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别提气的消息,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鸣人明事 2024-06-02 05:19:26

昨天的一条消息让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商务部、海关总署、军委装备发展部发布公告,对航空发动机相关设备及软件、技术方面实施出口管制。

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是,航空发动机和芯片一样,是我们短板中的短板,我们才应该是被技术限制的一方。中国的产业升级速度之快,实在是一个惊喜接一个惊喜,超乎想象。

今年4月香港《南华早报》曾发表一篇文章,轰动一时。文章提到一个结论:2015年中国出台、涵盖十大重点领域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完成度超86%,有些领域则已经远远超越了既定目标。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组件“新三样”出口破万亿元,对欧美制造业产生极大冲击力,让美国正式拿起了晚清的剧本,搞闭关锁国式的贸易保护。

2019年,美国切断华为的芯片供应链、对中国正式发动科技战时,国人多是悬着心的。但事实证明,还是那句话“封锁吧,封锁个几十年,我们什么都有了”。这才几年时间,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一个一个在被我们攻克。

芯片半导体被老美作为科技封锁的重点,目标瞄得很准。芯片作为高端制造业的“皇冠明珠”,如同传统工业的钢铁、石油一样,是现代工业的“粮食”、数字时代的大脑。

2018年前,我们的芯片自给率不足5%,2020年16.6%,到2022年也不过才18.3%,如果去掉外企在中国大陆制造的部分,2022年的芯片实际自给率仅为9%左右。2023年中国芯片产量增长了6.9%,实际自给率占比提高到12%。

总体看增长速度不算快,但这个成绩来之不易。2022年初到2023年2月,是中国芯片因美国制裁而特别困难的时期,很多人对中国芯片的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悲观。然而到了2024年,国内集成电路制造暴涨40%,据估算2024年中国芯片实际自给率有望达到30%~35%,虽然与2025年自给率70%的目标相比还有些距离,但从一季度的高增长表现,说明芯片生产的关键环节(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半导体材料、设计软件和制造工艺方面)应该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至少影响我们成熟芯片(28nm以下)自主替代的主要限制短板,已经被克服了。

随着华为5G手机的强势回归,沉寂了几年的麒麟芯片也回来了。根据权威机构TechInsights的研究,从Mate60系列的麒麟9000到Pura70搭载的麒麟9010,使用的工艺都是7nm。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华为的麒麟9010芯片制程接近了5nm水平,实际性能与高通的骁龙8Gen2相差不多,而骁龙8Gen2采用的是台积电4nm制程工艺。

另据国内媒体5月24日报道,在A100芯片的基础上改款而来、性能缩水80%、特供中国市场的AI芯片H20系列需求不佳。而华为的GPU出货量却在暴增,产品依然供不应求。截止到今年三月份,华为GPU 订单数已超过百万片,是去年全年销量的十倍。

2023年,英国媒体《金融时报》的分析文章认为2024年中国将有可能量产5nm制程芯片。这些外媒的报道我们看看就好,不一定是真的。但我们的芯片制造突破了7nm工艺是确定无疑的。

这意味着美国对我们的芯片封锁基本失败了。我们已经走过了最难的阶段,轻舟已过万重山。

芯片半导体那么难的技术攻关,我们都在快速突破。所以,航空发动机的材料、零部件以及软件方面也开始具备能力搞出口管制,也就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了。

随着我们的产业升级快速推进,应对美国的科技战,我们“来而不往非礼也”,“寇可往,吾亦可往”。

2023年,歼20已经用上国产涡扇15发动机(也就是为我国第五代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2024年1月25日 《中国冶金报》称“首钢北冶公司在研发国产大涵道涡扇发动机CJ1000A的认证工作当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另外,为宽体大飞机C929研发的J20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进展顺利。

军民两用发动机都有这么大的进展,背后是我们航空发动机包括配件、材料在内的生产配套能力的有力支撑。

5月20日,中国商务部公开警告了一家叫凯普拉格斯的美国公司,这家公司在中国公开经营的业务是化学产品加工与出口,但它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购买一些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然后再将这些物资倒卖给美国的军工企业。

美国的军工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2020年8月19日,美国国防部合同管理局告知F-35联合项目办公室,有一批F-35使用了未授权的、来自中国的“磁铁合金零件”。这些零件是由“第五级”分包商从中国采购,在美国进行磁化后,供给了负责生产F-35综合动力集成系统涡轮机润滑油泵的三级供应商,然后又出现在F-35二级承包商霍尼韦尔提供的发动机涡轮里。

可见,美国的军工体系供应商或分包商,对中国的一些零配件或材料早就很感兴趣。这一是说明中国的材料或配件,质量过得硬,而且物美价廉。二是美国自己军工体系的配套能力出现了问题,或者质量有问题,或者成本太高。

还有一个聊天记录,如果内容是真的,那就更有意思了。这个就不分析了,大家自己当消遣看,不保证真实性。

反正,现在的美国制造业能力的衰退不但是趋势,而且已经是事实,不但已经很严重,而且衰退还在继续。相比较军工制造,美国的民用制造能力衰退更为严重,而且已经影响到美国的军工制造。

可见,美国自己军工体系的配套能力已经衰落到了什么程度。

以老美的军舰更新能力为例。

三十年前的海湾战争,美国尚能同时出动5艘航母围攻伊拉克,当时的美国同时应对两场战争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现在,美国虽然账面上有11艘核动力航母(包括10艘尼米兹级航母和1艘福特级航母)。尼米兹级航母是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服役时间太久已经逐渐老化,服役时间最长的已有49年;最新型的福特级航母,第一艘2013年下水,2017年正式服役,但因为设计等缺陷,包括电磁弹射的可靠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现在还没有形成完全的战斗力。美国从2015和2017年又开始建造第二和第三艘福特级航母,但到现在还没有服役。

十年磨一剑,都没有磨出一个具备完全战斗力的福特级,这背后就是美国制造业能力的系统性衰退,导致美国的舰船制造进度想快也快不起来。

美国现在不得不考虑延迟尼米兹号航母的退役时间,一般航母设计年限不超过50年,而“尼米兹”级航母首舰“尼米兹”号,退役时间被从2025年4月延至2026年5月,届时将达到51岁高龄。

这就对美国的维护保养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恰恰美国现有的维护保养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主力舰船都锈迹斑斑。生锈是舰船的重要杀手,会缩短使用寿命。就这样,美国还考虑要核动力航母超期服役,可见制造业衰退对美国海军的影响有多严重。

美国空军方面的情况也不太好。

F22存在设计缺陷,而且造价昂贵。2009年美国国防预算法案,确定F22的采购量为187架。然后,F22的生产线就被关闭拆除了,只保留维修能力。

在美国拆除生产线没两年,2011年,中国的歼20首飞成功,而且选择在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到访中国的一天首飞。有意思的是,也是这个盖茨,在2009年一次演讲时曾大放厥词:“中国到2025年都造不出五代隐形战斗机 ”。

无独有偶,2023年,美国的商务部长雷蒙多访问中国时,华为的5G手机回归上线。制裁、质疑中国相关技术领域的,都成了中国技术突破的见证者,这种反向代言的方式给中国人茶余饭后带来不少乐趣。

现在中国的重型五代机歼20还在扩大生产,而美国的重型五代机F22今后摔一架就少一架。美国恢复生产线遥遥无期,也许永远都不会。

美国航天领域的问题就更有意思了。

202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最新安排:2024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到了2022年12月又宣布计划于2025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还狂言要在载人登月领域“击败中国”。到了2024年,又改口称,预计载人登月计划将推迟至2026年9月。

这也难怪中国人越来越怀疑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的真实性了。50年前从第一次宣布载人登月成功之后,可以次次成功,现在倒不会了。

美国工业能力的衰退已经快到退无可退的地步。没有了中低端制造业,工业体系能力不完整,高端制造业的优势无法维持。工业能力不光是设计与材料,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工人的传承,而对安全性要求最高的美国波音,都凑不齐一支没有瘾君子的装配工人团队。

制造业全面衰退的美国,会越来越依赖中国的制造业。

这也可以说明,时间为什么在我们这边,为什么美国会这么着急这么焦虑。随着中国产业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成为改变中美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早期以十年为单位,才能感觉到中美差距的缩小,后来以五年为单位才能看出变化。现在,中美差距的缩小,可能以年、甚至以月为单位就可以清晰地感知到。

五年之后,美国的综合国力还能剩下多少,也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把实现产业升级放在特别优先的顺序,时间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有些看似现在还比较棘手的问题,三年后就变得简单多了。

而且,从今往后,我们可以越来越潇洒地教美国如何做人。今天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有机会见证这个过程。

0 阅读:19

鸣人明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