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后,陈毅去视察,觉得浮雕不对劲:快去叫陈赓

历史实战派 2024-06-24 12:04:29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大型纪念工程之一。

在筹备新中国开国大典时,中共中央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觉得应该建立一座纪念碑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新中国建立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

周恩来汇总了各方人民的意见,建议碑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

要建在北京市什么地方呢?大家却有着不一致的看法。周总理经过认真的思索后,认为应该建立在天安门广场,因为这里有着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也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

很快,中央领导人以及全体政协委员来到天安门参加了纪念碑奠基典礼仪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从修建来说,引起了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对于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放在正面还是背面,引起了众人的争议。

周总理经过百般思量之后,确定北面为纪念碑正面。因为他说我们树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兴建委雕塑馆成立之后,周恩来在谈话中提出,浮雕在纪念碑的外面,是纪念碑最直观的画面。

纪念碑浮雕设计体现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政治内涵,也关系树碑的重大政治意义。

周恩来提出,创作浮雕的同志要先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还要去那些发生地看看,吸收祖国浮雕艺术的传统。

最后他们创作出一些反映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的浮雕图案。周总理在他们的创作作品中,选定了10幅作品。

最后一幅就是胜利渡长江的历史。听说专家要雕刻不少战斗场面,陈毅也带人来到工地视察,但在最后一幅渡长江的浮雕前感觉到不对劲。他说浮雕上过江时的武器是不是不太对。

他说当年的武器是从敌人的手里缴获的,快去交陈赓。因为当年的过江是陈赓指挥的,他才是最清楚的。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兵力已经下降到了200万人。蒋介石认为他的长江防线非常坚固,我们无法越过长江。

但在毛主席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后,中央就立即赋予了总前委渡江战役的指挥权。

4月21日晚上,谭震林命令军队渡江,经过一晚的行动。30万大军全部过江,就算是中间出现了一些差错,却也最终顺利渡江。

21日下午西集团开始渡江,仅损失了四个人就渡过了长江。22日晚,东集团发起冲击,只用了十几分钟,队伍就登上了南岸。

我们只用了4天时间,就让国民党准备很久的沧江防线很快突破。陈赓也带领队伍在九江渡过了长江天险。陈赓来到天安门广场,确定了陈毅所说,并为专家详细讲述了当年过江的细节。

做这一浮雕的刘开渠,对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进行了修改,也保证了历史的真实性。

在每一幅浮雕里,都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的面貌、表情、姿态都各不相同。这组浮雕一共塑造了170多位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艰苦历程。

1 阅读:248

历史实战派

简介:讲好历史故事,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