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时班家退出朝廷,东汉时虽一度复兴但因杀害公主而衰落

史海撷英 2024-06-11 19:10:10

永平五年(62年),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算命小故事。当时正是汉明帝在位时期,有一个叫班超的人,家境比较贫寒,一直靠替官府写文书来过日子。班超这时候比较年轻,对于自己未来也很迷茫,所以就找了一个会看相的人,想要给自己看看面相。“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听到这个相师这么说了之后,班超自然很高兴,后来就发奋图强,投笔从戎,参军入伍。多年之后,班超果然成功了。他带着几十个人在西域斩杀了匈奴的使团,迫使西域诸国再次臣服于汉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班超通西域的故事。

后来的班超确实建立了自己的功业,而且也确实像那个相师说的那样成功封侯了。这样看起来,这位相师确实很有本事,成功预言了班超的未来。

但是同时,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尤其是对这段历史了解比较多的人对这个故事基本上都是嗤之以鼻!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为这位相师是在瞎蒙!因为他的说法,虽然预言了班超日后的成功,但却只对了一半!至少,在对班超家世预言这一块,这位相师是大错特错了!

当时这个相师在看相的时候,说班超“布衣诸生耳”。可是如果仔细了解过班家的故事就会知道:他家祖上要是还算平民,那就没有贵族了!历史上真实的班家那是真正的传奇!

班家的故事要从一个叫班壹的人开始说起。这个班壹生于战国末期,或者生于秦朝。据说这个班壹的祖上是当年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斗子文。这个斗子文在当年春秋时期也是一个相当厉害的角色。当时正是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就是他辅佐楚成王,带领楚国和齐国对抗。当然,过了几百年之后,到了班壹这一代,祖上的荣耀肯定就不剩多少了。而后来秦朝末年的时候,这个班壹为了躲避战乱,就跑到山西北边生活。后来为了生活,他就开始从事畜牧业。

班家的故事,就是从班壹搞养殖业开始的。班壹到了山西之后,靠着自己的勤劳,逐渐繁衍自己的牲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班壹终于有了成群的牛羊。而到了这个时候,刘邦基本上也就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但问题是,接下来,班壹需要面对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匈奴的袭扰。

当时那个年代,匈奴正处于上升期,连刘邦都在匈奴面前吃了瘪。所以当时在北方边境搞畜牧业,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赶上匈奴南下劫掠,之前多少年攒下的家底都得被匈奴人抢走。而且运气不好的话,本人估计也得被抢走,去给匈奴人做奴隶。

而当时的班壹在经营出偌大家业之后,也需要开始面对这个问题。史书上对班壹的记载比较少,但是从一些相关史料能看出来,当时班壹绝对不是只会放羊的普通人。除了养殖大量的牲畜之外,他还靠着惊人的财力,招募了不少人保护自己。

据史书记载,后来班壹每次外出打猎,排场极大,俨然就是一副帝王出巡的架势。史书上对此用了“出入弋猎,旌旗鼓吹”这八个字来记载。显然,当时的班壹在山西北部一带,其实就是一个相当有钱的土皇帝。班壹这个排场如果拿到后世的话,属于严重的“逾制”。一旦被朝廷盯上是要被问罪的。不过好在,班壹发达的时候正好赶上吕后掌权以及接下来的文景之治。这时候汉朝推崇黄老之道,国家管控力度比较低。所以就算他这么搞,也没谁来追究他。

就这样,班壹努力了一辈子,为班家积累的一大笔财富。而在班壹之后,因为班家当时已经不缺钱了,所以接下来几代的班家人,就开始努力读书,想要转型为一个文化世家。

班壹的儿子叫班儒。班儒生活的这个时代还没有察举制,所以读了书也没啥用。但即便这样,多读书总是好事。后来班儒就成了当地有名的一个大侠,人家家里特别有钱,而且本人还特别有文化,自然就成了当地有名的豪强。

班儒的儿子叫班长。到了班长生活的时代,就已经到了汉武帝在位时期了。因为有了察举制,班长也就得以顺利入朝为官,开始走上了仕途。最后,班长官至上谷郡太守。

到了班长这一代,班家就已经逐渐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畴。从班长这一代开始,班家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也不缺上升通道。所以自此之后,班家只要耕读传家就可以了,已经逐渐有了一个世家的雏形。班长的儿子班回在仕途上虽然成绩不是特别好,但却依然做到了县令这个级别,而且延续了班家耕读传家的传统。此时的班家,已经有了相当深厚的底蕴了。所以在班回之后,班回的儿子班况后来就官至越骑校尉。这个官职其实很重要。按照汉朝的官员制度,越骑校尉这个官职是负责管皇宫宿卫的。这个官职只有皇帝的心腹才能担任。也就是说,才能够班况这一代开始,班家已经不再是一般的官员家庭,而是逐渐开始跻身国家权力中枢了。这个班况就是班超的太爷爷。

当时的班况具体做了什么不得而知。只知道后来班况的女儿,也就是班超的姑奶后来嫁给了汉成帝,做了汉成帝的宠妃!直接被封为婕妤!

班婕妤

因为这位班婕妤特别受宠,所以在她入宫之后,她就开始参与汉成帝后宫的宫斗。而她的主要对手则是汉成帝的皇后许氏,以及赵飞燕赵合德这对姐妹。而这段宫斗故事当年在西汉历史上属于是主线剧情。

在这场后宫战争当中,许皇后主要靠家世,赵家姐妹主要靠美貌,赵婕妤则是主要靠才华。才华从长远来看,其实远比家世和美貌更靠谱。至少在当时,汉成帝她妈王政君还是比较喜欢班婕妤的。

而王政君这位太后的欣赏,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后来在这场宫斗战争当中,许皇后最先落败被废,而赵飞燕则是在汉成帝驾崩后,不得善终。唯有班婕妤,因为王政君对她印象比较好,并没有为难她,这也导致班家没有受到什么波及。第二,因为王政君对班家印象不错,所以后来,王政君的侄子,王家的接班人王莽就开始主动接触班家,并且和班婕妤的几个兄弟,都成了好朋友!

据史书记载,后来班婕妤大哥去世的时候,王莽是直接穿了丧服亲自来给班家大哥送过葬的。而对于班婕妤小弟班稚,也就是班超的爷爷,王莽更是当成了亲弟弟一样对待!“王莽少与稚兄弟同列友善,兄事斿而弟畜稚。斿之卒也,修缌麻,赙赗甚厚。”

对于王莽和班家的这点故事,后来《汉书》当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记载。因为写《汉书》的是班固,也就是班稚的孙子,所以这事的可信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人家是当事人。

王莽

照理来说,班家和王莽这么好,那么王莽篡位之后,班家自然也就可以青云直上,成为最顶级的权贵家族了!

但最有意思的地方恰好就在这里。

在王莽篡位的过程当中,班家这哥几个并没有帮王莽太多。因为他们家是典型的“文化世家”,他们很清楚王莽在干什么。而对于王莽的所作所为,班家其实并不赞同!所以后来,当王莽开始篡权,各地纷纷为王莽造势,上报祥瑞的时候。班家当时的几个人并没有做类似的事情。非但如此,后来班家还直接辞了职,打算回家继续去著书立说,去继续搞他们的家学。对此,当时王家,不管是王莽还是王政君,都没有太多意见,很痛快地就放班家辞职了。

所以,接下来整个王莽时代,班家基本上都没人做官,反倒是成了当时有名的文化世家!据史书记载,就连当时最有名的大儒扬雄都和班家关系极为密切。而且,因为班家藏书比较多,很多当时有名的大儒没事就来班家蹭书,大家关系都特别不错。历史证明,班家这样做是对的。因为班家这个选择,后来王莽倒台之后,基本上没受到过任何牵连。对此只能说,像班家这种搞历史的家族真的很有智慧。因为对历史很了解,所以他们往往能够在很早之前,就趋吉避凶,避免很多祸事。这大概就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就这样,班家隐居回家不到二十年之后,王莽的新朝逐渐崩溃。然后,新朝亡了,刘秀开始横扫天下,最终建立了东汉。

王莽被杀的时候,班稚还活着,还在专心搞他的学问。而在王莽被杀这一年,班稚的儿子班彪,也就是班固和班超他们爹,正好二十岁。

班彪

二十岁的班彪因为家学深厚,刚刚成年,就已经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学者了。

二十岁的班彪正是喜欢搞事情的阶段。所以最开始的时候,班彪特别不理解家族的做法。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家族要闭门自守,要躲在家里去研究什么学问。

所以后来没过几年,班彪就开始外出。他打算投靠一个明主,然后辅佐这个明主,自己也建立一番事业。而最后,班彪就找到了当时割据陇西的隗嚣,成了隗嚣的下属。不过接下来,在投奔隗嚣之后不久,年轻的班彪,总算明白为啥家族之前不参与这些斗争了。因为在和隗嚣相处一段时间之后,班彪很快发现:隗嚣是一个又狂傲又没智慧的人!这种人,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其实客观来说,在东汉初年的那场混战当中,隗嚣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枭雄了。不过,对于班家来说,隗嚣肯定不及格。因为人家家里是搞历史的!班家熟知历史上各种厉害人物,所以他们不会拿同时代的人去和隗嚣做对比,而是会拿历史上的那些成功案例来思考。

这时候的班彪总算明白家族的智慧了:跟着这样一个注定失败的狂人无异于自取灭亡,还不如回家老老实实搞学问呢!如今的隗嚣是这样的人。之前的王莽也是这样的人。所以之后不久,班彪就离开了隗嚣,继续西行,投靠了割据河西的窦融。到了窦融这里,班彪总算舒服了一点。至少在班彪看来,窦融要比隗嚣聪明很多。

又过了几年,随着天下局势逐渐明朗,刘秀统一天下逐渐成了定局。在这个关键时刻,“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最后他终于成功说服了窦融,带着整个河西五郡投降了刘秀。所以,历史上的窦融归汉,背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就在班家这里。

班彪

而窦融归汉之后,班彪因为劝过窦融,所以也被刘秀高度认可,逐渐委以重用。不过,后来班彪本人身体情况不太好,或者也有可能他对做官后来没什么兴趣了。反正班彪没干多久就直接辞职了,继续回家搞他的学问。

不过,即便如此,班彪和窦融的这段同行经历还是对后来的班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后来东汉是玩家族制的,所以后来的班家就被视作是窦家的一个下属家族。而后来班家的兴衰,也直接被绑到了窦家的战车上。这件事对后来的班家至关重要。

退休回家之后,班彪开始全力搞他的学问。后来,班彪开始尝试给《史记》做续传。因为《史记》只记载到汉武帝这个时代的事情,而汉武帝到刘秀这段历史基本就没有类似的书籍了,所以班彪当时就想做这个事。后来,班彪写的这些文章被整理成了一个文集,后世叫做《史记后传》。

不过,这个工作,班彪并没有全部完成就去世了。建武三十年(54年),年仅52岁的班彪去世,留下了一大堆还没做完的工作。这一年,已经是刘秀在位的最后几年,当时刘秀已经基本完成了他的使命,天下太平。同时,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班彪的三个子女:班固、班超和班昭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因为生逢乱世,班彪结婚生孩子的时间也比较晚。从时间上来推算,班彪应该是在快三十岁的时候,也就是窦融都已经彻底投降刘秀之后才结婚生子。所以,班彪去世的时候,他的三个子女年龄都不算大。长子班固、次子班超此时也就24岁,而小女儿班昭此时也就六七岁的样子。

因为之前的改朝换代,所以班家当年在西汉时期攒下的家底这时候确实都没了。而东汉开国之后,班彪又醉心于学问,不太会搞钱。再加上他去世比较早,所以这个时候的班家,经济情况确实很一般。

但经济情况不好,可不意味着他家就成了普通人了!当年班家走的是文化世家的路子!很多同时代的大儒都在他家借过书。而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当年在他家借书的读书人这时候官职都不低!如果他家真的到了活不起的地步,随便找个老朋友打个招呼,搞钱根本不成问题。更何况,当年班彪劝谏的那个窦融此时也还活着,而且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班家真的需要钱,给窦融写封信,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但关键在于,钱这种东西有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人情也不是这么用的。至少,班家这三兄妹肯定很清楚这个道理。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班固开始接替他爹的工作,继续写历史。同时,班固和班超这对兄弟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做官机会。在这期间,班固曾经给汉明帝的弟弟东平王刘苍写过自荐信。但是因为班家属于窦融麾下的势力,所以刘苍虽然很欣赏班固,但最后还是没用班固。

既然班家是窦融的人,那当时窦家为啥不替班家兄弟说句话,让他们直接入朝为官呢?

简单来说,窦融虽然直接代表很多河西派官员。但同时,刘秀和刘庄父子其实也很忌惮他。如果他直接举荐班家兄弟,那其他河西派官员的后代,也会找他来帮忙举荐。而如果窦融举荐的人太多了,就一定会引起皇帝的忌惮,最后谁都得不到好。这就成了一个很尴尬的事情。虽然他家不缺人脉,但至少在这个时候,很多人脉是用不了的。

就这样,班固兄弟在家著书十年,逐渐都成了顶级大儒。这期间,班固一直在忙着著书,而班超则是去找了份工作,去替官府写文书。人家是有编制的!虽然赚的钱可能并不多,但是日子其实还过得去。

班超

而接下来,到了永平五年(62年),也就是班超算命那年,班家终于迎来了一件决定家族命运的事情。这一年,窦融死了。

窦融死后,窦家自然被其他几大家族联手打压了一番。当时刘秀已经驾崩了好几年了,正是他儿子汉明帝在位时期。汉明帝也乐见于此,因为当时窦家确实太狂了!就在不久之前,窦融的大儿子刚刚假传他妈阴丽华的懿旨,这事让汉明帝特别不高兴。所以,在这一年,汉朝高层形成了一股“反对窦家”的风潮。

而班家在这个时候自然也受到了波及。当时有人举报,说班固私修国史!在当时那个年代,私自修史其实是不合法的。包括当年的司马迁活着的时候,也没敢直接把自己写的《史记》拿出来。后来还是司马迁的外孙子,最后把《史记》推行天下。所以,这个罪名被揭发之后,班固很快就被抓了起来。

对于这个结果,当时班家自然不太接受。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弟弟的班超就准备去京城鸣冤。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班超觉得自己前途未卜,所以去找了那个看相的,想要给自己看看相,算算前途。

如果这样的班家还算是普通人家,那天底下就没有贵族!他家当时只是落魄了一点,没钱归没钱,但人家根本不缺资源!绝对不是什么普通人家!所以,当时那位看相的先生多半是看到班超穿的不太好,以为班超家里比较穷,所以才这么说了。至于说后来班超封侯,多半也就是说个吉祥话,讨个口彩。

班超

不过对于班超来说,这位看相先生的话显然让他有了很大的希望。于是接下来,班超就跑到京城,去给汉明帝上书,给自己哥哥伸冤。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班家真的很不一般。至少,如果换做真正的普通人,遇到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给皇帝上书的资格。而在收到班超的上书之后,汉明帝亲自下令,让下面把班固整理的书稿送来,自己要亲自过目。后来汉明帝看了一遍,觉得班固写的没啥问题,反倒是认可了班固的史官身份。就这样,在这之后,班家这两兄弟就都被汉明帝任命为兰台令史,成了汉明帝的私人秘书。班固的主要工作就是继续写书。后来,班固在自己父亲的基础上,整理完成了整个西汉历史,这就是后来看到的《汉书》。而班超的工作则是协助他大哥整理文书,顺便帮汉明帝管理奏章。“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就这样,在兄弟二人做官之后,很快又过了十年。而到了十年之后,此时的班家兄弟都已经人到中年。而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人生最大的机会终于来了。因为十年之后,窦家再次崛起了!

作为西汉高层的六大家族之一,之前这十年里,窦家虽然被打压得很惨。但这并不意味着窦家就彻底失势了。相反,像窦家这样的家族,只要东汉不衰亡,自己家不造反,他们家是不可能衰落的。而在窦融去世十年之后,窦融的侄子窦固再次回到京城任职。而回来之后不久,窦固就向汉明帝提出了一整套攻灭北匈奴的作战方案。

当时的汉朝,已经休养生息了三十多年,国力已经彻底恢复了。所以汉明帝很快就同意了窦固的作战方案。

因为方案是窦固提的,所以接下来,窦固就直接负责执行。在这个计划当中,东汉军队首先要拿回西域,而当时的窦固就奉命率军,前去进攻西域的北匈奴。

班超

这一下,班家的机会就来了。因为当时班固还在写《汉书》,所以,班超就被窦固选中做了自己的司马。这就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惧使西域。”说到底,都是关系啊!

当然,关系只能做敲门砖,进了大门之后,还得靠自己。后来班超跟着窦固去了西域之后,窦固亲自带兵,在天山北部击退了北匈奴的主力,并且封死了北匈奴军队前往西域的通道。然后,班超才可以带着三十六个人,出使西域诸国,斩杀匈奴使团,再通西域!所以,班超能通西域,背后站着的其实是窦家。如果没有当时窦固带着几万人,在天山一带挡住匈奴主力,单凭班超这几十人,怎么可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呢?历史上几乎所有壮举,背后基本上都有一支强大军队,和一个强大国家支持。

因为班超出使了西域,在西域这边比较有名气。所以,窦固带兵撤退之后,他就代表窦家留在了西域,成了西域都护。此后的三十年,班超一直留在西域,为汉朝经略西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这期间,汉明帝驾崩了,然后他儿子汉章帝即位。同时,班固也写完了《汉书》,后来也开始追随窦家,逐渐接触军队。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年之后,等到汉章帝也驾崩了,汉和帝即位的时候,窦家的女子做了太后,同时窦家的权势也达到了顶点。窦家就带着军队直接杀向北匈奴腹地,最后窦宪成功勒石燕然。因为当时班超在西域这边,所以,班固就跟着窦宪一起去参与了勒石燕然的壮举。就这样,在东汉大军勒石燕然那一年,班家也达到了顶点。但再之后,班家却开始衰落了。

因为此时的班家已经有些和窦家过于绑定了,窦家的兴衰会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到班家。果不其然,在勒石燕然后不久,窦宪直接谋反了。因为这件事,班固直接被株连,最后不明不白死在了监狱里。

班超

至于班超,在这之后,又在西域镇守了几年,最后主动向汉和帝申请回家。但同时,班超退休之前,也给自己留了一个保险。他的大儿子班雄后来被任命为京兆尹,在京城这边有很大影响力。而班超的二儿子班勇则是留在了西域,接手班超的权势。正是靠着这俩儿子,后来班超回到京城之后依然过了几年好日子,最后高龄善终了。

但是随着班超去世,班家走上下坡路,已经无法避免了。

在班超死后,他的二儿子班勇继续在西域工作了二十多年。因为班勇在西域比较强势,所以这期间班家没啥大事。反倒是老大班雄仕途一直不错,后来班雄的儿子班始还娶了阴城公主刘贤得。可这件事也给班家留下了一个祸根。

二十多年以后,老二班勇因为在西域办事出了问题,直接被免除了官职。随着老二被免职,班家迅速衰落了。没过几年,阴城公主开始越来越瞧不起班家,还给自己的丈夫班始,也就是班超的孙子,戴了绿帽子。而班始知道这件事之后,一怒之下,直接杀了公主!“雄卒,子始嗣,尚清河孝王女阴城公主。主顺帝之姑,贵骄淫乱,与嬖人居帷中,而召始入,使伏床下。始积怒,永建五年,遂拔刃杀主。帝大怒,腰斩始,同产皆弃市。”

这一下,班始的祸闯大了。因为误杀公主,班始这一家全部被株连。当年班超好不容易拿下来的爵位也被彻底剥夺了。所以从这时开始,班家就彻底衰落。后来到了东汉末年,以及再往后的历史,班家就没再出过什么厉害人物了。

1 阅读:9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