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战略下,曦华科技TMCU高效解决方向盘HoD行业痛点

硬件是与非 2024-06-07 07:31:52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二十年的高速发展,现正处于黄金时期。汽车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并在全球智能电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正在真正意义上的从一个汽车大国发展为一个汽车强国。

汽车产业发展带动MCU需求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而根据易车网的数据,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935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0.3%,全球汽车销量达到927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1.9%。 以上两组数据表明,中国汽车产销量占据全球汽车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其增速高于全球汽车产销量增速。 除了整车体量的增加,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进一步发展,车载芯片的用量大幅增加。当前一辆车大概要用1000多种芯片,而MCU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类别,大约每辆车的搭载量在几十颗到100颗不等,在某些高端车上的搭载量甚至超过100颗。 假设以50颗MCU/辆车来计算,全球9000万辆车,大约每年全球汽车产销中会消耗掉45亿颗MCU。当然,这里的MCU包含单核通用型的、多核的,以及以MCU为基础叠加其他衍生功能的“MCU+”产品。国产车规级MCU厂商多而散,出路在哪里?纵观全球市场,在车规级MCU市场中,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等国际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到今天,国外主流品牌的车规级MCU市占率依旧超过95%。 而中国企业做车规MCU是在四、五年前才开始的,在汽车智能化和国产化两大驱动因素的激励下,孕育出10多家车规级MCU的玩家,包括外企出来的团队创业的,原来做工业和消费MCU转型过来的,以及做其他类型的汽车芯片加入到MCU赛道中来的。 如今,对这些“新生的”国产MCU厂商来讲,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叠加资本市场“寒冬”,今天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生存下去?一方面是努力实现企业资金的正反馈;另一方面是寻求差异化的创新。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市面上的车规级MCU发展方向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单核的通用MCU,现在竞争比较激烈;第二类:高端MCU的竞赛,相当于SoC或是MCU升级版;第三类:通过MCU+实现差异化的突破,比如TMCU。

国产MCU厂商在技术沉淀、工艺制程逐渐基本持平、但从规模效应和纵向整合与国际大厂沉淀的情况相比,想要破局,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在细分差异化领域创新,更精准的理解需求痛点,成为国产芯片厂商开拓新格局的方向和选择。 “一般,头部国外厂商的产品经理、架构师等核心技术人员都在海外,但我们的人就蹲在一线,跟车厂、Tier1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在采用新的技术路线方面,我们响应和配合速度更快,且产品具备价格优势。” 曦华科技科技CEO陈曦如是说。 确实,差异化的路径,加上更贴近客户的服务,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能够批量化的“MCU+”应用场景,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茁壮成长,未来或衍生出属于中国汽车芯片厂商的特色道路。

TMCU正在成为自动驾驶赛道的最佳辅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日曦华科技推出了TMCU(Touch MCU)方案,覆盖方向盘离手检测(HoD,Hand-off Detection)以及多种1D、2D、3D类触控及感知应用,如各种按键、触控屏/触控板,以及手势识别、距离感知等。 曦华科技表示:“如果把自动驾驶中的大算力芯片比作主角,那么曦华科技推出的TMCU就是自动驾驶赛道上的最佳辅助。” 以方向盘离手检测为例,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根据盖世汽车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上L3级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几乎为0,预计到2030年,L0~L3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占率依旧高达85%。而当前国际法、欧盟法,还是中国工信部的规定和要求,在L0~L3级自动驾驶期间,方向盘离手检测都是需要强制配备的一环。 电容感应式方向盘离手检测最佳方案

当前市场上量产的方向盘离手检测方案主要有四大类:扭矩感应、光学感应、压力感应和电容感应。其中,电容感应因其性价比高、鲁棒性好、用户体验佳、误判概率低而成为主要的检测方式之一。

图 | 方向盘离手检测技术实现方式,来源:与非网摄制

方向盘电容感应的原理是通过检测人体(手掌)与方向盘内置电容检测传感器的寄生电容变化,来判别驾驶人员是否有双手离开方向盘的行为。 当前,电容检测传感器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加热丝复用,这种方案成本低,需要在加热电路中增加MOS开关,实现加热和离手检测的时分复用;另一种是与加热丝分离的方案,虽然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加热速度更快。

市场主流电容感应方案分析和对比

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方向盘一圈加热丝对地电容面积较大,电路中的感应电容C1起步几百pF,不同方向盘包惠松紧程度差异也会导致C1值的不同,根据测试,C1一般从大几百pF到nF级,高者将近2nF,所以对触控监测芯片的量程要求比较高。

图 | 方向盘电容感应应用原理,来源:与非网摄制

纵观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容感应型方向盘离手检测方案,其主流车规电容触控芯片的性能不尽相同,下面列举了三家国际主流电容触控芯片提供商的产品对比分析情况:

图 | 市场主流车规电容触控芯片分析对比,来源:与非网摄制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厂商1和厂商2的感应电容检测范围都不高于200pF,厂商3的感应电容检测范围上限可达2nF,事实上200pF的感应电容检测范围在方向盘离手检测应用中的限制还是很大的,包括对方向盘生产商的批量生产一致性要求,以及面对不同车型不同方向盘的灵活性方面。 而厂商3虽然在感应电容检测范围上能否做到2nF,但对比厂商1和厂商2的“MCU+AFE”方案来说,厂商3的“单AFE”芯片方案在集成度和成本方面处于劣势,因为在系统方案中需要额外增加MCU来做控制配套,通常成本是前两者的2倍。

挑战行业痛点,曦华科技推出基于TMCU的4nF量程电容检测方案

在这样的前提下,曦华科技在“MCU+”的战略中进行了微创新,将触控和MCU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自研实现了4nF感应电容检测范围的颠覆。 曦华科技生动地形容为“曹冲称象”,古时候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解决超过量程的检测,而今天有了地磅,能够轻而易举地量测出比大象重得多的物品,这也是曦华科技推出大量程TMCU的意义所在。

图 | 曦华科技TMCU规格介绍,来源:与非网摄制

除了大量程和价格优势外,本次曦华科技大力推广的TMCU产品——CVM012x系列还集成了30ch自容通道以及15x15ch互容通道,支持Active Shielding技术以更好的地支持触摸防水性能。同时,CVM012x系列支持多封装和多Flash配置,具有丰富的产品矩阵以满足客户的产品实际需求。

图 | 曦华科技TMCU离手检测方案实现,来源:与非网摄制

值得一提的是,CVM012x系列产品已通过可靠性AEC-Q100 Grade 2认证,并支持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标准的车规应用。 据了解,曦华科技此款大量程TMCU产品已在与多家主机厂对接,深受市场欢迎。

写在最后未来,曦华科技正采用:飞轮战略,通过研发和积累更多的共性IP,降本的同时,形成完善的从消费+汽车,再到物联网的完整产品链条,在提升通用MCU算力的同时,规划布局诸如MCU+LED 、MCU+Motor、多核MCU、BMS 等产品,融合创新、深耕市场,抢滩汽车供应链国产化红利。
0 阅读:3

硬件是与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