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能让梨的孔融,素以忠孝著称,为何最终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

飞鱼史记 2024-06-21 13:13:13

地球目前已经多少岁了,即便是权威的科学家也仅仅只能推算出一个大概时间。

在漫长的岁月中,自然不缺少各种各样神奇的事情,有些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但它就明明白白在那,让人只能叹为观止。

当然,地球上这些众多的不可思议并不能解释为来自外星人,毕竟在没有确切的证据面前,外星人只是一个传说。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这般说过: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就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就拿苹果来说,它的存在就是用来吃的,不过对于牛顿来说,苹果却又不单单是水果,而是他发现万有引力的切入点。

所以砸到牛顿的苹果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有对比就有伤害,有嫉妒就有仇恨,苹果如此被人吹捧,自然会引起它的兄弟愤愤不平,梨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们看来,梨也是水果,但对于孔融来说,它存在的意义不弱于苹果对于牛顿的意义。

虽然孔融没有从梨的身上发现什么物理原理,但是却让他得以家喻户晓,正所谓:

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四岁因让梨成名,成为了中华传统美德中一则经典故事,自此之后,孔融便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懂礼仪、重忠孝”的印象。

只是这种印象并不真实,确切地说,仅仅是停留在了孔融四岁的时候,孔融长大后的所作所为很令人诧异,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素以忠孝著称的他,最终却因为不孝而被曹操处死。

那么孔融究竟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曹操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处死这样一位忠孝之名远播千里的孔子后代?

这一切还得从那个“梨”说起。

孔融让梨

俗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在我们现代人的印象中,在孩子小的时候,基本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品行,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听话了。

至于有些打着科学育儿幌子而教唆父母要放手,要释放孩子们天性的说法,我只能表示:

我只笑笑,我不说话。

三、四岁时,正值人生最无忧无虑的年龄,所擅长和渴望去做的无非就是玩,如果说到吃的,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如果放在面前一筐梨,绝大多数人都会先挑一个最大的一饱口福。

可是这问题放在孔融身上就上升到了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至高境界,他在一筐梨中选择了一个最小的来吃,长辈们就很奇怪,便询问孔融为何要吃小的,孔融回答说:

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很显然,仅仅四岁的孔融便已经知晓了礼和孝,不然他也不会挑小的来吃,而这一切的背后又与孔融所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嫡孙,自幼便被孔子所提倡的儒家之礼法束缚着,作为孔家后人,虽然在汉朝独尊儒术之后便广受统治者的照拂,但前提是他们得有足够的能力接受优待。

这就使得孔家后人对儒学的格外重视,他们必须要以身作则来让统治者看到儒家思想的和谐与美好。

所以,四岁让梨这事,放在孔融身上并不是偶然,而是家庭环境熏陶下的必然。

只是人们对于孔融的认识,似乎也在此之后便戛然而止,人们根本不知道孔融后来的人生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他最终死在了曹操手中。

抛妻弃子

孔融第二次出场是在他13岁的时候,这一年,孔融的父亲因病去世,孔融悲痛万分,痛哭不止,哭到后来必须需要有人扶着才能站起来。

经过让梨和哭孝两次重大事件,孔融之名也得以名扬万里,在那个靠举荐便能为官的年代,摆在孔融面前的一条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

只是谁也想不到,孔融会做出抛妻弃子的事情。

东汉末年,孔融没有意外在朝廷中当了官,当权臣董卓弄权时,孔融就与其发生了争执,孔融认为董卓废掉汉少帝是违背礼法之事。

董卓因此对孔融记恨,后来便把他安排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当国相,想假借黄巾军之手将其除掉。

孔融在当地为官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只是黄巾军势大,孔融差点就丢掉了小命,还是刘备出面救了他一命。

董卓被杀后,袁氏兄弟势大,结果孔融又得罪了袁绍,袁绍二话不说,便派儿子袁谭攻打北海,双方激战半年,却没人愿意伸出援手。

面对此情此景,孔融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再思索抵御之道,等到袁谭攻破北海时,孔融二话不说立即逃亡山东,速度之快连他的妻儿都没反应过来。

孔融逃跑后,他的妻儿也被袁谭所俘虏,他们的结局可想而知。

孔融抛妻弃子着实令人不齿,而此举并不是他的无奈之举,毕竟他自己都能逃跑,带着妻儿难道就不行了吗?

大逆不道

孔融所做之事,其实早就有预兆,而从他的言论中也能看出,他曾这般说过: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夏奚为?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孔融认为:父亲对于儿子来说,其实没有什么亲情,本就是因为抒发情欲,儿子对于母亲来说,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自然也就没有用了。

这番言论当真是毁人三观,很难想象这是那个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说出的话,不过这却是长大后孔融真实的面孔。

所以对于自己抛弃妻儿的行为,孔融也并没有一点负担,毕竟他在思想上已经否认了亲情存在的意义。

曹操掌权之后,孔融无奈投靠了他,可对于曹操他始终看不上眼,毕竟在他的认知里,曹操出身令人耻笑,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便让儿子曹丕纳了袁熙的妻子甄姬,孔融就借机讽刺,对曹操说: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听后便询问孔融这是哪里记载的,孔融却说是他按照曹丕纳甄宓的事情推算出来的,曹操当场气得脸黑。

后来孔融一再让曹操难堪,很快便让曹操动了杀心,在曹操的授意下,很快便有人向曹操提供了孔融的四大罪行,其中包括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给孔融坐实了“不孝”的罪名,让人惊诧的是,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替孔融说情的。

最终曹操以“不孝之罪”,将孔融处死,连带着牵连了全家都落得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参考文献:《后汉书》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3

飞鱼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