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死局(二),项羽分封,一次极限加杠杆后的超级大崩溃

小龙评历史 2023-09-15 21:36:00

各位其他平台的搬运着们,别再搬运我的文章了,头条平台现在开启了自动维权,一旦你搬运我的文章,不是我找你维权,是头条平台自动找你维权,我想放过你都不行,别干费力不讨好的事,去搬运些流量水文,那赚钱更多。

1880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自信地形容英国的大陆均衡外交政策:大英帝国宛如一艘顺流而下的竹筏,首相只需拿着一根长杆,在暗礁处轻轻一点,便可重新使得大英帝国一直处在正确的航道上。

但讽刺的是,大英帝国苦心经营的大陆均衡外交原则很快便分崩离析,一战的战火烧遍欧洲,大英帝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制衡彻底失败。

“大陆均势,光荣孤立”是英国奉行多年的外交原则,他的核心含义是制衡:英国要尽一切努力去防止欧洲大陆上崛起一个单一的陆上强权,一旦陆上强国有崛起的趋势,英国就联合其他陆上国家对其进行遏制。

这些原则曾经让英国在外交问题上稳坐钓鱼台,但是从20世纪末开始,这项外交原则开始失效。英国的均势外交失效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日本等非欧洲国家的崛起,以及德法两强并立的复杂局面增多的英国玩制衡的难度。

制衡是一项考验执行者能力的系统工程,它除要求执行者正确评估场上其他玩家的实力外,还有一点也极为重要:制衡游戏必须要围绕一个重点,一个制衡系统如果为了追求面面俱到而设计的过于复杂,其结果往往就是:处处制衡,处处失衡。

项王分封

汉二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与一同灭秦的诸侯军将领们完成了对天下的重新瓜分,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老上司楚怀王被封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义帝”,其余十八里诸侯各自封王。

现在让我们看看项羽的分封方案:

项羽自领西楚九郡,都彭城,称西楚霸王。

刘邦领巴蜀之地,后在张良的请求之下,又分得汉中,都南郑,称汉王。

原秦国的基本盘关中之地被一分为三,分别分给了当初向项羽投诚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别称雍王、塞王和翟王。

原楚国,除项羽自领的西楚外,还被分给巨鹿立有大功的英布、早期响应反秦起义的吴芮和楚怀王的上柱国共敖,分别称九江王、衡山王和临江王。

原齐国,也被一分为三,分别分给了齐王田都、胶东王田市和济北王田安。

原赵国,赵王歇被迁到代郡封代王,原赵国丞相张耳因在巨鹿之战立有大功被封在赵地,称常山王。

原燕国,燕王同样被迁到辽东之地,称辽东王,原燕将臧荼因为直接率兵参与巨鹿之战,被封为燕王。

魏王豹被迁到河东,称西魏王,韩王安在故都称韩王。

另外,还有赵将领司马昂因在河内作战有功,封殷王,张耳的手下申阳因协助楚军作战有功,封河南王。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史记项羽本纪》

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昂定河内,数有功,故立昂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

——《史记项羽本纪》

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

——《史记项羽本纪》

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淄。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协巨鹿大胜之威,以40万诸侯联军为后盾,对天下诸侯进行了分封,当时的天下没有任何势力能够对抗这40万诸侯联军,所以各方势力不敢不从。

项羽的分封方案既简单又复杂。

说简单是因为基本原则简单粗暴:跟我好的,多封,封好地方;跟我不好的,少封,封不好地方,甚至不封。

说复杂是因为项羽封任何一个王时,都要在他身边安排上制衡的力量。

任何一个利益分配方案都一定会让一些人不满,面对这一困境,项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反正有人会不满,那就要把尽可能多的利益留给“自己人”,把尽可能多的委屈留给“外人”。

所以,现在要回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谁是自己人?

自己人

对于项羽来说,谁是自己人呢?

最宽泛的答案是与他一起打进关中的诸侯联军,有人可能会问,这些诸侯军互不统属,属于独立势力,为什么说他们是项羽的自己人呢?

答案很简单,此刻的他们与项羽有巨大的共同利益。

项羽主持分封前对诸侯军将领们说:像楚怀王这样的六国王族,空有一个身份,根本就没上过战场,这灭秦战争还是咱们兄弟们一刀一枪砍下来的,现在要分封天下了,如果让楚怀王这样的人来主持分封不公平,大家认为如何?

众将立刻表示项羽说得对。

由于项羽给了利益,这群来自不同国家,操持着不同方言的将领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与项羽一起背叛了他们的旧王,没办法,项羽给的诱惑太大,那可是直接封王呀。

在这场“新王”对“旧王”的权力掠夺大戏中,项羽和跟他一起入关的诸侯军们是自己人,而旧六国王族们则是外人,所以这两波人的分封结果天壤之别,诸侯军将领们大多被分到了自己祖国的好地方,而旧六国的王族们大多被分到了自己国家的边远地区,赵国、燕国,莫不如此,其实刘邦和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也符合这一逻辑,刘邦此时已经有一个隐藏身份了,他是楚怀王同意的关中王,在新王旧王的利益划分上,他是与旧王利益一致的。

项羽将原六国将领分在自己国家的好地方,原六国王族分在自己国家的边远地区,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让这两股力量相互制衡。

被赶离核心区域的旧王族会不满,获得了核心区域的将领们则会提防自己的“老领导”,内耗就此形成,这是项羽在执行自己人吃肉,外人喝汤的原则时进行的第一重制衡。

因为利益一致,诸侯联军将领们与项羽心照不宣地瓜分了自己老领导们的土地,在这一问题上,他们与项羽是自己人,但是自己人也有亲疏,项羽对于亲疏有别的“自己人”也有区别对待:

具体做法是,与自己亲近的分在身边,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分在远方,至于那个野心最大,也最讨厌的刘邦,那就滚到世界尽头吧。

同心圆

原楚地除了项羽自领的西楚外,还被分给了项羽的主要部将英布,当初早早响应起义的吴芮和原楚怀王的上柱国共敖。

这三者都是楚地的起义军首领,都与项羽关系融洽,项羽把他们分在身边,是想让他们作为自己的最重要盟友,按照项羽的设想,一旦天下有变,项羽的自带西楚之兵,这三路诸侯各自带着自己封地的将士支援项羽,有了他项羽的神勇无比再加上整个楚地的基本盘,这天下还有谁能撼动他项羽的地位。

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这三个诸侯国是项羽同心圆的第一层。

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中,有些人既非当地王族,也不是绝对权臣,他们只是在巨鹿之战和入关之战中表现突出而被项羽封王,殷王司马昂,河南王申阳是典型的代表,与张耳等本身就在本地拥有巨大权势的人不同,这些人的权势极大程度上是项羽给的,所以在项羽有事时,他们更容易支持项羽,至少项羽是这样认为的,这些是同心圆的第二层。

原赵国国相张耳,原燕国将领臧荼,本身就在自己原国家拥有巨大势力,但是项羽分封前,他们毕竟不能名正言顺当王,他们王的身份最后由项羽正式确定,在项羽眼里,在天下有变时,他们大体上也会站在自己一边。

至于自己讨厌的旧六国王族,都被从自己国家的中心地带撵了出去,迁到了自己国家的边缘地带,代王赵歇、辽东王韩广,以前人家可是赵王和燕王,这样的分封方式肯定让这两人恨死项羽,但是没办法,你们国家内部最有力量的将领都是站在项羽那边的,这两个手上没有筹码的旧王,就算恨得咬牙切齿,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谁叫你没实力的。

当然,项羽最最讨厌的那个还得是刘邦,项羽直接把他仍到最偏远的巴蜀之地,这样的分封方式简直就是流放,要知道,刘邦最初的心理预期可是要当关中王的呀,项羽的分封一下将刘邦从最富庶的关中,扔到了最偏远的巴蜀,刘邦当时估计得想把项羽生吞活剥了,但是没办法,你刘邦没那个实力。

项羽的分封方案只损害了你刘邦的利益,其他诸侯军将领都获益,你刘邦不服,面对的就不止是项羽的楚军,而是整个40万诸侯联军,一个项羽的楚军就能打得你刘邦屁滚尿流,再加上其他诸侯联军,你刘邦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实事求是,所以尽管内心无比不满,但也只能接受。

这便是项羽以亲疏关系而设计的分封同心圆,它整体上逻辑自洽,但是这个同心圆并不完整,还有两块重要地区要去处理:一个是秦地,另一个则是齐地。

边缘制衡

秦地与齐地是两块项羽的影响力渗透的比较差的地区。

秦所在的关中,与项羽的封地西楚距离太远,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物理距离就意味着能够施加的影响力多少,所以对于关中,这片曾经孕育了大秦帝国的土地,项羽务必要认真对待。

项羽的选择仍是制衡,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分别分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

三人之中章邯强,而司马欣、董翳弱,章邯在西边,而司马欣、董翳在东边,如果章邯向东攻打司马欣、董翳,二者一定会抱团,且项羽所在的西楚离他们较近,他们也更方便得到项羽的支援。

如果董翳和司马欣中的任何一个起事,或联合起来对付章邯,项羽的西楚军则可以西进,与章邯军夹击塞、翟二王,这样一来,三秦之地便尽在项羽的控制之下了。

项羽让关中三王中雍王章邯的实力相对较强还有另一个用意:防着刘邦。

原秦国的势力范围不仅包括关中,也包括巴蜀和汉中,虽然这里已经是当时“世界”的边缘了,但是刘邦既然能在所有人在巨鹿杀得天昏地暗的时候悄悄地从武关灭秦,谁又能保证刘邦不再悄悄地杀出汉中,攻入关中呢?

所以最好还是留一个人挡住刘邦为妙,谁有这本事呢?当然是在巨鹿之战后挡住项羽半年之久的章邯,武将中有人善攻,有人善守,项羽对于章邯的防守能力还是十分放心的,巴蜀的遥远再加上擅长防守作战的章邯挡在那里,项羽认为凭借这一套组合拳,雍、翟、塞、汉,这四个封国组成的原秦地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我制衡。

接下来是原齐国之地,对这里的制衡将是最困难的,因为这片土地上原本就有属于自己的规则,你项羽却要把自己的影响力强行加入进来,并试图让你的规则成为这里的主导规则,这很难,非常非常的难。

项羽在这片土地上几乎将他之前的所有制衡之术都用了一遍,但是对不起,没用。

齐地的规则

齐,这个古老的国度自西周建立以来就是强国,马陵之战战败后,齐国似乎对争霸失去了兴趣,转而在自己的一亩三地上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

秦末大乱时,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组织力量复立齐国,田儋为齐王。

复立后的齐国再次自成体系,凡事与诸侯联军玩不到一块去,田儋被章邯杀死后,田荣成为了齐国最高话事人,但是田荣同样与诸侯灭秦战役中表现冷淡,且田荣与项羽的关系尤其不好,在项羽来看,当初正是田荣的拒不出兵间接导致了叔父项梁被杀,所以按照项羽自己人多封,外人少封的原则,田荣自然得不到什么好果子吃。

项羽试图将对秦地的方式复刻到齐地,齐国也被一分为三,当初在巨鹿之战时出了一些力的齐将田都被封为齐王,齐国末代王田建的孙子田安也率领少量兵马救援赵国,被封为济北王,而原齐王田市(田荣的侄子)被赶到胶东,当一个胶东王。

把大国分裂,与自己关系好的给好地方,与自己关系不好的被封到坏地方,这招项羽用在其他诸侯身上都好用,但是在齐地,项羽却吃了瘪。

分封完成后不久,齐地立刻大乱,“分裂君臣”、“亲疏有别”、“互有嫌隙”,项羽在其他地区屡试不爽的制衡大法为何在齐国就不好用了?

答案还是在田荣身上,项羽分封的其他地区都已经被战争打烂,当地没有一个绝对的强权势力,在这样的地区,项羽这个西楚霸王的权威才镇得住。

而在齐地,已经形成了以田荣为首的地头蛇势力,他们是齐国实际控制者,而项羽因为认为田荣间接害死自己的叔父项梁,没给田荣本人任何封赏,只给了田荣的侄子田市,封了一个打发叫花子般的胶东王。

这样的分配方式任谁都会不满,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项羽对其他地方的分封也会导致一些人的不满,但这些人都没掀起什么风浪,是这些人素质高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实力,他们没有和项羽翻脸的资本,但这次在齐国不一样了,因为田荣真有与项羽翻脸的资本。

项羽的打压让田荣直接暴怒,起兵做掉了项羽封在齐地的那几个王,项羽精心布局的制衡在齐地率先崩溃。

连锁反应

对于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来说,齐地的崩溃虽然可以说是一件麻烦事,但还不致命,致命的是齐地制衡瓦解后连锁反应。

项羽在算计其他诸侯的时候,其他诸侯又何尝不在算计项羽呢?

诸侯们在对项羽的实力进行大致估算后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以项羽的实力,无法在同一时间平息多场大规模的叛乱,所以田荣跳出来后,诸侯们立刻蠢蠢欲动,他们认定项羽如果前往齐地平叛,就再也难以顾及其他方面,而项羽又偏偏在齐地遇上了格外难缠的田横。

项羽深陷齐地后,天下再次狼烟四起,刘邦还定三秦,陈余攻打张耳,彭越自立,项羽苦心设计的天下制衡棋局一瞬之间土崩瓦解。

项羽输在了呢?实力与地位不匹配,或者说能力与义务不匹配,当然,你也可以说德不配位。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分封后的项羽与分封前的项羽比,是更强了,还是更弱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更弱了。

项羽分封前,40万诸侯联军几乎都站在他这一边,无他,此时的项羽与灭秦诸将的利益一致,而待分封完毕,诸侯军各自返回自己封国,项羽能够调动的,只有自己西楚的资源和军队。

项羽固然是战神,一举打残秦军的威名固然还在,但是只有西楚一地的项羽,和作为40万诸侯联军的首领的项羽比,还是弱了太多。

项羽是西楚霸王,虽然加了“霸”字,但本质上讲仍就是王,其他诸侯也是王,项羽从法理上讲对其他诸侯没有领导权,项羽行动时其他诸侯可以选择帮助项羽,也可以选择不帮,甚至可以选择站在项羽的对立面。

不能因此就说其他诸侯忘恩负义,以利相交,利散则止,分封已经完成,如今的天下诸王与项羽这个西楚霸王已经没有共同利益了,所有的王都要作为自己王国的负责人而思考问题,他们要做的是为自己封国争取利益,而不是无条件地去支持项羽。

项羽固然拿走了分封的最大一块蛋糕,但被整合在一起的齐地也不是省油的灯,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项羽一旦不能在齐地速胜,他天下无敌的形象就会被打折扣:原来霸王也并非天神下凡,只要攒够了足够的力量,也是可以挑战一下的。

这个信号一旦放出,各诸侯王们就如同见了血的恶狼般疯狂,毕竟项羽以武力维持的那点威慑作用,哪能压的住诸侯王们对土地的极端渴望?

于是,齐地反叛后天下大乱,各路诸侯打成一片,项羽苦心孤诣设计出的对自己有利的分封在1年后既土崩瓦解。

处处制衡,处处失衡。

致命杠杆

如果要从根源从寻找项羽失败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提项羽在权势最盛时加的那一次“致命杠杆”。

项羽的前半生,他的权势均来自于叔父项梁,项梁在吴地经略多年,起兵之初就拉起来了一支八千人的军队,这便是项羽八千江东子弟兵的由来。

项梁死的突然,没来及将权力交到项羽手中,楚怀王借机夺权,项羽沦为了宋义的副将。

但宋义的骚操作让这支项家军最终选择支持老长官的侄子项羽,项羽能够在巨鹿之战前兵变成功,宋义自己作死和项梁留下的威望各占一半原因。

巨鹿一战,项羽终于扬名立万,他一举从一个楚军的副将变成了诸侯军的大统领,项羽终于靠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拿到了在叔父之上的权势,但是请注意,这份权势并不牢靠。

项羽分封事实上一场诸侯军将领的合谋,是在项羽牵头下,诸侯联军将领们对自己老东家六国王室权力的掠夺,在这一问题上,项羽与诸侯联军将领们是利益共同体,由于利益一致,分封前的诸侯联军都支持项羽,鸿门宴前张良对刘邦说你那10万人能对付了项羽的40万大军吗?这40万大军是诸侯联军的总数,但是张良说的也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此时的诸侯联军都与项羽在一个战车上,刘邦若敢动,40万大军确实会踏平刘邦军营。

项羽看准了他与诸侯联军利益一致这个时机,他为自己的人生加了一次大大的杠杆,他要用整个诸侯联军的实力去撬动天下的权柄,而自己则要拿走最大的一块蛋糕,成为天下最强大的王。

项羽的这次“激进加杠杆”看起来成功了,他这个西楚霸王的含金量可比楚怀王的“义帝‘强太多了,但世上的一切皆有价码,加杠杆时的高歌猛进,一旦遇上形势逆转,去杠杆时就必然是满盘皆输。

归根到底,项羽的权势并不牢靠,真正属于项羽自己的能量并不能压倒其他诸侯,他必须以一个个复杂的制衡来弥补自己的实力不足,结果就是他必须与西楚一国之力,去维持那个更加不牢靠的天下制衡系统,而且只要输一次就是全盘崩溃。

权力的赌局一旦入局就不能中途退出,更糟的是,入不入局,你没得选。

巨鹿与乌江之间,没有岔道。

0 阅读:5

小龙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