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二),吕后情夫的秘密,汉文帝入局的信心

小龙评历史 2023-10-28 15:52:00

各位其他平台的搬运者们,别再搬运我的文章了,头条平台现在开启了自动维权,一旦你搬运我的文章,不是我找你维权,是头条平台自动找你维权,我想放过你都不行,别干费力不讨好的事,去搬运些流量水文,那赚钱更多。

历史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某些机缘巧合下被时代大潮砸中,从而一步登天,但这样的人结局通常都不太好,因为德不配位,或者说,他们没有能力驾驭那突然砸在自己手中的资源。

审食其,作为汉初军功集团的一员,他的名声远不及周勃、陈平等人,唯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点是“吕后男友”的尴尬身份,但是这个如小丑般的人物,却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者,他的经历是理解军功集团内部关系的钥匙,只有读懂了这个人,才能明白之后文帝一系列行为的底层逻辑。

这个可怜可悲可笑是人,将如何以他阴差阳错的种种经历向汉文帝展示一个看似铁板一块实则矛盾重重的军功集团?而他最后滑稽的死法,又怎样帮助汉文帝为进一步集权铺平道路?

尴尬的“男友”

审食其是刘邦的老乡,沛县人,刘邦起兵时,他的身份的刘邦的“舍人”,这个“舍人”类似于战国时期的“门客”,刘邦年轻时崇拜信陵君,可能也有养门客的习惯,唯一的问题是当时刘邦的身份只是泗水亭亭长,他似乎没有养门客的经济基础。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刘邦在娶了吕雉后,得到了吕公的资助,经济水平有所提高,养上几个门客也有可能。

刘邦流亡芒砀山时,吕后曾受牵连被抓进牢房,在萧何、曹参等人的运作下才得以脱身,后来吕后来到芒砀山中见到刘邦,刘邦认为应该把吕后和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一个靠谱的人,这个审食其就是刘邦认为的靠谱的人,但是很可惜,事实证明,他并不怎么靠谱。

后来刘邦起兵反秦,审食其一直留在沛县老家,照顾吕后和刘太公,彭城之战后,与吕后、刘太公等人一同被项羽俘虏,3年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俘虏生涯让吕后对审食其产生特殊情感这很好理解,日后的吕后掌权时十分信任审食其。

至于说审食其与吕后之间是否真有那种见不得人的关系,或许是有的,理由是当时汉惠帝曾因吕后宠幸审食其而暴怒,要杀了他,而一向强势的吕后,这次面对儿子的愤怒却没有阻止,或许是真的觉得理亏吧。

审食其能够在惠帝的暴怒下捡回一条命,是因为他的好朋友陆贾找了惠帝的心腹闳籍孺,告诉他如果惠帝真的杀了吕后的宠臣审食其,日后吕后必定杀惠帝的心腹报复,闳籍孺害怕了,向惠帝求情,审食其才保住了性命。

吕后彻底执掌大权后,审食其也跟着一路高升,一直做到了左丞相,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是吕后的心腹嘛,但随后发生的事却非常不合理:

军功集团诛灭诸吕后,吕家人被杀得干干净净,但是作为吕后的心腹兼“男友”,审食其不但活的好好的,他的左丞相之位竟然被保留了。

有人将审食其在军功集团诛灭诸吕后仍能保留左丞相之职归结为他是一个骑墙派,除了是吕后的心腹兼“男友”外,还与军功派大臣陆贾等人关系要好,但是如果仅仅靠这一层关系,诛灭诸吕后,留审食其一条命有可能,有必要让他继续担任如此重要的左丞相吗?

事情恐怕远没有那么简单,审食其左丞相之位的保留,恐怕与军功集团在一个重要问题上的分歧有关,而审食其是军功集团留下的备选方案。

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大家忽略:从诸吕被灭,到代王刘恒继位,这中间的几个月时间里,其实大汉朝堂之上是有皇帝的。

弑君难题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汉文帝刘恒被军功集团拥立为皇帝的过程。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写到群臣“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这个“阴”说明群臣召代王刘恒来长安当皇帝最初是秘密通知的。

而代王刘恒的表现是极为犹豫,代国的群臣们大多认为有诈,只有宋昌一人认为可行。

天下最大的权力摆在眼前,刘恒为何如此犹豫?因为此时朝堂上是有天子的,少帝刘弘至少在名义上还是皇帝,此时群臣们虽然说得言辞凿凿,但他刘恒如果此时答应了就可能被说成谋逆。

所以刘恒才会三番五次派亲信和舅舅赴长安城打探诸吕之变的具体细节,待大致细节已经被刘恒获悉后,他才认为这事大体靠谱,动身前往长安。

再来看看渭桥前刘恒与周勃的政治博弈。

周勃率领群臣到渭桥前见迎接刘恒,刘恒下车还礼,周勃独自上前对刘恒说:能否借一步说话?刘恒心腹宋昌立刻站出来说:如果说公事,就当着大家的面说,如果说私事,王者是没有私事的。

周勃无奈,只能放弃”借一步说话“,而是选择当众奉上天子玺。

面对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玺,刘恒十分冷静,表示还是到代王府商议后再说。

这段交锋中,有一点十分重要:即便群臣让刘恒干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即便象征最高皇权的天子玺已经近在眼前,刘恒和宋昌仍在不断强调一点:此时的刘恒,仍是代王。

群臣在代王府再次对刘恒劝进,刘恒很懂规矩地推辞了三次,而后宣布继位。

刘恒之所以面对皇位诱惑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性格谨慎,各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件有可能被定义为谋逆的事情上,刘恒必须以复杂甚至冗长的礼节,把群臣确定无误地绑上自己的战车。

长夜未央

刘恒称帝后进入未央宫的那个晚上发生了很多事,确切地说,是汉文帝刘恒与军功集团都干了几件大事。

先行动的是军功集团,沛县元老夏侯婴在汉文帝刘恒进入未央宫前找到那个被吕后立起来的少帝,对他说你不是惠帝的亲生儿子,待在宫里不合适,于是,可怜的少帝连同他的几个兄弟都在军功派的定义下失去了汉惠帝儿子的身份,皇权是唯一的,排他的,一旦决定要立代王刘恒,他们是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就不重要了,权力的逻辑需要你们不是,你们就不是。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很多,曹丕篡汉后,被废为山阳公的汉献帝刘协一直在自己的封地生活,但蜀汉政权却对外宣布刘协死了,事实上,刘协与诸葛亮死于同一年,但为了蜀汉政权的正统性,你刘协在蜀汉人民心中就是死了。

军功集团把少帝弄走后,已经继位的汉文帝刘恒进入未央宫。

进入未央宫后,刘恒当即下诏:他的心腹宋昌和张武接管京城防务,统南北军。

随后,汉文帝刘恒连夜对诛灭诸吕事件进行下达定性文件:诸吕作乱,该杀,军功集团保大汉江山有大功,要重赏。

军功集团和汉文帝刘恒谁都没闲着,他们仅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无比“高效”地给旧时代画上一个句号,并心照不宣地将各自的利益固定下来。

刘恒获得至高的皇权,军功集团也保住了自己在地方的爵位和在中央的权力,之前从未合作过的刘恒与军功集团,此刻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合作无比默契,没有人会在意夏侯婴车中那几个匆匆被权力推到前台,又因为权力而必须消失的少年。

当年,夏侯婴驾车救下了被项羽追杀的汉惠帝刘盈的命,如今又是夏侯婴驾车带走了汉惠帝所有的骨肉,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

——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惊心动魄的未央宫一夜,为大汉帝国未来很多年的稳定奠定了基础,这里面有个问题:汉文帝刘恒,为什么一定要连夜发布对诛杀诸吕事件的定性文件呢?等一宿不行吗?

还真不行,因为此时的少帝虽然被带出宫,但是还没死,刘恒刚一进入未央宫就调整了京师防务,如果军功集团因此判定他是一个不好控制的家伙,严格来说,军功集团还是有机会反悔的。

少帝还在,审食其这个以前的吕党,如今的骑墙派还在,以他们替代刘恒仍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至于少帝的身份,军功集团说他们是惠帝的亲生儿子,那他就是惠帝的亲生儿子。

刘恒进入未央宫后第一时间发布保障军功集团利益的文件,等于逼着军功集团做出选择,如果你们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那么就要承认我刘恒是大汉帝国的合法皇帝。

刘恒这个以敦厚老实著称的代王,在接触权力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将其熟练应用,这恐怕不仅仅是政治天赋就能解释得了的,还有一点也极为重要:刘恒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接到通知到进京称帝之间的几个月里,刘恒应该对当时长安的政治局势和军功集团的诉求进行了反复分析,所以他的每一步棋都能走得恰到好处。

暗流汹涌

文帝继位后,审食其的左丞相被拿掉给了陈平,而周勃则从太尉被提为右丞相。

审食其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终于被踢出了权力中心,文帝也算厚道,没有杀这个昔日的吕党,让他继续享受侯爵待遇,当然,汉文帝也确实没必要杀他,因为在权力中心显得无比突兀的审食其,恰恰是帮助文帝看出军功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的关键。

不该被委以重任的审食其身居高位,和一个该被委以重任的人的缺席,是这场军功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最好见证,这个人是曹窋。

要知道,曹窋可是曹参的儿子,在诛灭诸吕行动也出力不少,并且在行动前就官至御史大夫,但是文帝封赏时却不见他的踪迹,一个比较可能的原因是他在新君问题上支持了别人。

曹窋支持的人很可能是齐王刘襄,因为曹参在接替萧何为相前,职务正是齐国国相,曹窋有极大可能是因为支持自己派系的齐王刘襄而被周勃、陈平等人挤出了权力中心。

赶走曹窋、留下审食其都证明了军功集团内部存在巨大分歧,并不是铁板一块,有分歧,汉文帝就有巨大的可操作空间,只要不与他们所有人直接为敌,就很容易将这个集团分化瓦解。

日后汉文帝从敲打周勃开始,不断给予军功集团无形的压力,待军功集团的核心成员陈平、灌婴死去,其他成员的锐气被磨去大半,汉文帝使出大招:诸侯各回封地,还点名让被无数次敲打的周勃带头执行。

刘恒对人性的拿捏是完美的,以封地的物质保障,换军功集团此时手中的权力,这对军功集团整体一定是一个损失,但是没关系,只要此时军功集团的内部有人愿意以权力换安全,他们就不可能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文帝。

这招诸侯就封可谓釜底抽薪,从此,军功集团的后代们大多只是自己封地上的闲散富家翁,再无人能够对权力中心的皇权发动攻击了。

讽刺的结局

曹窋出局与审食其的留用,是军功集团内部妥协和留后路的结果,这些妥协都是中央层面的,而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有妥协。

曹窋被罢黜的御史大夫之职由一个叫张苍的人接任,这个张苍在来到中央担任御史大夫之前的职务是淮南国国相。

而淮南王刘长,是当时除了文帝刘恒外唯一一个还活着的刘邦儿子,但由于其是吕后抚养长大,军功集团最终决定将其排除在继承人外,任命张苍为御史大夫,应该是对淮南国势力进行的安抚与妥协。

而作为除文帝刘恒外,刘邦唯一还在世的亲生骨肉,淮南王刘长再被排除在皇位之后,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以一种异常暴烈的方式结果了“吕后男友”审食其的性命。

汉文帝三年,淮南王刘长来到长安,期间他去拜访已经赋闲在家的辟阳侯审食其。

审食其自然不敢怠慢,亲自出门迎接,但没想到的是,淮南王刘长直接从袖中拿出一个铁锤,一锤将审食其锤倒,而后刘长又命令手下直接割掉了审食其的脑袋。

杀了审食其后,淮南王刘长也没跑,直接到文帝面前负荆请罪,他说审食其有三条罪状:

第一,当年没有全力救自己的母亲(刘长生母是赵国一个美人,牵涉到赵王谋反案死在狱中,刘长因此被吕后抚养长大)。

第二,没有阻止吕后杀赵王刘如意。

第三,吕后要封吕姓王,审食其没去阻止。

这三条罪状每一条都很牵强附会,而此时的审食其虽然已经没有了实权,但好歹还是一个辟阳侯,淮南王刘长当街就把他杀了,如果不做出一些惩戒怎么看都说不过去。‘

但是汉文帝刘恒还真就没给淮南王刘长任何惩戒。

当然,审食其这个“吕后男友”大家都不齿是一方面,但比这更重要的恐怕是汉文帝刘恒对诸侯王战略的一部分。’

刘恒得位后,又将被吕后抢走的封地归还给刘姓诸侯王,他继位之初,主要也是在与中央的军功集团争夺权力,对地方诸侯王基本是放任状态。

但汉文帝刘恒得位的正统性与自己这个刘邦亲子的关系很大,要削弱另一个刘邦亲子淮南王刘长并不能太草率。

刘恒的战略是故意放纵刘长,刘长来长安时,文帝刘恒会让刘长与自己同乘一车,刘长也十分“上道”,很快就露出了骄纵之色,甚至对刘恒都不称陛下,而称大哥。

刘恒早早就去了代国当代王,与这个弟弟根本就没见过几面,二人之间怎么可能有太深的感情,刘恒对刘长的放纵显然是有意为之,待他行为太过,好抓住收拾他的口实,另外如果他自己心中的骄纵膨胀,想造反当皇帝就更好了。

文帝6年,被自己这位“大哥”无限溺爱的淮南王刘长如果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公开造反了,结果也不出所料,造反还没开始就被平定了,文帝废了他的王位,把他的封国平均分给了他的儿子们,看着是不是有些眼熟,对,这就是推恩令的雏形,文帝时期就开始温水煮青蛙地开始这一套了,与中央那群老狐狸斗争并胜出的文帝刘恒,对付周边那些诸侯王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时代的宠儿

某种意义上讲,汉文帝刘恒与这位“吕后男友”审食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时代宠儿。

天上掉下来的巨大馅饼无比准确无误地砸在了他们头上,但面对砸在自己头上的富贵时的态度却注定了二人的不同命运。

一切馈赠,皆有价码,当幸运来临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去接住这份幸运,这样获得的富贵才能长久。

汉文帝刘恒共在位23年,这已经是自秦始皇以来最长的皇帝任期了,他的任期内老百姓有饭吃,国家整体实力稳步上涨,那套从建立开始就多灾多难的皇帝制度在他这一朝得到了难得的稳定运行。

汉文帝同样要搞中央集权,但是他给失败者出路,让他们体面地退场,皇权这头最凶猛的怪兽,在他的手中显得不那么暴虐。

文帝在执政的23年中多次下诏罪己,他拥有至高的权力,但他懂得敬畏这份权力,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皇权主导下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不总是奉天下而为一人,它也可以是凡天下人皆同利。

命运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提前获悉它的内容,当命运转向,巨大的幸运砸向一个人,愚者被命运定义,智者定义命运。

0 阅读:7

小龙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