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副连长假装上级喊话,敌人很冤屈:我没打,不信你验枪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5-17 03:40:5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战略调整与指挥决策

1948年11月13日,中原军区首长紧急召开高级指挥会议。在会议上,首长详细分析了当前战局,并下达了具体的军事行动指令。会议室内,地图铺满了整个桌面,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个军队的位置和行动路线。首长指着地图上的徐州位置,强调此地的战略重要性,并明确了陈赓将军的任务——指挥第4纵队、华野第3纵队以及两广纵队迅速向徐州进军。

接到命令的陈赓将军立即开始部署行动。第4纵队和华野第3纵队是此次行动的主力,两广纵队则作为协助部队。各纵队迅速集结,开始按照既定路线向徐州挺进。在行军途中,各部队通过无线电保持联系,密切协调行动,确保行军速度和战斗力的最大化。

同时,第3纵队和第9纵队的任务是攻占宿县,作为整个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分散敌军力量,减轻主攻方向的压力。这两个纵队分别从不同方向出发,向宿县发起进攻。在夜幕的掩护下,部队悄无声息地接近城镇。军事行动的严密安排和快速执行,展示了中原军区对战局变化的迅速反应和高效指挥能力。

曹村车站的战斗

11月14日夜晚,第22旅的部队抵达了曹村车站附近。天空中乌云密布,月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整个地区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这种环境增加了行军的难度,但也为部队的悄然移动提供了掩护。第22旅的任务是支援正在车站与敌军交战的第10旅,确保控制该战略要地。

第10旅在车站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原计划直接从南面进攻车站的方案因敌军防守严密而调整。指挥官迅速作出决策,命令部队改变前进路线,从东北方向绕行至车站的东面,试图从侧翼突破敌军的防线。这一举动旨在分散敌人的火力,为主攻方向的部队创造突破口。

在执行这一计划的过程中,第65团6连3排作为侦察前锋小队,负责探清楚前方的地形与敌情。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夜色中,每一步都尽量避免发出声响。当这支小队接近陈庄村时,忽然从村内传来一阵急促且带有南方口音的喊叫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使得第65团的士兵们瞬间提高警觉,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士兵们立刻按照训练中的程序展开行动,小心地调整队形,隐蔽于周围的环境中,同时派出几名侦察兵悄无声息地接近村庄,以获取更多情报。侦察兵利用夜色作为掩护,缓缓地向村庄靠近,他们的目的是确认村中是否有敌军藏匿,以及敌人的兵力和配置。

随着侦察兵逐渐接近村庄,村里的动静开始变得更加明显。一些低语声和敌军士兵的巡逻步伐声逐渐清晰。侦察兵通过无线电悄声报告回来,确认村中确有敌军驻守,且可能是由于之前的喊叫而处于较高的警戒状态。这一情报迅速传达给了3排的指挥官,他立刻命令全排做好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交火准备。

夜袭与误导

随着夜幕的深沉,第65团6连的10班在陈庄村的周边地区遭遇了敌军哨兵。此时,天色已暗,能见度极低,10班利用这一优势,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敌方哨点。10班班长迅速作出判断,决定通过欺骗的方式减少直接冲突,以保全班组的战斗力。

10班的士兵们穿着与敌军相似的军装,当他们接近敌人哨兵时,班长大声自称是“保安团”,声音中充满了自信,使得敌方哨兵在混乱中难以立即辨认出真实情况。敌方哨兵犹豫了一刻,通过对讲机与上级核实情况,这为10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时,10班的其他成员悄悄地从多个方向围了上来,增强了队伍的势力展示。就在敌人哨兵还在通过对讲机与上级通讯时,10班已经做好了全面接触的准备。然而,敌军哨兵中的一员突然察觉到前方人数似乎过多,立即紧张地抬起了枪,一时间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

就在这时,从后方赶来的副连长刘新年观察到形势,迅速采取行动,他大声呼喊:“都是自己人,谁叫你们打枪?”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权威,瞬间使得场面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和停顿。敌人哨兵在听到这样的喊声后,疑惑中放下了武器,一个声音带着冤屈地回应:“我可没有打,不信你来验枪。”

利用这一短暂的混乱,10班的士兵们迅速行动,猛地冲向敌人哨兵。他们迅速控制了情况,将敌军哨兵团团包围。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敌人哨兵被迫缴械,我军士兵大声喊着:“缴枪!”敌人在压力和突发的混乱中无奈交出了武器。

此时,10班已经完全控制了敌方哨点,迅速搜查并确保没有其他敌军隐藏。通过这一系列迅速而精确的动作,10班成功地扭转了局势,为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更大的战术优势。

激烈的近战与迅速占领

随着10班控制了敌方哨点,战斗迅速扩展至陈庄村的东侧。在紧张的战况中,10班战士常立成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机智。在一阵激烈的交火后,他发现敌军的机枪手正准备调整位置,向我方发动更猛烈的射击。常立成毫不犹豫,趁敌人调整机枪时,迅速冲上前去,一把夺取了敌人的机枪。

在夺取机枪的同时,常立成从背包中迅速取出一枚手榴弹,拔掉保险销后,猛地扔向敌人密集的位置。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产生了巨大的爆炸声和冲击波,导致敌人阵脚大乱。此举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为10班的进一步行动创造了优势。

与此同时,10班的另一名战士,机枪射手刘生财,也展示了他的射击技巧。他在一旁提供掩护时,准确地瞄准了从村东头冲来的敌军。刘生财的机枪扫射连续击倒了几名冲锋的敌兵,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波。刘生财的精准射击为班组的移动提供了重要支援,确保了战友的安全。

在战斗英雄屈家义的带领下,10班随后发起了对村东头的冲锋。屈家义在前方带头,班内其他成员紧随其后,高呼战斗口号,士气高昂地向敌人阵地推进。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敌人开始后撤,不断有敌兵逃离战场,向村子深处撤退。

就在10班攻势如潮时,我军的4连也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紧随10班后,迅速推进至上山村。4连的士兵们迅速清理了村中的敌军残余力量,很快就完全控制了上山村。随着村子的占领,村中的敌人开始逃向更远的玉石山方向,企图找到一个新的防守点。

4连在占领上山村后,立即组织部队进行防御布置,以防敌军可能的反扑。同时,他们对村内进行了快速搜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敌军。通过无线电,4连向上级汇报了占领情况,并接收到了进一步的指令,准备继续追击向玉石山逃窜的敌军。

持续追击与战果显著

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敌人撤退的方向迅猛推进,目标是位于附近的第一个山头。敌军在此地进行了短暂的抵抗,试图借助地形的有利条件进行防守,但面对我军的强势攻势,他们的抵抗很快就显得力不从心。

6班的战士们以极高的战斗热情和迅猛的攻击力,冲破了敌人在第一个山头的防线。敌人在遭受重创后,开始无序地向第二个山头撤退,企图在那里重新组织防御。6班并没有给敌人太多喘息的机会,继续紧追不舍,展现了极强的战场适应能力和追击决心。

与此同时,3营的其余部队也积极参与了追击行动。这支部队的战士们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体力和耐力,他们追击敌人长达15里地。在这漫长的追击过程中,敌人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心理压力,多人表现出极度疲惫,有的甚至因体力透支倒毙在路旁。3营的战士们在追击中不断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抵抗能力。

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随着最后一批敌军在第二个山头的抵抗被彻底压制,这场追击战终于宣告结束。到战斗结束时,我军展示了高效的指挥调度与士气高昂的战斗力。在此次行动中,我军共俘获敌人1700余名,这不仅是对敌军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显著提升了我军在整个战区的优势。

战斗后,我军对俘虏进行了妥善安置和管理。同时,指挥官对此次行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迅速决断与追击敌人的重要性。部队的医疗小组也忙碌起来,为参战的战士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确保所有人的健康和战斗力得到恢复。

参考资料:来自 陈斐琴 杨国宇 王伟. 刘邓大军风云录 (下册)[M]. 1983

0 阅读:76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