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与中国接壤,却将80%石油出口欧洲,哈萨克斯坦到底在图啥?

围炉话今朝 2024-05-29 06:24:59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丨围炉话古今

编辑丨围炉话古今

作为中国的邻居之一,哈萨克斯坦不仅向来是中国的友好合作伙伴,更是经常高喊着“中哈友谊长存”的口号。

可奇怪的是,两国关系既然如此要好,为何哈萨克斯坦还要将国内80%的石油都出口给欧洲?难道哈萨克斯坦和我们有矛盾吗?

在全球能源版图上,石油不仅是推动工业车轮滚滚向前的燃料,更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

哈萨克斯坦,这个位于中亚腹地的国家,石油储量约达300亿桶,排名世界前列。其中尤其是里海沿岸的田吉兹和卡沙干油田尤为瞩目。

田吉兹油田自1993年就开始生产,截至2006日产量已经达到45万桶,占据着哈萨克斯坦石油总产量的35%。

而卡沙干油田则被誉为21世纪初发现的最大油田之一,这个油田曾被多个国家进行过开发,可最终还是我国的帮助下,历经千难万险才将其开发成功,我国为此甚至还铺设了一条长达2800公里的原油管道。

另外,哈萨克斯坦也曾是苏联的一部分,至今俄语仍然是他们的必修语言。按理说这样的国家与中国应该是没什么矛盾。可为何每年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有80%都出口到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量却仅有7%。

这其实不能谁也不能怪,哈萨克斯坦本身还是非常愿意和我国进行贸易的,实在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油项目无法达成一致。

首先是地理因素。虽然哈萨克斯坦与我国新疆接壤,但石油产区与中国的直线距离却并不理想。相反,西向的运输路径借助苏联时期的基础设施,如“友谊”输油管道,这条管道网络如同能源动脉,将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直接输送到俄罗斯,再转运至欧洲各国。

相比之下,若要将石油东运至中国,则需新建或大幅改造现有的管道系统,这不仅意味着巨额投资,还需克服复杂的地形障碍。

据估计,哈萨克斯坦每桶石油通过现有管道输往欧洲的成本约为15美元,而开辟新线路至中国,则可能超过30美元。巨大的成本差异,迫使哈萨克斯坦不得不在出口方向上做出权衡。

再加上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关系,哈萨克斯坦索性直接把石油出口给俄罗斯,让他们负责卖给欧洲,这样从成本方面来说,对哈萨克斯坦是最为有利的。

当然对于我国来说,中东地区本身就和我国一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石油合作也是很早就已经开展,现如今已经发展相当成熟。

即使我国从遥远的中东海运石油,也比重新在哈萨克斯坦铺设管道的成本便宜,更何况哈萨克斯坦也没有这种内陆国家并没有沿海港口,所以在地理因素和成本的对比下,我国其实和哈萨克斯坦并不是太适合开展石油贸易。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成本既然这么高,可在卡沙干油田不是已经铺设有一条管道了吗?这又是为了什么?

自苏联时代起,“友谊”输油管道便已铺设,它不仅承载着能源流动的重任,更是一种历史的延续。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这一管道网络得到了保留和扩展,成为连接东西方能源市场的桥梁。此外,哈萨克斯坦还参与了“跨里海管道”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与欧洲市场的联系。

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多一个贸易伙伴就多了一条路,哈萨克斯坦是这样,中国同样也是这样。之所以不惜成本也要铺设管道,并不是单单是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更是为了以防万一。

现在和平年代可能看不出来,可是一旦世界发生动乱,中哈原油管道就很有可能就成为双方的救命管道。

就比如说哈萨克斯坦突然和欧洲关系恶化,或者是因为美西方制裁,中东地区暂时无法向我国提供低廉的石油,这条现成的管道就很有可能成为了中哈之间的命脉,保证双方的石油供应和经济发展。

虽然相比于庞大的出口总量,这条管道的运输能力仅占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一小部分,但双方更多的是出于战略安全和市场多元化的考虑。

总之,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舍近求远”,实则是综合考量经济成本、地缘政治、历史基础及未来发展等多重因素的结果。

在这场能源与外交的大戏中,每一滴石油的流向,都是国家利益与战略选择的深刻体现。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故事,是全球能源格局的一个缩影,讲述着合作与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篇章。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之旅,远不止于地缘,它是智慧与策略的交织,是对未来的深谋远虑。在这条能源之路上,每个转向都映射着国家的宏图与世界的脉动。

0 阅读:372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