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下葬过程有多恐怖?明史给出的资料,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强强谈历史 2024-06-11 20:16:4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皇帝了。

他出身贫寒却一跃至权力顶峰,他倚仗众多心腹大臣登上皇位而后大开杀戒。

他在世时,想法太多,总是让大臣一边感恩一边瑟瑟发抖。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死后还要搞事情,偏偏还搞了好多“大”事情,件件都足以让人毛骨悚然。

秘不发丧

公元1389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的内心非常恐慌:

他怕自己很快不久于人世;

他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别人夺走;

他怕自己生前造下太多杀孽,死后尸骨不存。

于是,他叫来了孙子朱允炆......

次日,众大臣得知,皇帝朱元璋身体欠佳,需要静养,暂不上朝,由朱允炆代理朝政。

既然皇帝还健在,那就仍旧各司其职,朝堂上下自然不会出现任何变动。

就这样,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朱允炆把朝堂上下也治理得井井有条,仿佛丝毫未受到朱元璋重病的影响。

突然,有一天,朱元璋早已逝世的消息不胫而走。

很快,皇宫内外一片缟素,传闻是真的。

此时,朱元璋的尸体已被装进一副用特殊铁木材料制成的棺材中,棺材四周还包裹着沉甸甸的铅皮,不仅坚固,还能有效防止尸体腐烂和气味外泄。

而这种一模一样的棺材,就有13副,他们全都分散地摆在灵堂的各个地方。

如此诡异,到底是什么情况?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又一道懿旨降下来。

朱元璋葬礼,需要活人殉葬。

朝堂上下人心惶惶,生怕一个不注意,自己就会被抓住殉葬。

可是,要殉葬的名单早已确定,再出逃也无济于事。

毕竟,这可是朱元璋生前便开始谋划的一盘大棋,关乎前朝和后宫,也关乎江山和社稷。

原来,临终之际,朱元璋就已召集亲信,吩咐他们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安排身后事。

朱元璋这辈子最放不下的事有三:

1.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

2.自己死后的坟墓。

3.还未享尽的荣华富贵。

当然,第3个原因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掩饰前2个。

于是乎,朱元璋就分别针对这3个事项进行了安排。

江山若落于他们手中怎么办?那就除掉这些可能的人。

自己仇人太多,坟墓被盗怎么办?那就让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坟墓。

还想享受荣华富贵怎么办?那就让它们继续陪自己。

嗯,整体思路有了,接下来细节方面如何实施?

如何名正言顺享受荣华富贵和排除异己?现在自己寿命将尽,好像只能是让他们下去陪着自己了。

于是,殉葬制度被重启。

如何让别人找不到自己坟墓,那就多打几副棺材,多挖几处陵墓,这样即使盗贼或仇人要来挖墓,成本也大了很多。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心思实在是太缜密了,不愧能做开国皇帝。

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朱元璋想的是很好,能不能做到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充分准备

首先来说殉葬。

殉葬制度古来有之,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当时,人们很尊崇鬼神之说,他们认为人死了依旧是有灵魂的,依旧可以感知这一切,人死只是换了个生活方式。

也因此,他们认为死者在阴间依然需要生前的侍从和物品。

于是,一些王公贵族甚至帝王死后,往往会有侍从、宠妃或奴隶被活埋或处死以陪葬。

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帝王认为殉葬太残忍,就废止了此制度。

就连以残暴著称的秦始皇,也将活人殉葬改为用泥人烧制的兵马俑殉葬。

可到了朱元璋时期,活人殉葬制度又被捡了回来。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死前吩咐,要将他的爱臣与爱妻一起殉葬,另外,后宫中没有子嗣的妃子宫女们也要殉葬。

当然,朱元璋还会适当给予他们恩惠。

比如,在殉葬名单里的人可以自愿选择死法,而且也不会让他们白白殉葬。

个人殉葬后,朝廷会给予他们家族极大的殊荣和奖励,不仅能够加官进爵,所得官位还能够世袭。

而且,越是主动殉葬的人,越能够得到更高的奖励。

但是,若被列入殉葬名单,如果不主动殉葬,那等待这个家族的就是更多的责罚。

可饶是如此,绝大多数人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生命。

前朝被选中的官员有一些结党营私、碌碌无为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世家大族,权力至上,常常搞得朱元璋头疼的人。

他们人脉广,财力丰厚,只需要稍稍运作很可能就会被移出殉葬名单,虽然不能再做大官,但参个军、保个性命还是可以的。

但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后宫嫔妃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根据《李氏朝鲜》的记载,那些被选为“朝天女”的后宫妃嫔,她们的命运早已被决定。

那些尚未生育的妃嫔,按照朱元璋的遗愿,被无情列入殉葬名单。

朝中一片混乱,妃子们的哭泣与大臣们的震惊交织在一起。

而一些官员则趁机贪赃枉法,暗中庇护了一些妃嫔,使她们得以幸存。

与此同时,一些已生育过的妃嫔,因得罪权贵,竟也难逃殉葬的厄运。

而且,据说,在朱元璋还在病床上时,有一位公主听说自己的母亲被列入殉葬名单,急忙跑到龙床前为母亲求情。

可是,就在这位公主说完那番话后,往日慈爱的父亲朱元璋直接不见。

他立刻命令属下端来毒酒,让公主母亲当着女儿的面饮下。

列好名单,准备好死亡方式,殉葬环节就已基本落实,朱元璋既为后人肃清了龙椅旁的障碍,又确保自己在九泉之下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真是一石二鸟。

被迫殉葬

准备工作完成后,朱元璋的葬礼如期举行。

“而发引,各门下葬”,《皇明大政记》一书如是记载朱元璋下葬那日的状况。

十三口棺材从灵堂出发,浩浩荡荡来到城门口。

据说,诸多围观者听见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厚重声音,还带着朱元璋生前在朝堂之上发号施令时的威仪。

彼时,十三口棺材分别从各个城门抬出,而后走向不同的目的地。

无人知晓十三口棺材中哪个是朱元璋,也无人知晓朱元璋被埋葬在哪个墓穴。

随着一抔抔黄土落地,朱元璋的一生也被盖上帷幕。

与之同时进行中的是殉葬队伍。

她们被带到了一处阴森的宫殿,那里,哭声震天,每个女子都清楚自己即将面临的悲惨结局。

在太监的无情监督下,她们被迫站在木凳上,将头伸向悬挂的白绫。

随着锦衣卫的冷酷介入,木凳被踹翻,哭声戛然而止,生命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无声坠落。

此外,后宫妃嫔们殉葬的方式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有史学家推测,部分妃嫔并非被吊死,而是被迫接受了更为残忍的待遇——体内被注入水银,以保尸体不腐。

也就是在被灌下安眠茶,陷入昏睡之后,有专人将她们的头皮切开,再将水银灌入她们体内。

待水银灌注完毕,头皮再次被缝合,她们在梦中就被无声无息送往黄泉。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被生生活埋。

被发现时,她们的骨头各种扭曲,很难想象,她们当时是如何在狭小的墓穴里挣扎、抽搐,一点点感受自己生命的流逝的......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下葬时,有四十六名妃嫔和数十名宫女被迫殉葬。

她们的哭声、哀求声在墓道中回荡,但最终都被无情的死亡所吞噬。

此外,朱元璋的陪葬品更是极尽奢华,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然而,时至今日,朱元璋的陵墓到底在哪里,还是个未解之谜。

有人说是在明皇陵,更多人倾向于认为朱元璋葬于明孝陵。

因为在明孝陵附近发现的古墓,以及墓中的奇怪现象,都足以让人推测出那是殉葬宫女的墓地。

而且,传说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明孝陵内部还设有复杂的机关,这些机关精巧但足以致命。

并且,朱元璋还在自己的墓地设上了诅咒,任何试图进入坟墓的人都会遭遇不幸。

最令人惊悚的是,每到夜晚,朱元璋陵墓周围就会传出女人的哭声。

民间传说,那正是被迫殉葬妃子和宫女们的亡魂在哭泣。

时间来到今日,我们自然不会相信这些封建说法。

但若《明史》记载无误,那么朱元璋实行的殉葬制度,是对皇权至高无上的残酷展示,更是对无辜生命的肆意践踏。

令人不齿。

统一乱世,建立新的朝代,无疑是对百姓的利好,但滥杀无辜,视生命如草芥,更是他这一生难以抹去的黑点,也为后来明朝政权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任何时候,不尊重生命,就是不尊重自己,也必将被自己的恶行反噬。

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评论转发。

1 阅读:1552

强强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