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尼姑,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主席

品品这个历史 2024-06-22 09:37:46

谭钟麟,湖南茶陵人,生于道光年间。谭家原籍河南,洪武年间迁居茶陵,以耕种为业,积累数万两白银。其父于前山修建私塾,族中子弟均可读书。谭钟麟自幼聪慧,熟读《论语》、《孟子》。塾师常称赞其有状元之才,力劝谭钟麟参加科举考试,博得秀才、举人的功名。谭钟麟不负众望,科考之路十分顺利。咸丰初年,谭钟麟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初入仕途,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洪秀全、杨秀清发动金田起义,攻陷南京、杭州。清廷面临严重财政危机,咸丰皇帝命令群臣上书言事。谭钟麟建议开发陕西,作为朝廷的后方基地。咸丰皇帝深以为意,命令谭钟麟游历陕西,考察风土人情。谭钟麟抵达三秦大地,考察延安、汉中的赋税、人口。而后,谭钟麟返回北京,出任监察御史。当时,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掌握实际权力,与恭亲王明争暗斗。谭钟麟支持奕䜣,被慈禧太后斥责。他深感失望,申请外放为官,出任陕西布政使。

在任期间,谭钟麟兴修水利,发展文教,民风为之一新。光绪初年,陕西、山西连遭特大旱灾,受灾人口超过百万,朝廷无钱赈灾,冻馁而死者不可胜计。谭钟麟十分焦急,亲赴山西,向乔致庸等富商借款。乔致庸是富甲一方的缙绅,自愿捐助五十万两白银。谭钟麟十分感动,连夜返回陕西,开设粥棚、慈善堂,赈济灾民。有一次,谭钟麟在米脂考察灾情,路遇一个姑娘。这个姑娘长得十分漂亮,谭钟麟十分心动,连忙打听其身世。经了解,这个姑娘姓刘,陕西米脂人,因家乡遭遇旱灾外出逃荒。后来,父母死在逃荒的路上,她出家做了尼姑。不曾想,刘氏年轻貌美,不少男子觊觎她的美色,将尼姑庵搅得鸡犬不宁。刘氏只得离开尼姑庵,靠讨饭为生。

谭钟麟同情她的遭遇,将其带至府中,伺候老母亲。谭母为人心直口快,与刘氏关系十分融洽。有一次,刘氏与谭母谈及命运,称自己足底有两个痦子。谭母大惊失色,称其有大富大贵之命,将其提升为通房丫鬟。一年后,刘氏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谭延闿。儿子出生后,刘氏的地位并未提高,原因是谭钟麟封建思想浓厚。在他心中,刘氏出身低微,不宜做夫人。刘氏暗自神伤,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谭延闿聪慧无比,精通经史子集。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先后考中秀才、举人。

1894年,清廷组织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谭延闿与刘春霖等人参加会试。临行前,刘氏为儿子焚香祈祷,期盼他考出好成绩。谭延闿不负众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会元。消息传来,谭钟麟十分开心,立刻举行宴会。刘氏终于摆脱丫鬟的地位,与丈夫一同进餐。又过了一年,谭钟麟病逝,谭家衣钵由谭延闿继承。他情商颇高,擅长投机钻营。1905年,清政府实施预备立宪,各省成立谘议局。谭延闿联合熊希龄等湖南缙绅,成功当选为议长。此后,谭延闿长期担任立宪派首领,是湖湘地区的显赫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谭延闿出任湖南都督。刘氏十分开心,立刻携家眷奔赴长沙。谭延闿是一个孝子,为母亲购置豪宅。刘氏度过几年快乐时光,于1917年病逝。谭延闿将母亲的棺椁送回茶陵,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谭氏族人不允许刘氏从正门下葬,理由是她做过通房丫鬟。谭延闿十分生气,与族人爆发激烈的争吵。最后,谭延闿以湖南督军的名义,强迫族人让步,刘氏得以从正门下葬。安葬母亲后,谭延闿的仕途一帆风顺。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谭延闿出任主席,登上权力巅峰。纵观刘氏的一生,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她是尼姑,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当了主席。

0 阅读:86

品品这个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