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台湾大选,看台湾问题

知忽者也 2023-06-26 10:20:18

台湾问题无疑错过了最佳解决时机。

前段时间黄智贤在外网上的个人节目里问嘉宾林明正,两岸有没有和统的希望?林说,没有。林补充说,如果说台湾真的有过和统的机会的话,那也是在蒋经国时代,小蒋死后就没有可能了。马英九时代有过一个窗口期,但马英九也把它浪费了

林作为在花莲出生根正苗红的台湾“本省人”,看问题自然比隔着海峡也没几个真的去过岛上的大陆人要清楚和犀利得多

其实解决台湾问题的黄金时机无疑是解放战争后期,一鼓作气渡海,趁着美国时任杜鲁门政府对蒋介石集团不满之时,宜将剩勇追穷寇,天翻地覆慨而慷

等到1950年朝鲜半岛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台湾问题就已经打上死结。乃至之后朝战结束,美国政府与老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老蒋通过戒严和白色恐怖在岛内的统治也日趋稳固之后,大陆政府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就已经无限趋近于零。所以1958年大陆政府转而起草并发表了《国防部长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倡议,实乃无奈之举

不过,虽然毛主席可能说过,台湾在蒋氏父子的手里比在美国人手里要好,但实际上毛内心对蒋氏父子并未寄予期望。基辛格在《论中国》(On China)一书中曾经回忆过与毛谈论台湾问题的场景。毛主席明确地说过,他们(蒋介石集团)都是一帮反革命分子,怎么会跟我们合作呢。依我看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台湾,等一百年以后再说。如果基辛格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说明即使到了1973年,中美关系已经破冰,毛本身时日也所剩无多之时,其对两岸问题的看法依然是不乐观的(这也从侧面证伪了许多自媒体文章所说的毛蒋晚年惺惺相惜,以及演绎出的许多逸闻。实际上毛至死都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派,对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态度是坚决而一贯的)

然而台湾问题固然要考虑中美关系这个宏大叙事,也不能忽略岛上的民意流变。毕竟台湾岛上现今还居住着2300万人,人口逼近整个澳大利亚。而这2300万人复杂的民意无疑是统一的巨大障碍

海外学者和旅居香港的一些台湾学者针对台独思想历史嬗变做过一些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台独思想的肇始成型可能并不源于台湾的本土化,而是源于国民党的土改,利益在土改中受到损害的本土地主跑到海外,开始鼓吹并支持台独运动。这些研究当然也是有价值的,但客观地说,作为一个从1895年后就实质性脱离中原政权,孤悬海外已逾百年的海岛,它的本土化意识崛起只是迟早的事,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只要不统一,客观上就是会越拖越严重。小蒋晚年开启的民主化运动,李登辉上台后启动的教改,使得形势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本土化意识一旦形成,属于“本地人”的意识形态论述一旦成型,要想扭转,极为困难。正如今天不可想象让新加坡华人重新认同中国是祖国。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的香港和加泰罗尼亚地区都能不断掀起各种风暴,台湾未来的国族意识重塑难度更是难以想象。

从这次的大选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台独教育和宣传,蓝绿白三党都没有人再去谈统一,九二共识也成了一个不可触碰的污名化词汇,侯郭柯赖只会一味空谈和平,糊弄选民

与网上一片武统叫嚣不同,实际上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以及短期内解决无望是有清晰而充分的认知。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所遭受的巨大国际经济制裁和政治压力,有目共睹。尽管乌克兰与台湾问题并非同一性质

前几天赵春山在上赵少康的节目时谈起他近期在上海参加活动的过程,他对赵少康说这次大陆政府不仅邀请了他们,也发了四张请柬给民进党。赵少康大为惊讶,问他们最后去了吗。赵春山说,一个都没去,但是这说明对岸与之前不一样,他们现在比之前更为积极主动。而且,那四张请柬里有一张发给了跟赖清德非常亲近的一个人,说明大陆政府对于台湾的政治情况非常了解

赵春山不是郭正亮沈富雄之流,其人其言还是相当可信的。但这也从侧面说明,政府对待台湾问题,有着与喧嚣的民意不同的思路与态度。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还需要很久很久

当然,这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解决,1950年当时就跨海统一了台湾岛,对于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不是最优解,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3 阅读:278

知忽者也

简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