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车迟国系列之:为什么说孙悟空与车迟国三位国师的斗法过程,是他弃道从佛的选择和经历?

蓝小妖 2024-02-06 21:49:42

网络截图侵删

一、三位国师的来历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妖魔鬼怪是层出不穷,基本上有后台的都被带走了,没有后台的都被悟空打死了。

车迟国三个国师没有吃过人,只是打压佛教,怎么也死了呢?

这个就要从他们的来历说起了。

他们是二十年前来到车迟国的,那时取经还没开始。但是取经要做的铺垫,如来已经准备好了。

比如:金蝉子已经重生十次;悟空在五行山也将刑满释放;唐太宗地府一日游即将开始;猪八戒和沙僧已然就位。

这三个国师是道士。据他们自己说,虎力大仙幼时师从钟南山,羊力大仙是在小茅山学的法术。

修炼五雷正法的派系有很多,而茅山派与上清一脉相承,茅山派也有人称之为上清茅山宗。

上清派又是三清的势力范围,那么这三个国师是不是,玉清元始天尊派来的呢?

而他们的五雷正法,是诸法中威力最大的雷法。

在第四十四回中,悟空他们快到车迟国时,悟空曾纵身云端看是否有妖精。

只见悟空踏云光,睁眼观看,远见是一座城池;又近觑,倒也祥光隐隐,不见甚么凶气纷纷。他还暗自到,是个好去处!

这就说明三个国师不是妖怪,而是仙人,因为只有仙人才会有祥云。

那又说回来了,既不是妖怪,也不吃唐僧肉,为什么还有后面的斗法呢?

因为车迟国因为三个国师,灭佛尊道,间接的害死了一千多个和尚,还让和尚当苦力,想死都不能。

观音菩萨派来保护唐僧师徒的神仙,都去保护那仅剩的500个僧众了。

还跟他们说,齐天大圣来了,他们就能脱离苦海。

这不就是为了让那些和尚知道,活佛能济世,救他们于危难之间。

而悟空已经看到城池上空的祥云,并且他现在行事也老成稳重了许多,没轻易的去打杀三个国师,而是选择去三清观探虚实。

悟空发现了三个国师的身份不是妖精,而是正经道门中人。

为了探清他们的真实目的,悟空决定惹怒国师,挑起双方的争斗。

打死人家的徒弟,还给国师喝他们师兄弟的尿水,并且自报家门,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谁。

就是这样,双方也没有打起来。而是以比试作为借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网络截图侵删

二、比试的内容

悟空和三个国师比试的内容,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可每次比试代表的意义,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西游记》里没有一句白说的话,也没有凑字数的文字。吴承恩既然写出来,就有他的用意。

比如第一场比试,求雨。

也是这场比试,虎力大仙暴露了曾在钟南山学艺,而且还会五雷正法。

他求雨的步奏完全正规,而且悟空求雨成功也全赖他之力。

你看书中是这样写的“天君道:‘那道士五雷法是个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而来,助雷电下雨。”

说明这场雨,其实是虎力大仙求来的。

因为他求雨的过程完全正规,然后悟空才有机会命令司雨部门。即便后来玉帝过问,诸仙到时就把一切都推给悟空,就没事了。

也不会像泾河龙王似的,还要去剐龙台上走一遭。

这第一场比试就是验证三个国师的身份。

第二场比试,云梯显圣。

你看云梯显圣的规则,“要一百张桌子,五十张作一禅台,一张一张迭将起去,不许手攀而上,亦不用梯凳而登,各驾一朵云朵,上台坐下,约定几个时辰不动。”

在这一回里,除了唐僧,其他三人都坐不住的。

“三藏道:‘我幼时遇方上禅师讲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关里,也坐二三个年头。’”

但是登云梯得驾云朵,唐僧是凡人,登不得。

在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鼉回》中,师徒四人要过黑水河时,八戒和行者的对话:

“三藏道:‘你三个计较,着那个驮我过去罢。’行者道:‘八戒驮得。’八戒道:‘不好驮。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这里说唐僧是肉体凡胎,云托不起来。如果能驮起来,那么去灵山就不用徒步而走,可以有别的方法去了。

前一章还说唐僧他们驮不起来,到了车迟国就又行了。

书上是这样写的“他却作五色祥云,把唐僧撮起空中,径至东边台上坐下。”

唐僧上得云台,就已然是得胜了。

第二场比试是为了说明,唐僧能被人驮着登云。

但是如果让唐僧师徒,跨过险阻障碍,直接到达灵山,就没有了取经的意义。只有直面千难万险,方显真经的价值,也会更珍惜。

人生也是如此,容易得来的,不去珍惜。努力得到的才会被重视。

这样得来的真经,才会在东胜神州广为流传。

第三回比试是隔板猜物,共猜了三次。

第一个环节是猜衣服。

柜子里明明放的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可悟空楞是把它变成了“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一口钟”书面解释为,一种无领无袖的衣服,形似钟吕。

在这里悟空变化此衣,意有所指,即他在天庭不得志,反而入佛道受重视的意思。

第二个环节是猜鲜桃。

车迟国哪里来的鲜(仙)桃呢?这里是为了影射天宫的蟠桃。

这个环节是车迟国国王(玉帝)藏桃,悟空(偷)吃桃的过程。

可以理解为,经过这么多,天庭和佛教的各种妖怪的为难,悟空其实也想明白了。

蟠桃丢失是有人故意陷害,逼着他反下天去,一步步推着往取经的路上走。

第三个环节是猜道童。

这个环节是虎力大仙设计的。他把道童藏到柜子里,出来的却是一个不会念经的小和尚。

这个过程不就是悟空弃道从佛的选择和经历么。

事情到这,悟空已经是死心塌地的跟着佛祖走了。而且,佛祖还说过,他知道悟空的本来面目。

明面上悟空是天生地养,但他也想知道自己的身世。

说到底,孙悟空不跟着佛祖又能怎么样?紧箍咒戴着,不成佛也摘下不来啊。

三界都知道他和唐僧取西经的事了,为了面子和名声,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去。

网络截图侵删

三、悟空的重生

第三场比试,开篇就是砍头。

这一回,悟空先登场。他的头被砍下来,侩子手就踢出三四十步远。

鹿力大仙又念动咒语,因他也有五雷法,遂使唤了土地。教土地按住悟空的头,不让大圣的原头回到身上。

悟空最后无法,只得重新长出个新头来。

就像沙僧说的“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个头哩。”

在第八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悟空被“押在斩妖台,绑在

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

怎么到这里就能被凡刀砍掉头了呢?

在开始时,所有人都对悟空恨之至极,不肯好好的砍他的头,只是往脑袋上招呼,他在八卦炉中练就了铜头铁臂,所以就拿悟空没办法了。

可在这场比试时,是直接躺在断头台上的,可不直接头就掉了。

悟空断头重生,那原头上的紧箍咒还是在原头上啊。

置之死地而后生。勘破生死,连头一起都不要了,那紧箍咒不就没用了么。

悟空虽有七十二条性命,可此次重生,堪比改天换地。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第一个小环节,虎力大仙就交代在这了。

到第二个和第三个环节,都是要人命的游戏。三个国师都在这里挂掉了,这也是他们的脱身之法。

至于变做老虎、白毛角鹿、羚羊,连白骨精都会的变化之法,三清正经的仙人还有不会之理?

在车迟国这里,悟空受益最大。首先是紧箍咒,随着原头的掉落而离开他。

再有就是坚定了,悟空求取真经的决心。因为他要的更多,比如身世,比如成佛,比如面子和名声。

有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名声,会负累很多不必要的事情。

但人活一世,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谁又逃得掉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