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惊蛰”的道理——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凌翠评健康 2024-03-05 22:09:08
【今日惊蛰】“惊蛰”的道理——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南懷瑾先生 南師如是說

卯月,节气惊蛰春分。春雷动了,这一声空中的巨响,惊醒了冬眠蛰伏的动物们,现在纷纷吐出了口中的混土,恢复了活动,这就是惊蛰的意义。卦象已呈四阳之象,阳能到达地面上了,植物也都开始了生长。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我们讲到二月里的惊蛰,“蛰”这个字是执下面一个虫字,就是动物的冬眠。譬如蛇呀、青蛙呀这些小动物,到了冬天,地面上太冷不能生存,这些动物嘴里含了一口泥巴,就进洞去入定了。所以西方人把打坐入定叫做是动物的冬眠。冬眠动物不吃也不拉两三个月,要等到惊蛰节才出来。因为此时地球的阳能上升到相当程度了,地面上有阳气变温暖了,这不是靠太阳来的,是地球本身的阳能发出来的温暖。到了这个时候,所谓惊蛰一声雷,惊蛰的雷是什么雷呢?刚才我讲我们中国有八种雷,其实有十几种呢!这个二月的卦象是“雷上天下”,就是雷天大壮卦。阳能在外面,冬眠的动物就醒来了,把嘴里的泥巴吐掉,开始重新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节。

——《我说参同契》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蛰”,十二辟卦里边有个节气叫“惊蛰”,就是这个“蛰”字。动物到了冬天的时候,尤其是蛇啦、青蛙啦,嘴里含块泥巴,钻到泥土里边,不食不动,过一个冬天。有些修道人炼气功,就是参照这个原理来的。只要一口气存在肚子里,便不会饿死的。动物过一个冬天,要三个月之久,这时我们一般人都叫它冬眠。现代医学也把打坐入定比做冬眠状态。这个比方是不对的,不过一般人不懂,以为就是这样。动物的冬眠好像死亡,但是它没有死,等到二月惊蛰这个节气,便又复生了!在台湾日期不很标准,大陆中原地区非常准确,每年春天的第一声春雷,就是惊蛰节来了,一切虫蛇动物马上出土,不到这个节气,它们是不出来的。这些虫蛇由于气候、地气的发动,到了这个节气,自己就会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动能,它们把嘴里的泥巴吐掉,又开始了第二年春天的生命。

龙蛇到了冬眠期,好像一点出息都没有,这正如几十年前上海的流行话“孵豆芽”。现在这句话很少听到了。意思就像一个人生意做垮了,欠了债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就叫孵豆芽。

人到了倒楣的时候,就认倒楣,先躲起来。躲起来并不就是失败,等待第二回合有机会再出来,这就是所谓“以存身也”。我们在中国旧小说里常常看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两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能把自己的生命保住,才能谈第二回合的冲刺。

——《易经系传别讲》

南怀瑾先生生平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温州乐清人。先生幼承庭训,遍读诸子。稍长赴杭州求学,曾就读于浙江国术馆、杭州之江文理学院;期间,披阅了《四库全书》和《道藏》。

抗战军兴,先生投笔从戎,于大小凉山地区编练自卫团,之后入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即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

在成都时,先生从袁焕仙大居士参学,曾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阅《大藏经》。出关后,远走康藏,参访密宗上师,得诸教派印证。之后到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讲学。

1949年,先生只身赴台。在台湾36年间,先生多次主持“禅七”,弘传正法;曾在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创办《人文世界》《知见》等杂志;创立“东西文化精华协会”等文化机构,系统讲授中国文化。

1985年,先生旅美客居,先后创办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

1988年,先生居香港讲学。期间,先生力促两岸和谈,促成了后来的汪辜会谈;并经十年努力,以“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中国文化的精神”的理念,主持修建了金温铁路,最后还路于民。

2004年,先生回到大陆定居。2006年,在江苏吴江创办了太湖大学堂,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文化,直至辞世。

南怀瑾先生著述“一句话”推荐

一、论语别裁

先生代表作,带领当代中国人寻根

二、金刚经说什么

深入浅出,阐释经典中的经典

三、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探索人生问题,述说文化精神

特别推荐

一、禅海蠡测

义理与文采俱精的旷世杰作

二、原本大学微言

经史合参,细论内圣外王之道

三、中国文化泛言

阐发中国文化的内义与使命

四、圆觉经略说

悟道的经典,悟道者的解说

五、定慧初修

指点佛法的修持门径

六、习禅录影

先生主持“禅七”的记录,展现大宗师的手段与气象

七、老子他说

解说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道”

八、庄子諵譁

不负先贤、不负后学的了义诠释

九、易经杂说

学习易经的捷径

十、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对话当代西方管理学大师

要著述(大陆版)

儒家系列

论语别裁

原本大学微言

话说中庸

孟子旁通

孟子与公孙丑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佛家系列

禅海蠡测

楞严大义今释

楞伽大义今释

金刚经说什么

圆觉经略说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药师经的济世观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禅观正脉研究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定慧初修

禅话

习禅录影

如何修证佛法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

道家系列

老子他说

老子他说(续集)

庄子諵譁

列子臆说

我说参同契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综合系列

中国文化泛言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易经杂说

易经系传别讲

历史的经验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南怀瑾讲演录

漫谈中国文化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太极拳与静坐

0 阅读:4

凌翠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