLB技术产品)

塞米控的SKiN概念,应该是有产品落地,但没机会见过实物。

这类正面连接的技术路线,不再使用粗铜铝线进行互联,键合设备的需求会降低,贴片设备需求增高。

4 水道直冷焊接技术随着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散热要求越来越高。硅胶、硅脂、碳膜等TIM技术也提升了很多,但还是不够牛逼。接着就开始探索直接焊接或者烧结,大面积银烧结技术走的更快,但银膏贵,在成本上控制不住,收益不明显,有条件不如加大芯片面积。大家又继续折腾soldering焊接技术,用卖材料的兄弟的话说,碰到做IGBT的都在做直焊这个事,也不见谁能突破,多元合金材料也送出去不少,还没见谁有采购的意思。既然难,就不瞎说太多。

珠海富士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IGBT散热铜底板研发与制造!http://www.fujichinon.com/

0 阅读:0

半导体守护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