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军官不解:凭啥将香港归还中国?撒切尔夫人:天才的创造

奇人看其事 2024-06-11 21:06:52

2009年年初,英国公布了一批绝密档案。

档案中显示,英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意将香港提前归还给中国。

该档案一经面世,便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大众普遍认知中,一贯认为英国是不太愿意归还香港。

因为早在香港回归的那几年,英国内部就归还香港始终有争论。部分军官认为,英国不应该归还香港。

对于这一问题,有英国军方高层用了一个问题来回答军官们的疑惑,即:英国愿意和中国开战吗?

答案很直接,不愿意。

因为就香港回归这一问题,中国的态度十分坚决,甚至不惜用武力解决。基于这个原因,英国不愿意和中国开战,但在香港回归这一问题上,英国还是给足了中国压力。

一、英国想在香港争取更多利益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即英国必须归还香港。

在这一问题上,中英两国达成了共识。

当然,达成共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香港问题并没有被提上日程。

直到1979年,邓小平在北京接见香港总督麦里浩。

香港问题被提上日程,香港回归指日可待。那为什么前面会说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意将香港归还给中国?

当时英国致力于和北京达成非正式协议,倒也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以及将来和中国正式谈判拥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

香港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之后相继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香港全境被英国占领。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外宣称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前所签订的一切条约自然作废,香港回归也就成了大势所趋。

不过出于国际局势所需、再加上中国自身发展,香港回归问题并没被提上日程。

然而香港同胞饱受不平等殖民统治,香港左翼人士要求英国“滚出香港”。呼声越来越高,英国担心无法维持香港的殖民统治,希望中国早日介入香港问题。

能看出来,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始终以自身利益为主,不管是提前归还香港,亦或者是和中国谈判,都在不断增码。

原因也很简单,英国想在香港问题上捞取足够的资本。

而香港也有这个资本,让英国如此大费周章。

因为有太多人在香港进行投资,香港每年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税收,一旦香港回归,投资者的利益、英国的利益或将受损。

除此之外,英国在香港还拥有远东地区唯一一支驻军。

正是如此,有许多年轻英国军官,不希望也不愿意将香港归还给中国。哪怕是在香港回归之后,依旧有一批好事的军官发出这样的言论。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香港问题上表现的强势一些,英国是否能够不归还香港?答案是否定的。

那为什么这群英国军官能够如此肆无忌惮?无外乎马岛战争的胜利。

马岛孤悬万里之外,被阿根廷军队侵占,当时英国政府来自军方,都认为英国无法夺回马岛,“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力排众议,坚持出兵,最终夺回马岛。

马岛一战,让英国觉得又行了。

带着这种骄横之气,撒切尔夫人来到了中国。

彼时不管是撒切尔夫人,还是英国军方,都认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占据了主动权,从而忽略了中国拿回香港的决心。

因此当撒切尔夫人一度挑战中国主权,邓小平寸步不让、毫不含糊的回应道:“中国在香港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

也就是说,主权问题不容讨论。

不愧为“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很强势。

但她的强势多了几分自大,甚至于用香港的稳定来威胁,试图用主权换治权,这显然触及到中国红线。

二、针锋相对,中国寸步不让

香港问题可以谈,但必须在中国拥有香港主权的基础上谈。

从始至终英国都搞错了一个问题,即香港是中国不容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有人试图改变这一事实,中国人民不答应,中国政府也不答应。

如果有人试图阻止中国收回香港,就是在和中国人民为敌。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如果不能够在1997年收回香港,是没有办法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的,那意味着中国之前所做出的承诺都是假的。

为了国家尊严,也为了中国主权完整,中国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至于收回香港的手段,可以谈,也可以用武力解决。

而英国显然忽略了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因此试图在主权问题上大作文章。甚至于提出“香港回归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波动”,言语中的要挟之意实在明显。撒切尔夫人步步紧逼,试图将被动转化为主动,结果换来的是更为被动的结局。

早在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前,邓小平就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倒不是说他能未卜先知,而是基于国际局势所作出的判断。

马岛战争之后,英国上下必定志得意满。尤其是军方,刚打了一场胜仗,会觉得自己又行了,从而轻视中国。

但英国似乎忘记了过去在中国吃的亏,也忘记了在朝鲜战场上挨的打,唯独一群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军官,才会大放厥词,问出“凭啥将香港归还给中国”这样愚蠢的问题。

但撒切尔夫人拥有极高的政治智慧,不会愚蠢到将香港比作马岛,将中国比作阿根廷,从而有和中国开战的想法。

网上盛传,撒切尔夫人当初问过军方能不能靠武力守住香港,得到军方否定的答案后,才决定和中国谈判。

对于这一说法,不做点评,或许为真、大概为假,英国和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交锋主要集中于谈判桌上。

先是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谈,邓小平占了上风。因为他手里始终握着一张王牌:中国准备把使用武力作为保卫香港的最后手段。

正是如此,撒切尔夫人不得不让步。

可作为一位政治强人,她实在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说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只能以香港的稳定作为最后的筹码。她说:

“1979年收回香港,香港可能会发生波动。”

波动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是小波动还是大波动。

如果两国通力合作,必然只是小波动,也就在可控制范围内。如果英国背后捣乱,自然是大波动,那中国就不得不考虑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

那所说的另外一种方式,自然指的是武力。

给予了正面回应之后,还是要给一些“甜头”。

说到底,英国之所以在香港问题上如此大费周章,无非就是为了利益。他们担心香港回归之后,中国政府会对香港进行一场大洗牌。

对于这一点,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

首先,中国打破了英国存在的幻想——英国不可能再继续管辖香港,香港必须在中国的管辖下才能发展。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管辖下的香港就不能保持繁荣,香港回归之后,过去实行的政策可以不变,在原基础上进行改革之后,部分抛弃、部分继续实行,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实行资本主义,这就是一国两制。

在这一基础上,中英两国达成合作关系,确保香港回归后保持稳定、维持繁荣,去解决撒切尔夫人所说的“灾难性的影响”。

中国的强势让撒切尔夫人感到难堪,而一国两制的方针让她看到了希望,从而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三、旷日持久的谈判

香港回归是必然的,接下来就看谈判中各自能够争取到多少利益。

不得不说,英国即便愿意归还香港,在谈判中依旧给中国挖了不少坑。其中最大的一个坑,就是驻军问题。

中国拥有香港主权,驻军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英国不愿意、试图通过舆论的方式,让中国不在香港驻军。

其实这一做法,就是在变相让中国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了让外界真切感受到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邓小平多次着重点到驻军问题。

驻军问题达成共识后,英国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闹出幺蛾子。

这样一块大蛋糕,放手实在可惜了些。

可在主权问题上,中国寸土不让,那英国能怎么办呢?

这还真难不倒英国,既然香港回归无法更改,那就对香港进行二次渗透,香港搞所谓的政治民主化。

所谓的民主改革可不是为了给香港人谋福利,更不是为了发扬民主,这是英国向中国施加的一种政治触手。

不是说中国要搞民主吗?那英国就照做。

这样做一是为了试探中国,二是为了保持英国在香港的影响。哪怕香港回归之后,依旧能够继续管理香港。

明面上这些人是民主选举出来的,是符合人民意愿的,实际上不过是英国变相控制香港的一种手段而已。

像这样的手段还有很多,显然英国并不想中国就这样轻松的收回香港。中国向来不是软柿子,既然英国已经出招,那中国没有不接招的道理。

政治手段自然要用政治智慧去化解,英国之所以在香港推行民主,不外乎就是想在某一天假借民主,干涉香港事务。

这些年英国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也不少,一直试图给外界营造一种假象:英国关心香港人民的发展,希望香港变得更加民主。

民主一直都是政客的工具,当触及到政客的利益,哪怕再民主也会被说成不民主,在不民主也被说成相当民主。

因此不难发现,自从香港回归之后,英国就一直就“香港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声,关切之意溢于言表。

似乎英国真的很关心香港的民主化进程,颇有些大国担当。

但如果回顾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历史就能发现,过去英国一直十分警惕香港民主化。直到中英谈判之后,英国突然加速了香港民主化进程。

原因无他,英国就是想继续保持对香港的影响力。即便这种超越时代的民主化发展速度让人心惊,只要能够扩大影响力,英国可不管香港的死活。

这就是典型的政治博弈,香港是筹码,中英两国是对手,两国不断的在香港问题上加码,最终就看谁能够稳得住、走得远。

英国是想从香港问题上攫取利益,而中国是想让香港变得更好。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识好歹,始终认为他乡的月亮是最圆的,从而对自己的家乡做出一些危害的事。

但不论怎么样,中英谈判最终还是以香港回归、中国行使香港主权而结束。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自此,中国正式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回头看,在这场精彩的政治博弈背后,不得不提到一个跨越时代、堪称经典的提议:一国两制方针。

前文也提到,英国之所以归还香港的理由是因为不愿意和中国开战。可若是英国在香港的核心利益受损,即便中英不开战,英国也会在香港问题上下各种绊子。虽做不到延返香港回归,但可能继承的是一个空壳。

因为英国大可以破坏掉香港的政治、经济。让这颗亚洲冉冉升起的星星瞬间坠落,那对于中国以及香港来说,将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最终英国没有选择这种两败俱伤的做法,归根结底还是达成了一致协定,十分认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撒切尔夫人曾夸赞:

“一国两制方针是‘天才的创造’。”

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宏图下,让香港人对香港的未来有了更多信心,也让英国看到了更大的利益,最终奠定了如今的香港局势。相信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将持续发展,欣欣向荣,为中国的未来提供强大助力。

2 阅读:256
评论列表
  • 2024-06-12 09:35

    能收回香港的前提是, 香港不是割让给英国的,而是租借100年,1997年到期了。

奇人看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