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彭总拒绝主席让其复出的提议,主席:你先来我这一趟再说

振华振兴近代史 2024-05-23 07:46:3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赋闲在家的彭德怀元帅突然接到了一条来自中央的消息。

原来,毛主席和党中央希望他能够复出参加工作,但令人意外的是,性格刚毅的彭老总居然直接拒绝了这个要求。

紧接着,他便给身在北京的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亲笔信,并在信中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再参加工作的想法,但毛主席却希望两人能够见面谈一谈。

毛主席、彭德怀

彭老总的晚年生活

众所周知,彭德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中的元帅,为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期他所领导的平江起义,为我党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后来他又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了八路军副总指挥,亲自指挥了百团大战这一里程碑性质的战役。

在此之后,彭德怀元帅又陆续指挥了解放大西北和抗美援朝运动。

在每一次负责指挥作战的时候,彭德怀所指挥的战斗,几乎都是条件最为艰苦的战役。

因此,军中一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

“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要看彭德怀。”

由此可见,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水平,已经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1959年7月,彭德怀同志在参加庐山会议期间,对当时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工作做出了自己的总结。

最终,党组织作出决定,让彭德怀卸下国防部长的重担,回家休息。

彭德怀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彭德怀一直在家踏踏实实地做事,时不时关心一下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这样的日子虽算不上有多么富裕,但也并不能算差。

并且在此期间,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还共同抚养了家中几个兄弟的子女,同时,他也非常关心那些烈士的遗孤,如果这些孩子遇到了困难,彭德怀也会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帮助。

比如,曾经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同志的遗孤左太北,她就曾在童年多次受到彭德怀的特殊关照,并且每逢学校放假的时候,彭德怀都会将左太北接到家里好好照看,并督促她学习。

对于那些与彭德怀长期相处的人来说,他似乎并不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而是一个慈祥忠厚的长者。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彭德怀始终摆脱不了自己身上的“草根”本色。

1965年的一天,彭德怀突然接到了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消息:毛主席和党中央希望彭德怀能够复出参加工作,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贡献。

然而,接到电话的彭德怀并没有急着回复,而是一番思考之后,给中央寄去了一封拒绝复出的亲笔信。

彭德怀

彭老总的“疑虑”

在电话里,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告诉彭德怀,中央现在要搞“三线建设工程”,初期的工作一定会非常繁重、十分艰苦,党内能担此重任的人寥寥无几,于是,毛主席和党中央便想到了经验丰富的彭德怀。

但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彭德怀却犹豫了。

彼时,已经多年没有参加工作的他,虽然对时事消息依然保持着关注,但他对于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依然抱有疑虑。

更重要的是,他和毛主席已经六年没有见过面了,就算自己要重新出山领导三线建设工程,也要和毛主席当面谈一谈才好。

所以在电话里,彭德怀并没有直接回复彭真的邀请,他告诉彭真,自己对于这件事情还需要思考一段时间,到时候会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寄写一封书信作为回复,并且在信里,他会将所有的想法和顾虑全部说出来。

于是,不久之后,彭老总的亲笔信就被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而看到老战友的亲笔信,毛主席的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想到两人过去相处的点滴岁月,主席愈发想念起了彭德怀,随即转念一想,便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直接给彭老总打去一个电话,称自己是时候要跟他亲自谈一谈了。

毛主席和彭德怀

几分钟后,毛主席的秘书便拨通了彭老总的电话,一听说是毛主席想要邀请自己见面,彭老总顿时就来了精神,他立刻穿戴整齐,赶往了毛主席的住所。

对于两人之间的这次会面,彭老总已经等了很多年了。

见面之后,毛主席先是和彭老总寒暄了一下,而后,便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想要邀请他去西北领导三线建设的想法。

可谁知,在毛主席面前,彭老总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只见他摇了摇头,对主席说道:

“主席,我这个人搞工业不太在行,再说了,我到西北之后,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嘛。”

毛主席听出了彭老总话里的意思,他用一种安慰的口吻对彭老总说道:

“以前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向前看嘛。”

听到这些话,彭老总的内心还是有些触动的,但他依然无法下定最后的决心。

恰巧在这个时候,刘少奇和邓小平等其他的领导同志从另一个门走了进来。

于是,毛主席趁势对走过来的众人亲切地说:

“我想就把老彭派去搞三线建设,他一定能够搞出一些名堂的!”

只见毛主席的话音刚落,众人便都笑了起来,随后,又一一对彭老总说出了不少鼓励的话语。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彭老总就是再不想接这副担子,也不行了。

最终,彭老总同意了中央派自己去西北领导三线建设的安排,而事实也的确证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选择,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

毛主席和彭德怀

三线建设中的彭老总

1965年11月30日,彭德怀乘坐专机抵达了三线建设的指挥中心——成都。

当时,西南各地的干部已经开始筹备三线建设的初期工作了,所以彭德怀到达之后,几乎没有片刻休息,便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彼时,刚刚到任的彭德怀并没有急着发号施令,他先是在基层的建设工地上走了走,而后又花五天的时间,听完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汇报,最后,他才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

在会议上,彭老总对身边的人说:

“我这个人不懂什么工业,对于三线建设也是外行,今天我就是来学习的。”

然而,在听完了其他同志的汇报之后,彭德怀立刻就以敏锐的军事眼光察觉到了三线建设的重点,随即,他便指着地图,给三线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点、一线、一片”的战略方针。

“一点”,就是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的钢铁厂作为一个中心点,“一线”,就是攀枝花钢铁厂和贵州六盘水煤矿之间的一条连接线,而最后的“一片”,则是指的成昆铁路、贵昆铁路所连接的攀枝花周边地区。

如此一来,西南地区的同志们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只要有了贵州地区开发出的煤矿,攀枝花钢铁厂的工人们也就不用再为生产条件而发愁了。

彭德怀和群众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彭德怀还是决定在正式开工建设之前,亲自去视察一番贵州的煤矿,因为只有亲眼看到了煤矿的开发情况,他才能够做出下一步的安排。

1965年6月,彭德怀和程子华一同前往贵州视察,在那里,他们不仅看到了煤矿的开发情况,还与最基层的工人群众打成了一片。

并且作为一名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开国元帅,彭德怀同志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体察当地群众的疾苦、关怀当地群众的生活。

在看到一线工人艰苦的工作条件之后,他立刻对身边的同志做出指示:

“我们既要搞好三线建设,也要保证好一线工人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能做出脱离群众的事情!”

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彭德怀又陆陆续续地走遍了四川、重庆等多地的基层工地。

对于所有从基层汇报上来的数据,他都必须要亲自审查一遍,这既是对三线建设工程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

与此同时,彭德怀还不断要求大家在开展建设之前,务必要将当地的普通群众安置好,一旦有人在没有安置群众的情况下擅自开工搞建设,彭德怀立即就会对其进行严厉批评和查办。

正因如此,在彭德怀领导三线建设的几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各种工程建设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而彭德怀这也算是用实际行动,给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虽然今天,已经没有什么人再提及当年三线建设的往事了,但彭德怀和那些亲身参与建设的同志们,依然不会被人民所忘记。

他们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取得的一切成果,至今依然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着宝贵的经验。

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的一生,是实事求是的一生,也是光辉和风雨并存的一生。

他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自己的元帅称号,对得起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也对得起那些称颂他的人民群众!

当几十年后的人们翻开共和国的史册时,大家依然会对彭德怀同志所做出的一切给出崇高的评价,这便是来自人民群众心中最为真实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西南三线建设中情系群众的彭德怀 党史文汇 2014 03

2. 彭德怀与“三线”建设 当代贵州 2013 12

4 阅读:857
评论列表

振华振兴近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