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如赴宋美龄鸿门宴,何香凝看出端倪再三忠告,日后不幸言中

红色记忆录 2023-11-23 09:52:51

何香凝在廖仲恺逝世后的半个世纪的革命历程中,始终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和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合作过程里,从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左派人士,成为了一个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从坚持国民党的主体地位进步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在这过程中,她对于蒋介石的那些事无一不知。其实在最初,蒋介石还未移情宋美龄时,何香凝就早已看出了端倪,再三忠告陈洁如,没想到却不幸言中。

何香凝和蒋介石的恩怨

何香凝追随孙中山、廖仲恺在民主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进,还和他们一起努力,在改组国民党、促成首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逐步走上政治的舞台,成长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

革命事业受挫后,孙中山接受苏俄与中共的帮助,决定改组国民党,廖仲恺成为主要助手,何香凝也积极帮助廖仲恺开展工作。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箱娘和廖仲恺一样竭诚拥护着三大政策,并在她领导的妇女运动中大力推行。

她和廖仲恺并肩作战,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国民党左派。

但由于廖仲恺竭力推行三大政策,遭到了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右派的极度仇视,于1925年8月20日指使暴徒刺杀了他,何香凝目睹伴侣遇难,伤心欲绝:

“最叫我痛心的,还是我们的革命势力,基础尚未十分巩固。廖先生是个万万不能死的同志,今竟遭了暗算,抛了他的未竟伟业而去!……这给我们后世者的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但在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被悲伤压倒,而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继续捍卫三大政策,对那些背离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廖仲恺被害不久后,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张静江等人为首的新右派极力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们阴谋规划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逮捕了不少共产党人。何香凝得知后,很是愤怒,她立即投入到了解救共产党人的活动中,她认为这样才能对得起孙中山和廖仲恺。

而当时全市武装戒严,市内交通断绝,她在没有口令的情况下,冲破阻碍,终于找到了蒋介石。她含泪痛骂说道:

“总理死后,尸骨未寒;仲恺死后,血也未干,你不想想,苏联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只有苏联,才可以帮助大同中国将来革命的出路前途……你违背了孙先生的主张,使革命前途衰落,你将何以面对孙先生?”

蒋介石听后,马上命令保卫苏联顾问办事处及驻扎的军队全部撤退。从那个时候起,何香凝就已经看透了他的本质。

而在后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何香凝得知后,无比愤怒。就在发生政变的第二天,她就在大会上发表了《蒋介石是反革命派》的著名演说,指出要打倒这些反革命。

除此之外,她还和宋庆龄等40名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

在这之后,何香凝多次劝诫蒋介石,但蒋介石仍旧我行我素。

1933年3月28日下午,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串通公共租界当局,以共产党员的罪名逮捕了她的儿子廖承志。何香凝得知后,立即奋力营救,并与国民党上海市当局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

后来,当柳亚子告诉她,当局将要转解承志到南京,受特种刑讯。

何香凝当时因为心脏病复发而卧病在床,但她仍然当即决定带病前往公安局。她在公安局对蒋介石破口大骂,蒋介石得知她刚发心脏病,担心她真的死在公安局,难以向全国人民交代,只好同意保释。

最终,在何香凝和柳亚子的担保下,廖承志才终于获释。

第四件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何香凝拿自己的一条裙子送给蒋介石,辱骂他的不抵抗政策。

最后一次骂他是在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时,她痛斥蒋介石违背孙中山遗训,残杀我同胞的罪行后,要求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各种抗日势力,保障各种抗日党派。

这些年来,何香凝早就看透了他,而对于蒋介石的家事,她更是早已察觉,再三警告陈洁如。

何香凝再三警告陈洁如

1926年5月份,蒋介石一跃成为了国民党的新领袖。这样的情形给他加上了一种迷人的魅力,甚至还被称之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中国领袖。

而当时的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孙中山,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女盟友,被孙中山亲切地称为“欧巴桑”。

她和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关系密切,所以和她的大姐和小妹相识,经常在一起聚会宴饮。在此期间,何香凝对陈洁如也有了深厚的情谊。

何香凝对比自己女儿还小两岁的陈洁如怜爱有加。以至于数十年后再撰写回忆录时,陈洁如仍然用深情的笔调写道: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她视我如妹妹,她对我纯粹是出于无私的爱”、“她对我像是一个母亲,而在我们的拥抱之中,有一种我能认知的怜惜之情”。

何香凝还从医院收留了一个弃婴,送给了蒋介石和陈洁如领养,这个女孩就是蒋瑶光。

大革命前夕,当蒋介石崛起为国民党军政领袖时,何香凝引导陈洁如参与到慈善活动等社会活动中,着力将陈洁如培养成为未来称职的第一夫人。

宋美龄是被宋霭龄推向蒋介石的。当初,宋美龄根本没有把蒋介石放在眼里,当她第一次看到蒋介石,宋美龄就扭开了头。

但在两三年之后,蒋介石在第一次东征中一战成名,迅速成为国民党的领袖。宋霭龄便开始有意识地接近蒋介石,创造他和妹妹接触的机会。

1925年8月的一个晚上,宋霭龄和孔祥熙在别墅中准备了一顿鸽子宴招待蒋介石夫妇,并邀请何香凝和陈友仁作陪。

这场饭局,意义不简单,对于陈洁如来说是一场鸿门宴,但对于宋美龄来说,却是她和蒋介石之间婚姻的转折点。

蒋介石得知孔祥熙夫妇邀请他们吃饭,兴奋不已,他激动地对陈洁如说,这次机会是接近孙中山亲戚的好机会。

此时的他早已打好了算盘,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我要把孙、宋、蒋三家紧密的连接起来,要越来越紧密。”

当时的陈洁如并不知道蒋介石在说什么,殊不知这是她蒋夫人地位遭到瓦解的开端。

由于蒋介石要处理公务,陈洁如下午只身赴约,她穿着自己的最好的衣服,穿着白色的小羊皮鞋。她本以为自己的这一身打扮会给蒋介石争取不少脸面。

看到宋氏姐妹对她展开了攻击,当时的陈洁如在陈友仁的陪同下散步。

宋氏姐妹当着何香凝的面取笑陈洁如,说道她只是一个中等阶级的家庭主妇,不配作为一个少壮领导人的妻子,并提出:“我们必须得想点办法。”

宋美龄在一旁连连的附和着,说陈洁如的土气来衬托自己的洋气。

何香凝很是心疼陈洁如,为她说道:“她只是一个尚未开窍的孩子,给她一个自我发现的机会吧!她会学习的。”

但当陈洁如回来之后,宋氏姐妹换了一种策略,当面和她探讨衣着、服饰、珠宝的品味,想方设法贬低陈洁如,了解她和蒋介石的婚姻生活情况以及蒋介石和前两任蒋夫人的关系。

陈洁如感觉到他们的不友好,但也并未发作。到了晚宴时,宋霭龄让蒋介石坐在她和宋美龄之间,而把陈洁如安排在陈友仁和何香凝之间。

宴会结束后,宋氏姐妹挽留陈洁如留在这里和他们作伴,陈洁如不给面子,便和蒋介石回到了家中。

那一夜,陈洁如似乎感知到了什么,却也不明白宋氏姐妹的用心何在。

而作为旁观者的何香凝,敏锐地察觉到了她们的不怀好意。

于是在第二天下午,何香凝邀请陈洁如聚餐,开门见山就说起了前一晚的事情。

她怒不可遏,痛骂起了宋氏姐妹,她大声的说道:“我真为你的安全担心不已。”

陈洁如还是个单纯的孩子,并不知道何香凝在说什么。何香凝告诉她:

“你太天真了。你看不出在你身边冒出来的危险吗?你一定要当心。敌人就躲在你的四周,那样的生活就成为可怖的梦魇。你必须小心谨慎,不可太轻信别人!”

陈洁如只觉得何香凝说得太恐怖了,不以为然。她认为宋美龄只是把蒋介石当成一个普通的军人,而宋美龄是一个基督徒,不会拆散人家的夫妻。

何香凝仍然苦口婆心地劝说,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是广州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猎物,你必须记住她还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妹妹,这就是主要危险之所在,我看得一清二楚。

面对何香凝的忠告,陈洁如只觉得她太多疑了,是杞人忧天,但为了让何香凝放心,她还是答应不再接受宋氏姐妹的邀请。

何香凝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你毕竟太年轻,太容易相信别人,以至于别人很容易欺骗你。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及时警告你,不能等到太迟的时候。”

何香凝本以为再三警告会让陈洁如安全一点,但随着蒋介石威望和权势的高涨,宋美龄也加快了她的攻势,很快,蒋介石这块天平完全倒向了宋美龄。

1927年8月,何香凝所说得以应验。蒋介石迫使陈洁如远走美国,在上海紧急筹备和宋美龄的婚礼,甚至邀请何香凝担任他们的证婚人。

何香凝很是怜惜陈洁如,但她认为做证婚人还有机会说服蒋介石停止迫害共产党人,也就同意了。由于政治上的分歧,两人也开始渐行渐远,不在交集。而另一边的陈洁如彻底陷入了深渊。

1 阅读:1567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