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给战斗机取代号:中国歼20代号“Fagin”,音译后居心叵测

娱酱拌饭呀 2024-06-21 14:14:02

每当一款令人瞩目的战机横空出世,给它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似乎成了Aviation迷们的必修课。在这个为战机命名的"世界杯"赛场上,素以强悍著称的北约组织,似乎总爱搞点"小动作",尤其在给中俄战机起名时,更常流露出一些不大友好的"恶趣味"。

就拿中国新锐战机歼-20来说吧。这款集尖端Low-Visibility技术、超机动性和信息化作战能力于一身的新一代战机,堪称中国Aviation工业的里程碑式杰作。可北约非但不愿正面肯定它的性能,反倒给它起了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代号"Fagin"。小说迷们一听就知道,这个名字出自狄更斯名著《雾都孤儿》,说的是书中一个贪婪狡诈、力压孤儿为己牟利的反派角色。北约这样命名,难道是要影射歼-20是个"十恶不赦"的家伙?

事实上,北约给中俄战机起一些带贬义色彩的名字已不是一两天了。比如,他们给早年的米格-21起名"Fishbed"(鱼塘),似乎在嘲笑它不过一个"鱼塘"货色;又如,他们给苏-57取名"Felon"(重刑犯),好像在说这款战机与重罪难逃一样不祥。即便是令西方也不得不仰视的苏-27,北约也只是给了个中性色彩的"Flanker"(侧翼锋),并不十分友善。

相比之下,北约在给自家战机起名时可就"慷慨"多了。譬如,F-15被冠以"Eagle"(雄鹰)之名,颇有自诩"空中王者"的味道;F-22被称为"Raptor"(猛禽),好像在昭示美军要凌驾万物、称霸长空;就连表现平平的F-35,也被赋予了个"闪电"(Lightning II)的威名,令人惊讶它怎就有了劈山裂石的本事。不得不说,美国人给自己的利器起名,实在是信心十足,霸气外露。

那么,为何北约在给对手装备命名时总爱捎带点"嘲讽"呢?笔者以为,这种做法折射出北约对中俄在内的对手国家仍存在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只有西方国家才掌握着先进科技,中俄等国的装备再先进,也不过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对此不屑一顾、冷嘲热讽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傲慢自大的心理,归根到底源于冷战思维的延续。在漫长的冷战岁月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阵营习惯于用意识形态的眼光看待对手,总认为对手国家的一切都是落后、低效乃至邪恶的。即便冷战已成为历史,这种思维定势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中俄的认知。他们对中俄战机的先进性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反倒乐于从一些琐碎细节或文化误读中寻找"把柄",借以诋毁对手、吹捧自我,这难道不也是冷战思维的"余烬"?

与北约的"恶趣味"相比,中国对歼-20"威龙"称号的赋予,显然要高明、得体得多。"威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神圣、强大的化身,又暗合了歼-20作为"新锐"的先进性能,同时更蕴含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这个名字不仅有诗意,更有内涵,既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也昭示了中国和平发展、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事实上,一个国家给武器装备命名的方式,从侧面折射出这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美国人热衷于用雄鹰、猛禽等凶悍动物为战机命名,反映了他们弘扬实力、崇尚军事强权的价值观。而中国人更倾向于用龙、龙骑这样神圣、高贵的意象来称呼先进装备,则体现了中华民族"止戈为武、爱好和平"的文化理念,以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进取精神。

可以说,一个国家或组织对军事装备的命名方式,是其文化理念、价值追求的一面镜子。如果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对方,对别人的先进装备冷嘲热讽、妄加评判,反倒凸显了自身文化素养和战略视野的局限。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国理应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兼收并蓄的文化视野来看待彼此,求同存异、互学互鉴,而不是躲在自己的"堡垒"里对别人说三道四。对于中俄等国的军事装备,我们应该以开放、客观的心态去认识,虚心学习其中的先进理念和科技,为各国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如果北约继续以冷战思维看待中俄,对别国武器装备乐此不疲地"冠以恶名",只会暴露其战略视野和文化理念的短浅,也注定会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中落伍。反之,如果北约能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其他国家的发展,必将收获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世界,也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

总之,北约给中俄战机命名的方式,既反映了其战略文化的局限,也揭示了其对时代发展大势缺乏清晰认知。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下,任何国家都不应以偏见和成见看待别国,而应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收并蓄的视野去认识世界、融入世界。

0 阅读:470
评论列表
  • 2024-06-23 19:38

    F22蚯蚓 F35蛆 F15屎壳郎 F16屎球 F18超级大黄屎

娱酱拌饭呀

简介:更新有趣好玩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