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茅”牧原研究系列(二):种猪业务

司马光爱商业 2024-04-20 08:24:52

一、种猪的定义

种猪并不是某一个单独的猪种,种猪,就是指专门用来做种、用来繁殖下一代的公猪和母猪,这里我们指的种猪一般是公猪。优秀的种猪资源就如生猪养殖行业的“芯片”一样宝贵,按亲本溯源主要分为普通种猪和二元、三元种猪。世界种猪主要有英国的大白猪,荷兰的长白猪以及美国的杜洛克。

二、当前种猪现状

进口种猪繁殖性能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相较中国本土猪种可大幅降低养殖成本,目前中国生猪养殖环节超97%猪种为进口种猪。中国进口种猪来源地较为集中,2020年主要来源国为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丹麦,中国进口种猪占比分别为40%、30%、15%以及10%。从企业角度来看,在国际上,海波尔(加拿大)、皮埃西(英国)、丹育(丹麦)等头部种猪企业独领风骚。尽管国内有牧原、温氏等头部猪企内部育种,扬翔、天兆猪业等专业育种公司,但仍然无法与国际巨头媲美。

三、生猪育种

生猪育种作为一门技术,本质就是决定哪一个个体去配种(选种),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配种(选配)。实际上就是选择遗传上优秀(种猪性能)的个体,确保后代出现优良基因的频率,再通过适宜的繁育体系确定如何选配才能使基因得到最佳组合。最终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性能,让养猪人高兴(生长、繁殖性状的改进)、也要让屠宰商满意(胴体性状的改进)、还要让消费者喜欢(肉质的改进)。育种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分别对长白、大白、杜洛克三个纯种猪进行改良提高,使得让商品猪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中国的育种市场

据悉,中国种业总体处于杂交育种时代与分子育种时代过渡期,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育种技术差距明显;受国家政策推动,育种投入增加,核心种源数量逐步提升。生猪产业链行业平均利润最高的是育种,高达55%;属于产业链利润微笑曲线的顶端。做好育种则需要技术与长期研发经费的支撑,可不是一蹴而就。

根据扩繁系数表格,1头纯系种猪可影响5头祖代种猪、35头父母代种猪、560头商品代猪。纯系种猪基因对于生猪养殖效率,商品代猪质量重要性显著。

按照均价计算,曾祖代年更新率50%,市场规模为30亿;祖代更新率50%,市场规模有111亿,父母代更新率50%,市场规模高达525亿。公猪的市场规模高达70亿元。以上合计市场规模高达736亿元。

五、牧原种猪业务

1、育种公司加快布局。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已出资设立 11 家种猪公司开展种猪育种及销售业务,在提升公司育种水平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种猪。其中河南有4家,分别在南阳、信阳。据悉,南阳除了是牧原总部基地外,也是河南的生猪出栏大市,很明显,在牧原在南阳布局种猪公司除了满足市场外,也兼顾自销。在广西成立两家专业育种公司,定位在于南方市场。目前牧原拥有专业育种人员1700余人,通过持续选育,形成了轮回二元育种体系,已经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2020-2021年,牧原向全社会提供92万头优质种猪。

2、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 公司在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从核心群选留公猪 直接应用至父母代母猪,进行多品系轮回杂交生产,其优点是:①每代的父母代母猪都可保持杂交优势。特别是繁殖力更强、抗逆性能更好等性状;②可节省父母代母猪生产成本,无需外购父母代母猪;③可降低大量引进父母代母猪带来的疾病风险;④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可同时满足种用和商品用需求。⑤二元回交技术复制难度大,需要大量纯种群,不断选育通过世代的积累优化族群,并且该技术只适合自繁自养模式,不适合“公司+农户”模式。

种猪资源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芯片”,公司基于自有的育种场,开展大规模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肉质测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种猪遗传评估,通过30余年选育,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一致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种猪群,保持了在国内生猪育种领域的领先地位。

0 阅读:5

司马光爱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